朱至澍一见皇帝登门,就知道今天这关不好过。果然,话已挑明,让他措手不及,不知该如何作答。
“启禀陛下,臣实在不知朝廷已到如此地步,更不知朝政竟已如此败坏。”
“陛下莫要忘记,藩王不得干涉政事,不得擅自离开封地,更不得与地方或朝廷官员私下往来,否则便是大罪。”
没想到这蜀王还挺机灵,搬出祖制来推托。
可朱由校既然来了,就没打算空手回去。
“朕岂会不知这些规矩?正因清楚,才亲自来到成都,登门与蜀王叔面谈。”
“今年北方多地大旱成灾,尤以陕西最为严重,几乎处处颗粒无收。”
“百姓辛勤劳作整年,换来的却是干枯的稻禾与麦田,只能对着土地叹息落泪。”
“而国库空虚,拿不出粮食银两赈灾,只能看着我大明子民在寒冬中忍饥挨饿。”
“好在秦藩与晋藩忠于朝廷,主动与朕联系,愿意捐出积蓄,协助朝廷渡过难关,总算不负太祖厚望。”
“朕到这时才明白,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真正能依靠的,还是我们朱家自己人。”
“朕此番前来,就是希望蜀王也能像秦晋二藩一样,助朝廷一臂之力。”
“当然,朕并非强求,一切由蜀王叔自行决定。若蜀藩并无余力,朕也绝不会责怪。”
朱由校这一番话软中带硬,让朱至澍陷入了进退两难。
谁愿意把自己的钱财拿出来?更何况皇帝说的情况如此严重,一旦答应,恐怕要拿出不少真金白银。
蜀藩虽富,但朱至澍本性吝啬,哪肯轻易松口。
正犹豫间,朱由校仿佛体贴地转过身去,端起茶杯,像是专心品茶。
朱至澍抓住机会,赶紧向对面的秦世子与晋世子递眼色,想从中看出些端倪。
两位世子微微点头,示意没问题。
朱至澍心中顿时安定。他太了解秦王与晋王了,二人绝非那种大义凛然、慷慨捐财之人。
想必也只是象征性地出了点钱,好给皇帝一个台阶下。
“陛下,蜀藩虽比秦、晋两藩封号稍迟,但臣对皇室的忠诚,绝不会逊色分毫。身为朱氏血脉,自当倾尽全力辅佐圣上。”
“值此国难当头,臣愿献出钱粮,助陛下渡过难关,共济灾民。”
朱由校听后微微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随即转身笑言:
“朕果然未曾看错蜀王叔,正如两位世子所言,识大体,有担当。”
“不知蜀王叔愿捐多少?能否即刻定下数目?朕急需这批物资送往灾区,早一日送达,便多救无数百姓性命。”
此问看似简单,实则暗藏锋芒,朱至澍一时语塞,难以应答。
因有秦、晋两藩先例在前,他不敢轻举妄动,若贸然报出数目,多则心疼,少则失礼。他既不愿多出,又不敢少报,若与秦、晋相差悬殊,不仅惹圣上生疑,也难以起到应有效果,徒劳无功。
思索良久,他终于鼓起勇气,报出一个自认为稳妥的数字:
粮食五千石,布匹三千,绸缎五百,白银五万两。
话音刚落,他便模仿他人做法,立刻向皇帝哭诉起自家藩府的拮据之状。
朱由校岂会信他这套说辞,当场打断:
“蜀王未免过于吝啬,洪武年间,蜀藩便以富庶闻名,这些年朝廷从未亏待于你。”
“蜀藩又无重大开销,何以今日竟口口声声称贫?朕倒不是责怪你捐得少,本就自愿为先,可这点数目,实在难解燃眉之急。”
“若你确有困难,朕也不强求。如今四方不宁,边患未平,各地动乱频仍。”
“这些钱粮你就留着吧,或有急用之时。”
言毕,便唤来两位世子,准备离开蜀王府。
朱至澍顿时慌了神,后悔方才未多报一些,如今局面难以挽回。
皇帝话中带刺,明里宽慰,实则威逼。哪来的四方动乱?除了西南奢安之乱,其他地方可曾有反情?
先前还口口声声唤作“蜀王叔”,如今却直称藩号,态度转变之明显,任谁也能察觉其中冷淡之意。
肯定这点数额难以让皇上满意。
这不等于明说,今后蜀藩的一切事务,他与朝廷都将不再过问?
“陛下请留步,臣忽然想起,先王弥留之际曾叮嘱过臣,蜀王府库中存有一笔钱粮,是历代先王所积攒下来的。”
“那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而准备的,虽然数额有限,但想来不至于让陛下失望。臣愿意从府库中拨出这笔钱粮,用于赈灾。”
朱至澍急忙跑到皇帝的侧边,拱手躬身说道。
其实他此刻更懊悔的是,真不该轻信这两个小混蛋。
若他刚刚婉言谢绝,或许局面会比现在好得多?说不定皇上真能不计较?
朱由校转过身,用一种极为冷峻的目光看着朱至澍,然后说道:
“蜀王就直说吧,到底是多少,朕还有许多事务要处理,没有时间在此耽搁。”
朱至澍担心皇上真的一走了之,赶紧说道:
“秦、晋两藩捐多少,臣便捐多少,一分不少,这已经是臣的极限了,还请陛下见谅。”
“先前奏报给陛下的那些钱粮,臣依旧有效,陛下派遣军队从京城远道而来,平定西南叛乱,劳苦功高,这些钱粮,就由陛下支配,用来犒赏将士。”
朱由校嘴角微扬,这出欲擒故纵的戏,演得还真像那么回事。
其实他也在赌,没想到竟真赌对了。蜀王不敢得罪自己,更怕被抓住把柄,所以才会如此慌张。
“这是蜀王自己说的,心甘情愿,朕可没有强迫你。”
朱至澍再次立下承诺,表示自己句句属实,若有虚假,愿亲赴太祖陵前忏悔谢罪。
朱由校心中暗喜,终于抓住了大明朝这头最肥的羔羊,自己要发财了。
为了确保自身利益,防止蜀王事后反悔,朱由校从马祥麟腰间抽出佩刀,割下自己衣角一角。
随后备好笔墨,命蜀王亲自写下捐献内容,依照他刚才所说,一字不差地誊写清楚,并让他按下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