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把故事棚的木梁染成暖橙色时,乐乐已经翻出了家里最大的硬壳本子,小雨抱着彩笔蹲在旁边,小远则把下午记在笔记本上的玉米种植技巧,一笔一画往新本子上抄。张奶奶凑过来看,手指点着纸角笑:“字写得歪歪扭扭才好,像菜田里刚冒头的小苗,透着股活气。”
老陈搬来小木凳坐在棚中央,手里还攥着那本带麦田插画的老书,见乐乐把本子递过来,他清了清嗓子,慢慢念起下午王爷爷说的种玉米旧事:“选种子要挑颗粒鼓的,像小娃娃攥紧的拳头;泡种子的水不能太烫,温乎得像晒过太阳的井水……”乐乐边听边写,偶尔停笔问:“王爷爷说育苗时要盖稻草,是为了挡露水吗?”老陈点头,又补充:“还能防鸟啄,我年轻时候种麦子,天天守着苗田赶麻雀呢。”
好孙先生推着轮椅过来时,手里多了几张照片——是1下午在菜田拍的,王爷爷碰着红番茄笑,李奶奶蹲在生菜田边闻味道,还有孩子们围着两位老人听故事的模样。“把照片贴在故事旁边,往后看的时候,就像能看见当时的太阳。”他说着,从口袋里摸出胶水,小心地把照片粘在纸页空白处,老周在旁边搭话:“明天我把轮椅上的小靠垫带来,下次王爷爷来,坐着听故事更舒坦。”
赵大哥扛着锄头从菜田回来,裤脚沾着泥点,凑过来看本子:“得把今天的南瓜发糕也写进去,王爷爷吃了两块呢!”赵大嫂正好端着洗好的番茄走过来,接话道:“还有薄荷茶,李奶奶说比城里的饮料解渴,下次得多摘点薄荷晾着,等他们来随时能泡。”乐乐赶紧在本子上画了个小茶杯,旁边注上“李奶奶爱喝的薄荷茶”,小雨则在旁边添了个金灿灿的发糕,还画了圈热气。
正忙着,村口传来了脚步声,是王爷爷的邻居张婶,手里拎着个布袋子:“王爷爷让我捎点东西来,说下午答应孩子们的。”打开袋子,里面是两小罐腌萝卜,玻璃罐上还贴着红纸,写着“给小远和小雨”。乐乐捧着罐子,立刻在故事册上写:“王爷爷送的腌萝卜,脆生生的,像春天的小黄瓜。”小远则跑去找了片干净的叶子,小心地垫在罐子底下,生怕罐子滑了。
张婶看着棚子里热闹的样子,笑着说:“王爷爷回家就念叨,说今天比过年还高兴,还说要把家里的旧锄头找出来,等春天教孩子们种玉米。”老陈听了,赶紧把锄头的事记在故事册的末尾,还画了个小锄头的符号:“这可是重要的约定,不能忘。”孙先生也说:“我明天去社区问问,能不能给故事棚装个小书架,把老陈的故事书和孩子们的种植日记都摆上,再把这本‘田园故事册’放在最上面。”
天慢慢黑下来,赵大哥点了盏小灯挂在棚顶,暖黄的光洒在故事册上,纸上的字和画都透着热气。大家约定好,明天一早就来完善故事册,还要去菜田看看,把长得最精神的番茄和生菜也画进去。小雨抱着彩笔说:“我要画个大彩虹,挂在故事棚的顶上,就像我昨天给王爷爷看的画一样。”小远则拍着胸脯:“我明天就去问王爷爷,种玉米要选什么样的地,记在故事册里,等春天就不会忘啦。”
临走时,乐乐把故事册小心地放进老陈的木盒子里,旁边挨着那本带麦田的老书。晚风穿过故事棚,带着菜田的清香,木盒子里的故事,好像也跟着轻轻晃了晃,像是在等着明天,又有新的温暖要写进来。大家走在田埂上,还在念叨着明天的事,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长长的,和菜田里的菜影叠在一起,像一幅软软的、暖暖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