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村东头的村医屋在晨雾中像块温润的墨玉,星核岩砌的墙面上爬着淡绿色的“凉肌藤”,藤蔓的缝隙中渗出细碎的地热蒸汽,在0.29Sv\/h的辐射下凝结成水珠,顺着墙面滑落到青石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屋门是块厚重的星核木,上面刻着个磨盘形状的药符,推开门时会发出“吱呀”的轻响,像老人的咳嗽声——这是苏锐第一次踏进这里,左腿的星核木夹板在地上拖出浅痕,每走一步,膝盖下方的伤口就传来一阵钝痛,比昨日更甚。
“先坐。”屋角传来苍老的声音,村医吴伯正蹲在灶台前煮药,陶壶里的药汁泛着墨绿色,咕嘟声与蒸汽的嘶嘶声交织在一起。他的头发全白了,梳成个简单的发髻,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麻布衫,袖口沾着草药汁的痕迹,双手粗糙得像老树皮,却异常稳定地捏着一把木勺,在陶壶里轻轻搅动,“陈丫头说你伤口有点不对劲,我煮了‘接骨藤汁’,先喝一碗,再处理伤口。”
苏锐靠在屋中央的星核木治疗台上,台面下藏着地热管道,摸上去暖乎乎的,像裹了层温布。他的步枪斜靠在台边,护目镜推到额头上,露出眼底的红血丝——从昨晚开始,左腿的夹板就像勒得越来越紧,伤口处的麻布总觉得湿漉漉的,半夜疼得他醒了三次,却没敢叫醒任何人,直到今早陈静发现他走路姿势不对,硬拉着他来村医屋。
“吴伯,他的伤口渗液变多了,颜色也从淡黄变成了淡绿。”陈静跟在后面进来,半变异的手指拿着探测仪,屏幕上苏锐的伤口炎症指数跳到了51,“之前用的骨生泥可能有点残留,刺激到了新生的肉芽——苏明的笔记说,这种情况需要先清理残留的药泥,再用温和的草药消炎,您这里的‘净肌草’应该能用吧?”
吴伯把陶壶从灶上拿下来,倒了碗药汁递过来,药碗是粗陶做的,边缘有个小缺口:“丫头懂的不少。”他的目光落在陈静的半变异鳞片上,没有丝毫异样,只是笑了笑,“净肌草昨天刚晒好,还带着潮气,正好用。不过你那探测仪虽好,不如我这双手准——苏明当年教我,摸伤口的温度、硬度,比看数字靠谱。”
他走到治疗台旁,枯瘦的手指先摸了摸苏锐腿上的麻布,又轻轻按了按夹板边缘,指腹在夹板与皮肤的缝隙处停留片刻:“夹板有点松了,药泥渗到里面去了,得拆了重新弄。”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把磨得发亮的骨刀,刀身是山民常用的野猪骨做的,刃口磨得很钝,专门用来拆麻布和夹板,“别紧着绷,放松点,我拆慢些,免得蹭着伤口。”
苏锐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着治疗台边缘,指节泛白。之前陈静处理时他还能硬扛着不吭声,现在吴伯的动作太柔,反而让他有点不自在——像小时候在劳动营,唯一对他好的老炊事员帮他处理烫伤时的感觉,陌生又有点暖。麻布粘在皮肤上的地方,吴伯就用嘴里含过的温水沾湿,一点一点往下揭,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苏锐原本绷紧的腿,渐渐放松下来,额头上的冷汗也少了些。
“阿正,把净肌草拿过来。”吴伯喊了一声,守在门口的阿正立刻捧着个布包跑进来,里面是晒干的净肌草,叶子呈淡绿色,捏在手里能闻到淡淡的清香。少年的后颈纤维痕迹在屋中的蒸汽里泛着淡紫色,眼睛死死盯着苏锐的伤口,却又不敢靠太近,怕打扰吴伯处理。
当最后一层麻布揭下来时,苏锐自己都愣了——伤口边缘的皮肤有点红肿,新生的肉芽泛着淡粉色,上面沾着些黑色的小颗粒,那是残留的骨生泥碎屑,淡绿色的渗液顺着肉芽往下滴,落在治疗台上,发出细微的“嗒嗒”声。吴伯用指尖碰了碰红肿的皮肤,苏锐没像往常那样抽搐,反而觉得有点痒,像有小虫子在爬。
“炎症不重,就是药泥残留刺激的。”吴伯松了口气,从陶壶里倒出些温热的接骨藤汁,用干净的棉布蘸着,轻轻擦在伤口上,“这藤汁加了地热硫磺,能消炎症,还能把药泥碎屑泡软,等会儿用竹篾刮下来,别担心,不疼。”
苏晴这时从门外探进头,辐射绘图本摊在胸前,屏幕上苏锐的伤口三维模型正随着吴伯的处理更新:“爷爷的笔记说,净肌草需要煮成汁用,效果更好!”女孩的后颈纤维痕迹亮得像条细银链,“我已经跟阿木哥说了,他在灶房帮忙煮,马上就好——吴伯,模型显示伤口深处还有点药泥,需要用针挑出来吗?”
