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十年秋,一场秋雨刚过,燕云的空气里满是桂花的甜香。蓟州新建蒙学的校门口,红灯笼挂了两排,“开蒙启智,立德树人”的红绸对联在风里轻轻飘荡,穿着青色校服的孩子们背着小布包,牵着家长的手,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这一天,燕云50余所蒙学全部开学,3000多名孩子迎来了自己的读书生涯,其中近千名贫困家庭的孩子,还揣着王府发放的“免费读书卡”,不仅不用交学费,连每天的午饭都由学堂免费提供。
萧玦与苏清鸢一大早便带着开学礼物赶来,礼物是人手一本的《蒙学启蒙》课本,封面上用烫金字体印着“燕云蒙学”,里面还夹着一张小巧的识字卡片。“慢点走,别摔着。”苏清鸢蹲下身,帮一个差点绊倒的小女孩扶了扶书包带,又把课本递到她手里,“这是给你的开学礼物,要好好读书哦。”小女孩怯生生地接过课本,小声说了句“谢谢王妃”,就跟着老师走进了教室。
蓟州这所新蒙学共有6间教室,每间教室都宽敞明亮,崭新的木制桌椅整齐排列,桌面打磨得光滑无刺,椅子高度刚好适合七八岁的孩子;墙上贴着色彩鲜艳的识字挂图,“日、月、山、水”等简单汉字旁,还画着对应的图画;教室后面的角落里,放着几个竹筐,里面装满了折纸、积木和绘本,供孩子们课间玩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辰时三刻,上课铃声响起,一年级教室的李秀才拿起课本,声音洪亮地领读起来。孩子们挺直小腰板,双手捧着课本,跟着先生一字一句地读,虽然有的孩子发音还不太标准,有的孩子会偶尔走神,但那稚嫩又认真的声音,像一串清脆的风铃,传遍了整个校园。
教室窗外,围了不少送孩子来的家长,他们踮着脚往里看,脸上满是欣慰。李家村的李大叔看着自家儿子坐在课桌前,跟着先生读书的模样,眼眶有点发热——去年这个时候,儿子还在地里帮他放牛,每天都要问“爹,我啥时候能去学堂读书”,现在愿望终于实现了,而且不用花一分钱,还能在学堂吃热乎乎的午饭。“以前想都不敢想,咱穷人家的娃也能像大户人家的孩子一样,坐在亮堂的教室里读书。”李大叔跟身边的邻居感慨道,“王爷和王妃真是为咱百姓办了件大好事!”
邻居王大婶也连连点头,她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今年上二年级,小的上一年级,都享受免费政策。“每天早上送孩子来,中午不用接,学堂管饭,下午放学再来接,省了我多少事。”王大婶笑着说,“昨天孩子回来跟我说,学堂的午饭有肉有菜,比家里吃得还好,还说先生教他们折小纸船,可好玩了。”
苏清鸢沿着教室走廊慢慢走,听着一间间教室里传出的读书声,心里满是暖意。走到三年级教室门口时,她停下脚步,看到先生正在上算术课——先生手里拿着几个陶罐和一把豆子,一边演示一边问:“如果每个陶罐能装10颗豆子,现在有3个陶罐,一共能装多少颗豆子?谁能上来数一数?”话音刚落,好几个孩子举起了手,一个小男孩快步走上讲台,认真地把豆子装进陶罐,数完后大声说:“先生,能装30颗!”教室里响起了掌声,苏清鸢也忍不住笑了。
课间休息时,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冲出教室,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在跳绳,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还有的围在图书室门口,等着老师开门借书。萧玦走到一群玩积木的孩子身边,蹲下身跟他们一起搭房子。“王爷,你看我搭的学堂好看吗?”一个小男孩举着自己搭的积木模型,兴奋地问。萧玦点点头,笑着说:“好看!以后你们要好好读书,长大了盖更大、更好的房子,让燕云变得更漂亮。”
中午时分,学堂的厨房飘出了饭菜香——今天的午饭是小米饭、炖土豆和炒青菜,还有一碗鸡蛋汤,都是孩子们爱吃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拿着“免费午餐卡”,排队领饭,坐在食堂的桌子上,大口大口地吃着。苏清鸢走进食堂,看到一个小女孩正把自己碗里的鸡蛋夹给身边的小男孩,便问她:“为什么要把鸡蛋给他呀?”小女孩小声说:“他家里比我家还难,我想让他多吃点。”苏清鸢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心里又暖又酸,转头跟厨房师傅说:“以后每天的午饭,都多准备一些鸡蛋,让每个孩子都能吃到。”
下午的农桑实践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学堂后面的小菜园,教他们认识蔬菜。“这是菠菜,叶子是绿色的,根是红色的;这是萝卜,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地上……”老师一边讲解,一边让孩子们伸手摸一摸、闻一闻。孩子们好奇地围着蔬菜,有的轻轻碰了碰菠菜叶,有的蹲下身观察萝卜的根,脸上满是新奇。“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能种蔬菜呀?”一个孩子问道。老师笑着说:“等过几天,我们就一起种白菜,到时候大家可以亲手浇水、施肥,看着白菜长大。”
放学铃声响起时,孩子们依依不舍地跟老师告别,背着书包走出校园。家长们早已在门口等候,接过孩子的书包,听孩子讲着一天的趣事。“娘,今天先生教我们读《三字经》了,我还会背好几句呢!”“爹,学堂的午饭有鸡蛋汤,可好喝了!”“奶奶,我们明天要去小菜园看蔬菜,老师说以后还要种白菜!”孩子们的声音充满了喜悦,家长们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萧玦与苏清鸢站在校园门口,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听着那渐渐消散的读书声,心中满是感慨。“孩子是燕云的未来,让他们读书,就是为燕云的明天打基础。”苏清鸢轻声说。萧玦点点头,望着远处的村庄和田野,语气坚定:“以后我们还要建更多的学堂,让更多的孩子能读书、读好书,让燕云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蒙学的屋顶上,教室里的桌椅整齐地摆放着,墙上的识字挂图在余晖中显得格外温暖。明天,这里又将响起朗朗的读书声,那声音里,藏着孩子们的梦想,也藏着燕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