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味居的后院,因为姜小勺的归来和苏轼无意中酿成的【东坡养元酒】,充满了劫后余生的温馨与轻松。姜小勺在众人,尤其是那温润滋补的药酒调理下,伤势和精神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着。
这日午后,阳光正好,姜小勺已能下床轻微活动。他坐在后院石凳上,看着袁枚和苏轼为“东坡养元酒”到底该算药膳还是算酒水,争得面红耳赤,朱载堉在一旁试图用乐律分析酒液震荡的频率来判断归属,王羲之则悠然品评着酒坛上贴着的、苏轼亲手所书“东坡养元”四个字的笔力,场面热闹又滑稽。
就在这时,后院那口大铁锅熟悉的嗡鸣声再次响起,锅底流光溢彩,时空涟漪荡漾。
“哦?又来新客了?不知是哪位先贤。”姜小勺精神一振,颇有些期待。每次新客到来,总能带来新的故事和……麻烦,当然,更多的是乐趣。
涟漪中心,一道潇洒不羁、带着几分醉意的身影踉跄而出。来人约莫四十许,面容俊朗,眼神迷离中透着狂放,腰间挂着一个酒葫芦,青衫微敞,虽略显狼狈,却难掩其谪仙般的气质。他手中还紧紧握着一柄装饰华美的长剑,只是剑鞘上空空如也,不见了剑穗。
“嗝……此乃何处?琼楼玉宇?莫非是广寒宫?吴刚兄,再予我一杯桂花酒可好?”来人打着酒嗝,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石桌上那坛开着封的【东坡养元酒】上,眼睛顿时亮了。
姜小勺一看这造型,这气质,这开口就要酒喝的架势,心中已然明了八九分,连忙起身拱手:“晚辈姜小勺,见过青莲居士,李太白先生。”
来人,正是诗仙李白!他闻言,醉眼朦胧地看向姜小勺,哈哈一笑:“咦?你这小掌柜倒有些眼力,识得李某?既识得我,可有美酒?”
苏轼在一旁,见来了位同样好酒的“同道中人”,而且还是大名鼎鼎的诗仙,顿时忘了与袁枚的争执,热情地招呼道:“太白先生来得正好!快请坐,此乃老夫……呃,在下新酿的‘养元酒’,虽非烈酒,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李白也不客气,一屁股坐下,接过苏轼递来的酒碗,仰头便饮。酒液入喉,他微微眯眼,品咂片刻,赞道:“嗯……酒性温和,甘醇滋养,有趣!虽不及烧刀子烈,却也如涓涓细流,别有洞天!好酒!” 他虽追求豪饮,但并非不识货,这酒的口感与功效,让他颇为受用。
几碗“养元酒”下肚,李白的话匣子也打开了。原来他此前在扬州一带与人宴饮,诗兴大发,当场作诗数首,赢得满堂彩。席间一时兴起,便将随身佩剑“青莲剑”上心爱的玉螭剑穗解下,赠予了一位极擅舞剑的友人。酒醒后,他想起此事,不免有些后悔——那剑穗乃友人所赠,意义非凡。但赠出之物,岂有索回之理?他心中郁结,便又多饮了几杯,浑浑噩噩间,不知怎地就走到了这“时味居”。
“唉,一时兴起,如今却……嗝……徒呼奈何!”李白拍着腰间光秃秃的剑鞘,叹息不已,眼神却不时瞟向酒坛。
姜小勺与苏轼、袁枚对视一眼,心中了然。看来这位诗仙,是遇到了“酒后冲动消费”的烦恼。
姜小勺笑道:“太白先生不必烦恼。剑穗虽已赠人,但情谊仍在。先生若觉遗憾,不如尝尝小店的其他美食?或许美食能慰藉心怀,激发新的诗兴呢?”
李白一听“美食”,果然转移了注意力,抚掌道:“妙极!美酒需配佳肴!小掌柜有何推荐?需得下酒!”