吴伯抬头笑了笑,指了指苏晴的绘图本:“丫头的眼睛比我的还好使。”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根细竹篾,放在火上烤了烤,又用接骨藤汁浸了浸,“不用针,竹篾软,不会戳伤肉芽。”他捏着竹篾的一端,指尖稳得像定住了,轻轻挑开肉芽间的缝隙,一点一点把黑色碎屑刮出来,苏锐只是皱了皱眉,没吭声——确实不疼,只有点轻微的酸胀。
阿木端着煮好的净肌草汁进来时,吴伯刚好清理完伤口。绿色的药汁冒着热气,散发出浓郁的草药香,吴伯把药汁倒在一个浅陶盘里,示意苏锐把伤腿放进去:“泡一刻钟,让药汁渗到肉芽里,能促进愈合。”他又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个小陶罐,里面是黄色的药膏,“这是‘护骨膏’,用安神花、接骨草和星核蜜熬的,泡完脚敷上,晚上能睡得安稳些。”
苏锐把伤腿放进陶盘,温热的药汁没过伤口,传来一阵舒服的暖意,之前的钝痛渐渐消散了。他看着吴伯和陈静一起收拾用过的棉布、竹篾,阿正和苏晴在旁边帮忙递东西,阿木则蹲在灶房门口,用手语跟吴伯比划着什么——吴伯竟然能看懂,还笑着点了点头,说阿木带来的“活肌苔”很有用。
“你这孩子,硬扛不是本事。”吴伯坐在治疗台旁的小凳上,看着苏锐,“苏明当年在村里时,常说伤口跟庄稼一样,得好好养,急不来。你左腿的胫骨是粉碎性骨折,能恢复到现在这样,已经算快的了,再急着动,万一骨痂裂了,又得重新来。”
苏锐没说话,只是盯着陶盘里的药汁,里面的净肌草叶在缓缓浮动。他想起在劳动营时,有次被狱警打断了肋骨,没人管,只能自己躺在草堆里硬扛,差点烂了肺。现在有人帮他煮药、清理伤口、敷药膏,这种感觉很陌生,却又让他心里有点发暖。
“能打仗吗?”苏锐突然问,声音有点沙哑,目光落在旁边的步枪上,“赵衡的机甲迟早会来,我总不能一直坐着。”
吴伯笑了,拍了拍他的膝盖,手上的老茧蹭得苏锐有点痒:“急什么?再养五天,我给你做个轻便的星核木支架,比现在这个轻一半,不影响你开枪、走路,只要别跑太快、跳太高,打机甲没问题。”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苏明的笔记里写了,骨折恢复期的人,爆发力反而比平时强,因为注意力更集中——你啊,到时候别冲太猛就行。”
陈静的探测仪这时发出“叮”的一声,屏幕上的炎症指数降到了38,伤口的红肿区域也缩小了:“效果比预期的好!”她的声音带着兴奋,青紫色的鳞片在屋中的蒸汽里泛着微光,“吴伯,您这方法比我用的星核膏还管用,回头我得跟您学学怎么熬护骨膏。”
“学呗,这手艺本来就是苏明教的,他说要传给懂行的人。”吴伯站起身,收拾着陶盘里的药汁,“等会儿泡完脚,敷上护骨膏,再用新的麻布把腿包好,夹板换成轻便点的,下午就能在村里走走,别走远,就在巷子里晃悠晃悠,让骨头适应适应。”
阿正这时拿着新的麻布跑进来,上面还带着阳光的味道:“吴伯,我跟阿木哥已经把新夹板做好了!用的是红锈林的‘硬心木’,又轻又结实,苏锐哥肯定喜欢。”少年的脸上满是兴奋,后颈的纤维痕迹也亮了些。
苏晴的辐射绘图本屏幕上,苏锐的伤口模型已经变成了大部分绿色的“愈合区”,只剩下边缘一点黄色的“观察区”。她的指尖在屏幕上轻轻一点,用红笔写下:“村医传统疗法+星核草药,愈合效率提升25%,预计10天后可拆除夹板,15天后恢复基础战斗能力。”
