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菜园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联盟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科技+应急”的讨论正热烈进行。“现在社区、校园的菜田越来越多,但应急响应速度还能再提一提!”技术组组长老张敲着键盘,屏幕上弹出的数据分析图清晰显示:上次暴雨应急时,偏远社区的应急植物配送耗时比核心区域多了20分钟。乐乐指尖划过故事册里“效率就是生命”的批注,点头附和:“是时候给田园守护加个‘智能引擎’了!”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市科技局的支持,还牵线对接了本地高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当实验室的陈教授带着无人机、土壤传感器等设备出现在联盟菜田时,种植达人们都围了上来。“这玩意儿能帮我们种菜?”老陈伸手摸了摸无人机的螺旋桨,满脸好奇。陈教授笑着演示:“不仅能帮着种,还能在应急时精准配送物资,比人跑快多了!”
首批智能升级先从核心社区菜田试点。技术组在菜田里安装了数十个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湿度、肥力数据,同步到联盟专属App上。“以前靠经验浇水施肥,现在手机一响就知道菜苗需要什么!”老陈点开App,看着屏幕上“薄荷区湿度不足”的提醒,按下了智能灌溉的启动键,水珠顺着管道均匀喷洒在叶片上,精准又高效。更关键的是,App新增了“应急植物库存预警”功能,哪种植物储量不足,系统会自动提醒种植队补种,再也不用担心突发状况时“无菜可用”。
无人机配送的测试更是让大家眼前一亮。在青山社区的应急演练中,模拟有老人在家中被蚊虫叮咬,需要薄荷应急。乐乐在App上发出配送指令,一架小型无人机立刻从菜田旁的起降点起飞,机翼下悬挂着装有薄荷的保鲜盒,沿着预设路线平稳飞行,短短3分钟就降落在老人家门口的空地上。“这速度比我们跑过去快多了!”负责配送的志愿者小杨感慨道,以前遇到交通拥堵,送一次物资要十几分钟,现在无人机能直达,大大缩短了应急响应时间。
AI应急预警系统的加入,让田园守护更具前瞻性。实验室团队将城市气象数据、社区求助记录与菜田数据整合,开发出智能预警模型。一天清晨,App突然向各社区推送预警:“今日午后将有强对流天气,预计伴随雷电和短时暴雨,建议提前采摘薄荷、马齿苋等应急植物,做好物资储备。”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刚把采摘好的植物分装入应急包,天空就乌云密布,暴雨如期而至。这次,因为准备充分,联盟不仅快速处理了本社区的求助,还通过无人机向周边积水严重的小区支援了10多个应急包。“以前是雨来了才忙活,现在能提前预判,心里踏实多了!”蓝天小区的李阿姨一边整理应急包,一边说道。
科技赋能还解决了特殊场景的应急难题。启智园的校园菜园里,安装了语音控制的灌溉设备,孩子们只需喊一声“浇水”,设备就会自动启动;阳光小学则引入了“智能应急植物识别仪”,学生们把叶片放在仪器上,就能快速了解植物的应急用法,比翻手册更直观。更让人惊喜的是,高校团队还研发了“迷你应急植物培育箱”,体积小巧,可放置在教室、社区活动室,里面预存了薄荷、艾草的种子,遇突发情况能快速培育出可使用的植物,填补了应急物资的“空白期”。
智能田园的升级吸引了更多关注。省应急管理厅特意组织各地代表前来观摩,当大家看到无人机精准配送应急包、AI系统提前预警暴雨时,纷纷称赞:“这才是新时代的基层应急智慧!”多家科技企业也主动联系联盟,希望合作研发更多适配田园应急的智能设备。乐乐的故事册里,又多了几页新的记录——无人机在雨雾中飞行的照片、孩子们操作智能仪器的笑脸、App上跳动的预警数据,旁边写着:“科技让守护更精准,田园与智能相遇,能绽放出更强大的力量。”
这天傍晚,乐乐站在智能菜田旁,看着无人机穿梭在绿意盎然的植株间,App上实时更新着各地的菜田数据,心里满是成就感。远处,星光中学的学生们正在操控智能灌溉设备,夕阳洒在他们年轻的脸上,也洒在茁壮成长的应急植物上。她知道,当科技的力量注入田园,当守护的理念融入智能,“种的菜能救命”这句话,将在更多场景里,书写出更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