姜小勺略一思索,想到李白豪放不羁的性子,便道:“今日便为先生做一道【烈焰炙牛舌】如何?此菜需猛火快炙,口感鲜嫩弹牙,汁水丰盈,配以秘制酱料,辛香炽烈,最是下酒!”
“烈焰炙牛舌?好!好名字!快快上来!”李白闻言,酒意都醒了两分,连连催促。
姜小勺转身进了厨房。他选取最新鲜的牛舌,精心处理,片成薄厚均匀的肉片。又起炭火,待火焰升腾至最旺时,将牛舌片置于特制的铁网之上,只听“刺啦”一声,火焰瞬间包裹住肉片,高温瞬间锁住汁水。他手法娴熟地翻动,确保每一面都受热均匀,焦香四溢。最后迅速装盘,淋上以蒜蓉、辣椒、香料和少许酒鬼酒调制的烈焰酱汁。
一道火光隐隐、香气扑鼻的【烈焰炙牛舌】便被端到了李白面前。
那霸道的香气,那犹自带着炙烤余温的卖相,瞬间征服了李白!他夹起一片,顾不得烫,放入口中。外层微焦,内里却无比鲜嫩多汁,酱料的辛香炽烈与牛舌本身的醇厚口感在口中爆炸开来,仿佛一道火焰顺着喉咙滑下,直冲四肢百骸,畅快淋漓!
“好!好一道‘烈焰炙牛舌’!当浮一大白!”李白激动得拍案而起,抓起酒碗又是一大口,只觉得此情此景,此酒此肉,当真快意人生,之前的些许郁闷,早已被这美食与美酒冲刷得一干二净!
他放下酒碗,眼神清亮了许多,看着盘中炙肉,又摸了摸腰间的青莲剑,胸中诗情翻涌,朗声吟道: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吟至此处,他略一停顿,目光扫过时味居众人,落在姜小勺身上,语气陡然一转,变得豪迈而充满希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最后,他举起酒碗,对着虚空,亦是对着自己,声如洪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首《行路难》,被他在这异时空的小店里,以如此情境吟诵出来,少了几分原有的苦闷,多了几分看开后的豁达与坚信!诗成瞬间,才气纵横,连后院的花草都似乎随之摇曳生姿。
【…接待特殊食客:李白…满足其“以美食慰藉心怀”需求…获得其即兴赋诗祝福…】
【…获得状态:【诗仙的畅快】…效果:短时间内精神振奋,灵感提升,对“豪放”“炽烈”风味的菜品领悟力小幅增强…】
【…获得特殊物品:【青莲剑意·残】…效果:一次性消耗品,可附着于刀具之上,下一次切割(食材或……)将附带一丝无坚不摧的锐利之意…】
姜小勺惊喜不已,没想到一道菜,竟能让诗仙留下如此馈赠。那【青莲剑意·残】更是意外之喜,虽然不知道具体能用来切什么……
李白吟罢诗,畅快大笑,又连饮数碗,这才心满意足。他看了看姜小勺,又看了看苏轼等人,笑道:“今日得遇诸位,尝此美味,听此……呃,苏兄之酒,实乃幸事!那剑穗之事,罢了罢了,随它去吧!心中有剑,何处不青莲?” 他洒脱地一挥手,倒是真个放下了。
送走心满意足、步履虽踉跄却透着轻快的李白后,后院重归平静。苏轼却盯着那盘【烈焰炙牛舌】的残汁,若有所思。
“小勺啊,”苏轼忽然开口,“你这炙烤之法,火候把控,酱料调配,着实精妙。老夫观之,心有所感。我那‘东坡肉’,历来以慢火细炖,酥烂醇厚见长。但若是在炖煮之前,先以猛火炙烤其皮,锁住肉汁,再行慢炖,是否能让其口感层次更为丰富,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之余,更添一分焦香底蕴?”
姜小勺一听,眼睛也亮了:“苏公高见!此法犹如书画之‘飞白’,音乐之‘强拍先起’,先声夺人,再归于平和醇厚,妙啊!”
