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联动的热潮还未消退,乐乐的办公室里又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市教育局的李主任,身后跟着几位中小学校长。“乐乐老师,现在全市都在说‘种的菜能救命’,我们想把这份守护力量搬进校园!”李主任指着手里的报道,语气热切,“孩子们是城市的未来,教会他们用田园守护自己,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这话正说到乐乐心坎里。暴雨应急时,彩虹小区孩子们画的画作还贴在联盟活动室,那些稚嫩的笔触里,藏着最纯粹的守护渴望。“当然可以!”乐乐立刻拿出纸笔,“我们可以打造‘校园应急菜园’,既能让孩子们体验农耕,又能教会他们应急技巧,一举两得。”
首批试点选了三所学校:市中心的阳光小学、城郊的星光中学,还有特殊教育学校启智园。乐乐带着联盟核心成员,逐一上门规划菜田——阳光小学的闲置操场角落,被改造成四畦整齐的菜园;星光中学利用楼顶空间,搭建了立体种植架;启智园则在教室窗外开辟了“迷你种植区”,方便孩子们随时照料。
种植启动仪式上,阳光小学的孩子们围着菜田欢呼雀跃。老陈带来了精心培育的菜苗,手把手教孩子们松土、栽苗:“这是薄荷,蚊虫咬了敷一敷就不痒;这是马齿苋,擦伤了能止血……”他手里的小铲子刚落下,一群小脑袋就凑了过来,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陈爷爷,菜苗渴了怎么办呀?”“下雨的时候会不会把它们冲跑?”老陈笑着一一解答,还特意教大家制作简易的雨水收集盒,“这样既能给菜苗浇水,又能模拟应急时的水资源储备。”
星光中学的课堂则多了几分专业。技术组的老张带着智能灌溉设备来到学校,给学生们演示如何通过手机App监测土壤湿度:“咱们的校园菜园和社区菜田联动,万一遇到突发情况,这里的应急植物也能支援周边居民。”高二学生林晓宇听得格外认真,课后主动申请担任“菜园管理员”:“我爸妈就是联盟志愿者,上次暴雨我帮着整理应急包,现在终于能自己种‘救命菜’了!”
最让人动容的是启智园的孩子们。他们动作稍显迟缓,却格外专注——在老师和联盟志愿者的搀扶下,用小小的手掌捧着菜苗,轻轻放进土里,再小心翼翼地盖上泥土。乐乐蹲下身,帮一个小女孩擦掉手上的泥土:“你看,这棵艾草长大了,能帮小伙伴杀菌消炎呢。”小女孩眨着眼睛,慢慢点头,然后用不太清晰的声音说:“守……守护……”
为了让应急知识更易被孩子接受,乐乐和联盟成员特意编写了《校园田园应急手册》,把薄荷、马齿苋等植物的用法,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薄荷绿,像翡翠,蚊虫咬了敷一敷;马齿苋,紫梗梗,擦伤止血最管用……”还制作了卡通漫画,里面的“菜园小卫士”形象,正是以彩虹小区的孩子们为原型设计的。
课堂上的实操演练更是热闹。阳光小学的美术课上,孩子们一边观察菜苗生长,一边画“应急植物图鉴”;星光中学的生物课,变成了“植物应急实验课”,学生们用艾草煮水,测试杀菌效果;启智园的孩子们则在游戏中学习——志愿者们扮演“受伤的小伙伴”,让孩子们从菜园里采摘对应的植物,完成简单的应急处理。
意外发生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午后。阳光小学的教学楼突然停电,走廊里传来几声惊呼——一年级的小诺诺被走廊里的金属扶手划伤了手指,鲜血直流。正在学校指导的李阿姨立刻赶来,大声问:“谁能去菜园摘点马齿苋?”话音刚落,几个戴着“菜园小卫士”袖章的孩子就冲了出去,很快捧着新鲜的马齿苋跑回来。在李阿姨的指导下,他们一起把马齿苋捣烂,用干净的纱布包裹在小诺诺的手指上。看着伤口慢慢止血,小诺诺的眼泪还没擦干,就笑着说:“原来我们种的菜真的能救命!”
这件事很快在校园里传开,越来越多的孩子主动加入到菜园建设中。阳光小学的孩子们成立了“应急植物宣讲队”,课间向同学们普及用法;星光中学的学生们设计了“校园菜园打卡活动”,把应急知识问答融入其中;启智园的孩子们则把自己种的薄荷、艾草做成小盆栽,送给社区的老人,用稚嫩的声音说:“这是能治病的菜。”
联盟还特意组织了“校园菜园成果展”。三所学校的孩子们带着自己种的应急植物、编写的手册、绘制的图鉴齐聚一堂。阳光小学的孩子们表演了应急儿歌合唱,星光中学的学生们展示了智能菜园的运作成果,启智园的孩子们则用手语比划着“守护”二字,台下的家长和老师纷纷落泪。
李主任看着热闹的展会,感慨地对乐乐说:“你们不仅给校园种了菜,更给孩子们种下了守护的种子。”乐乐望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手里的故事册又多了几页新内容——有孩子们浇水的笑脸,有包扎伤口的认真模样,还有那盆带着露珠的薄荷盆栽。她在页脚写道:“当菜苗在校园里扎根,当应急知识在孩子们心中发芽,这份田园守护的力量,就有了代代相传的希望。”
夕阳西下,孩子们放学时,总会特意绕到菜田边,看看自己种的植物。微风拂过,嫩绿的叶片轻轻晃动,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关于成长与守护的故事。而这份从校园里生长出来的力量,正悄悄蔓延,让“都市归田园”的理念,绽放出更纯真、更持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