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风与苏墨垂头丧气地退到王启明身后,两人紧握的拳头指节泛白,眼眶泛红却强忍着不让眼泪落下。演播厅内的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台下观众看着两位年轻传承者的模样,满是惋惜;直播间的弹幕也从之前的激昂,变成了密密麻麻的不甘与愤怒 ——“怎么会这样?顾风的青绿山水明明那么还原宋代古技!”“山本一郎到底偷学了多少中华古画技法?太不公平了!”“王会长千万别应战!这小日子就是想踩着我们的尊严炫耀!”
山本一郎站在舞台中央,目光扫过全场,嘴角勾起一抹难以掩饰的得意。他缓步走到王启明面前,刻意放缓了语气,每一个字都像带着刺:“启明先生,您的两位弟子倒是有几分勇气,可惜啊,技不如人。现在,整个演播厅,整个直播间的观众都在等着您 —— 中华古画技传承的领军人物,难道要让晚辈这个‘外邦人’,看尽中华书画界的笑话吗?”
这番话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王启明心上。他看着台下观众期待又担忧的眼神,看着身边两位弟子泛红的眼眶,再想到自己毕生守护的中华古画技 —— 从少年时跟随师父修复第一幅古画,到中年时走遍全国搜集古画技法文献,再到如今培养出顾风、苏墨这样的年轻传承者,他守护的不仅是技法,更是中华儿女的文化尊严。
“输赢是小,国人的骨气不能丢!” 王启明深吸一口气,挺直了微微佝偻的脊背,原本因年岁增长而略显浑浊的眼睛,此刻迸发出坚定的光芒,“好!我便与你比一场古画技。题材定为‘江山万里’,技法必须是中华传统古画技,限时三个时辰,谁的作品更能展现中华江山的磅礴气韵与千年文脉,谁便赢。”
话音落下,演播厅内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们纷纷站起身,眼中满是激动与敬佩;直播间的弹幕更是刷成了一片红色 ——“王会长好样的!这才是中华文人的骨气!”“就算输了,也比龟缩着不敢出手强!”“王会长加油!我们永远支持你!”
山本一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被贪婪取代。他知道王启明的实力 —— 作为国内唯一能完整复原唐代 “金碧山水” 技法的专家,王启明的古画技造诣早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若能击败他,不仅能在书画界扬名,更能证明 “小日子国传承的古画技优于中华本土”。“好!便依您所言,三个时辰,比‘江山万里’,只用中华传统古画技!”
工作人员迅速重新布置画案,这次的画案比之前更大,铺着一张六尺长的宋代 “澄心堂纸”—— 这是王启明特意从家中带来的珍藏,他要用最好的材料,画一幅配得上 “江山万里” 的作品,哪怕输,也要输得有尊严。案上摆放着更为齐全的古画工具:从唐代的 “兔毫小笔” 到清代的 “松烟古墨”,从天然矿石炼制的石青、石绿、朱砂颜料,到古法制作的明胶、矾水,甚至还有他亲手调制的 “雌黄修正液”,每一件都承载着中华古画技的传承。
王启明走到画案前,先是净手焚香,这是他每次创作古画前必做的仪式,既是对古画技的敬畏,也是为了静心。他拿起一块清代 “御制松烟墨”,在砚台中缓缓研磨,墨汁渐渐呈现出温润的黑色,散发出淡淡的松烟香,仿佛带着千年时光的沉淀。他的动作缓慢而坚定,每一次研磨都恰到好处,墨汁细腻如脂,没有一丝颗粒。
山本一郎也不含糊,从紫檀木匣中取出一块更为珍贵的 “唐墨”—— 墨身刻着精致的云纹,是唐代着名墨工祖敏的作品,历经千年,墨香依旧醇厚。他研磨的手法极为娴熟,甚至比王启明更快,墨汁呈现出罕见的 “黑漆色”,光泽度远超普通古墨。