说干就干,两人立刻钻进了厨房。苏轼口述东坡肉的传统做法与精髓,姜小勺则提供现代厨具和炙烤思路。经过数次试验,调整火候与炙烤时间,一道全新的【炙烤东坡肉】诞生了!
此肉表皮经过烈焰炙烤,呈现诱人的琥珀色,略带焦脆,内里却依旧保持了东坡肉极致的酥烂,用筷子轻轻一夹便能分离。入口先是炙烤带来的微微焦香与脆感,紧接着便是丰腴醇厚的肉汁在口中化开,肥肉丝毫不腻,瘦肉酥烂不柴,口感层次分明,风味更上一层楼!
【…协助苏轼灵感迸发,改良【东坡肉】食谱,创造新菜品【炙烤东坡肉】…】
【…获得苏轼烹饪心得感悟…对“火候转换”“肥腻化解”的理解加深…】
【…苏轼好感度大幅提升…】
苏轼品尝着自己参与改良的新版东坡肉,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妙!妙不可言!此肉当可传世!小勺,你真是老夫的知音啊!”
就在后院为美食创新成功而欢欣鼓舞时,前厅,现代线的故事也在悄然推进。
女记者林薇,自从上次因“食品安全”问题与时味居“不打不相识”后,反而成了这里的常客。她不仅折服于时味居难以复刻的美味,更对这家小店神秘的氛围以及那位年轻老板姜小勺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天,她带着一位穿着时尚、举止干练的年轻女子来到时味居。
“姜老板,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美食探险家’Zoey,也是我的好朋友。她可是拥有百万粉丝的美食博主哦!”林薇笑着介绍道。
Zoey好奇地打量着这家装修古朴,却隐隐透着不凡的小店,笑道:“薇薇一直跟我夸你家东西好吃得不像人间烟火,我今天可是带着挑剔的味蕾来的哦!”
姜小勺刚在后院忙完,擦着手走出来,闻言笑道:“欢迎欢迎,定不让二位失望。” 他看得出,这位Zoey眼神锐利,是真正的美食行家,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机会。
他略一沉吟,决定不拿出那些过于惊世骇俗的、牵扯到古代食材的菜品,而是选择了经过袁枚指点、苏轼启发,又融入他自己现代厨艺理解的几道经典改良菜:清雅与鲜美并存的【开水白菜】(袁枚版)、口感层次丰富的【炙烤东坡肉】(新鲜出炉),以及一道他自己拿手的、刀工精细、调味巧妙的【玲珑水晶虾饺】。
当这三道菜被端上桌时,Zoey原本带着审视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
尤其是那道【炙烤东坡肉】,琥珀色的光泽,扑鼻的肉香混合着淡淡的焦香,以及那用筷子一触即化的酥烂感,都让她啧啧称奇。她小心翼翼地品尝,闭上眼睛,细细感受着口腔中爆发的多层次风味,脸上露出了极度满足和震惊的表情。
“这……这东坡肉!和我以前吃过的完全不一样!外皮居然带着一丝脆感,里面的肉却这么……这么融化在嘴里!太神奇了!”Zoey激动地拿出手机,各个角度拍摄,然后迫不及待地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平台。
“还有这开水白菜,清汤见底,味道却如此醇厚丰富!虾饺的皮薄如纸,馅料鲜甜弹牙……姜老板,你这里简直就是宝藏小店啊!”Zoey赞不绝口。
林薇看着好友的反应,得意地笑了,冲姜小勺眨了眨眼。
姜小勺心中也松了口气,知道这次“探店”算是成功了。借助这位美食博主的影响力,时味居在现代的知名度,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提升。这对他稳固口碑,应对可能来自寰宇集团的下一步动作,无疑是有力的助益。
送走心满意足、并表示会大力推荐的Zoey和林薇后,姜小勺站在时味居门口,看着夕阳余晖。
后院,是来自唐宋的文豪与食客,探讨着美食与人生的真谛;前厅,是现代的美食博主,用网络传播着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滋味。
古今交汇,美食为桥。时味居的故事,还在热气腾腾地继续。而姜小勺知道,随着名气的增长,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也正在路上。
(第一百八十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