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菜畦的篱笆,手机就震了震,是条来自都市的陌生短信,附带着医院的电子签章:“急需5公斤银莲干品,用于重症监护室的呼吸道辅助治疗,可预付三倍定金。”发件人备注是“都市第三医院 王主任”,末尾还跟着行小字:“张医生推荐,说你们的菜比进口药剂副作用小。”
我捏着手机蹲在银莲丛旁,指尖划过带露的花瓣——这丛银莲的种子,还是去年从都市医院的废弃花盆里捡回来的。那时母亲刚走,我抱着空花盆在医院走廊发呆,保洁阿姨说“这野草除了占地方没啥用”,如今却成了都市医院点名要的“救命药”。
街坊奶奶挎着竹篮来帮忙采收,竹篮底还垫着我从都市带回的旧西装布料:“你看这银莲,叶背的绒毛都比城里大棚的密。”她摘花时特意避开嫩芽,“王主任上次来考察,盯着这菜畦的土看了半晌,说‘田园的腐殖质里藏着都市实验室做不出的活性成分’。”
正说着,渔排阿叔划着木筏送来了新晒的银莲干:“按你说的,用海水洗过再阴干,上次医院反馈说这种处理法药效更稳。”他竹篮里还躺着个都市产的恒温箱,“这是城里厂家送的样品,说能保鲜银莲汁七天,以后往远地方送就方便了。”箱面上的“科技赋能农业”字样,被他用渔排的桐油抹了层亮,倒像是给田园菜披了件都市的铠甲。
打包时发现银莲干还差小半公斤,孩子突然指着篱笆角:“姑姑,那几株从都市花盆移来的,现在能摘了!”那是他上次跟着去都市医院,偷偷从病房窗台挖回来的苗,如今茎秆上还留着都市玻璃的划痕,却结出了最饱满的花苞。我摘花时,花瓣上的露水掉进竹篮,混着都市带来的恒温箱制冷剂的凉气,像两种温度在悄悄和解。
顺丰小哥来取件时,对着快递单上的“医疗用农产品”标识咋舌:“以前只送过城里的进口药,头回送从菜畦直接发往IcU的菜。”他扫码时,手机摄像头扫过菜畦里的木牌,上面是我写的“都市订单种植区”,旁边还画着个简易的人体轮廓,标着“润肺”“安神”的功效——这是王主任特意发来的示意图,让我按都市医院的需求调整种植密度。
下午收到王主任的消息,附了张照片:IcU的护士正用银莲干煮水,蒸汽在玻璃上凝成雾,模糊了背景里的监护仪。文字里说:“有个老爷子总抗拒插管,闻到这味儿居然肯配合治疗了,家属说像老家院子里的味道。”我望着菜畦里刚冒头的新苗,突然想起自己刚从都市回来时,母亲躺在病床上说:“闻着泥土香,比闻消毒水踏实。”
傍晚给菜畦浇水,发现那几株从都市花盆移来的银莲,根须已经扎穿了原本的塑料盆,钻进了田园的土里。盆壁上还留着都市花店的价签——当年标价“观赏用,5元\/盆”,如今却成了按克计价的救命药材。手机又震了震,是条新的都市订单,来自一家养老院:“想要些银莲苗,让老人们自己种,说能想起乡下的日子。”
月光爬上竹篮时,我数着今天的采收记录:银莲3.2公斤,救荒野豌豆1.8公斤,抗盐番茄苗20株。每样后面都标着对应的都市地址——医院、养老院、甚至还有家都市幼儿园,说要种在自然角,教孩子们“菜能救命,也能养心”。突然觉得,“都市归田园”这五个字,早不是我一个人的选择了,那些从菜畦发往都市的包裹,装的不只是菜,是让都市人重新握住土地的温度,让每个在钢筋水泥里奔波的人知道:田园从未走远,它能长出菜,也能长出治愈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