当苏锐泡完脚,吴伯和陈静一起给他敷上护骨膏,包上麻布,换上新夹板时,外面的晨雾已经散了,阳光透过屋门的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明亮的光斑。新夹板确实比之前的轻,绑在腿上没那么沉,苏锐试着站起来走了两步,虽然还有点拐,却比早上稳多了,伤口也没再疼。
“中午来喝第二碗接骨藤汁,晚上再来换次药。”吴伯送他们到门口,手里还拿着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净肌草和安神花,“这是给你备用的,要是伤口有点痒,就用温水泡点净肌草,擦一擦,别用手抓。”
苏锐接过布包,手指碰到吴伯的手,很暖,像治疗台的温度。他张了张嘴,想说谢谢,却又有点说不出口,最后只是点了点头,转身跟着林野他们往祠堂走。
“没想到吴伯这么厉害。”林野走在旁边,青铜刀的刀鞘在地上轻轻划着,“之前只知道他会治个头疼脑热,没想到连粉碎性骨折都能处理。”
“苏明教的。”陈静笑着说,“吴伯说,苏明当年在村里待了半年,天天跟他一起研究草药,还教他看星核能量对伤口的影响,这些方法都是他们一起琢磨出来的——要不是赵衡来了,苏明说不定还会教他更多。”
苏锐没说话,只是握紧了手里的布包。布包里的草药香飘进鼻子里,让他想起吴伯煮药时的样子,想起治疗台上的暖意,想起那句“硬扛不是本事”。他突然觉得,或许不用一直硬扛,有这些人在,他可以稍微放松点,好好养伤,等好了,再跟赵衡算账。
回到祠堂时,村民们正在巷口加固防御工事,看到苏锐走回来,还能自己走路,都笑着跟他打招呼。王婶端来一碗热粥,说让他补补能量;李伯拿着新做的木勺,说等他好了,教他做星核木的武器;几个孩子围着他,问他什么时候能教他们打枪——苏锐没像往常那样躲开,反而笑了笑,说等他腿好了就教。
苏晴的辐射绘图本在这时自动保存了苏锐的伤口处理数据,屏幕上最后一页用红笔写了句话:“最好的伤口处理,不仅是治好身体,更是暖了人心。”女孩的手指轻轻抚摸着这句话,后颈的纤维痕迹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淡粉色。
中午,苏锐按时去了村医屋,喝了第二碗接骨藤汁,吴伯又帮他检查了伤口,说肉芽长得很好,明天就能不用扶着东西走路了。下午,他真的在星核石巷里走了一圈,阳光照在身上,暖乎乎的,伤口没有疼,只有点痒,像有新的肉在长。
他知道,他的伤口会慢慢好起来,就像石磨村的地热供暖一样,温暖又稳定。而他,也会像这伤口一样,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重新站起来,拿起步枪,跟赵衡的机甲对抗——不再是一个人硬扛,而是跟大家一起,守护这个像家一样的村子。
夕阳西下时,苏锐坐在祠堂门口的石凳上,看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手里拿着吴伯给的护骨膏,轻轻闻了闻,草药香里带着星核蜜的甜意。他的左腿虽然还打着夹板,却不再像之前那样沉重,反而充满了力量——那是伤口愈合的力量,是有人守护的力量,也是对抗未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