随着主持人一声 “开始”,两位顶尖古画高手同时落笔。王启明选择以唐代 “金碧山水” 技法为基础,融入宋代 “青绿山水” 的细腻,先以淡墨勾勒江山轮廓 —— 他的笔法沉稳有力,线条粗细均匀,每一笔都蕴含着对江山形态的深刻理解。短短一个时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的轮廓便跃然纸上,虽未上色,却已能看出江山万里的磅礴气势,尤其是远山部分,他用 “留白” 技法,让云雾与山峦自然交融,意境悠远。
山本一郎则选择以宋代 “院体画” 技法为主,结合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 “披麻皴”,先用赭石打底,勾勒山石纹理 —— 他的 “披麻皴” 比顾风更为细腻,山石的层次感瞬间凸显,再以淡墨渲染云雾,让画面呈现出 “云雾缭绕、江山隐现” 的意境。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在勾勒亭台飞檐时,竟用了唐代 “界画” 技法,线条笔直如尺,没有一丝偏差,比王启明的亭台更显精致。
台下的盛嘉骏与胡靖瑶屏住呼吸,紧紧盯着舞台。感受到两人作品中蕴含的力量 —— 王启明的画如巍巍泰山,沉稳厚重,透着岁月的沧桑;山本一郎的画如滔滔江河,灵动磅礴,带着刻意展现的技巧。胡靖瑶拿出手机,全程录制,手指因紧张而微微颤抖,她知道,这场对决不仅关乎个人输赢,更关乎中华古画技的尊严。
时间一点点流逝,进入上色环节。王启明严格遵循唐代 “金碧山水” 古法,先以赭石色为山石打底,再逐层罩染石绿、石青 —— 他的上色手法极为细腻,每一层颜料都薄如蝉翼,却让山石呈现出厚重的质感。尤其是在勾勒亭台飞檐时,他用金粉小心翼翼地描绘,金粉与青绿颜料自然交融,既不张扬,又不失庄重,完美展现了唐代 “金碧山水” 的雍容华贵。
山本一郎的上色则更为大胆,他在 “院体画” 的基础上,刻意加强了色彩的对比度 —— 石青用得更浓,金粉用得更多,甚至在江河部分,他用 “水色晕染” 技法,让淡墨与清水在宣纸上自然流淌,形成波光粼粼的效果。更令人咋舌的是,他在远山顶端,用金粉勾勒出一道 “金线”,阳光照射下,金线闪闪发光,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却破坏了古画应有的含蓄意境。
两个时辰过去,两人的作品已基本成型。王启明开始在画面角落题字,他选用 “楷书”,字体端庄大气,题字内容为 “江山万里,华夏永存”,短短八字,笔力遒劲,透着对中华山河的热爱与坚守;山本一郎则选用 “行书”,字体飘逸灵动,题字内容为 “中华江山,尽在笔下”,语气中满是炫耀与狂妄。
最后一个时辰,两人开始细致修改。王启明用 “白描” 技法在江面上添了几叶扁舟,舟上渔夫的身影虽小,却神态各异,有的撒网,有的撑船,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与生活气息;山本一郎则用金粉在云雾中勾勒出几只飞鸟,飞鸟翅膀的纹理清晰可见,甚至在鸟喙处点了一点朱砂,让飞鸟显得格外醒目,却与整体意境格格不入。
三个时辰到,两人同时停笔。工作人员将两幅六尺长的《江山万里图》挂在舞台中央的展示架上,全场瞬间陷入寂静,所有人都在认真对比这两幅作品。
王启明的《江山万里图》—— 以 “金碧山水” 为基,融入 “青绿山水” 的细腻,画面层次分明,意境悠远,亭台楼阁、江河扁舟错落有致,金粉与青绿颜料自然交融,透着中华江山的沉稳与厚重,题字 “江山万里,华夏永存” 更是点睛之笔,彰显出文脉传承的决心。
山本一郎的《江山万里图》—— 以 “院体画” 为主,色彩鲜艳夺目,金粉勾勒的金线与飞鸟格外吸引眼球,“水色晕染” 的江河也颇具新意,却过于张扬,失去了古画应有的含蓄意境,题字 “中华江山,尽在笔下” 更是透着狂妄。
评委席上的几位古画专家陷入了纠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叹息道:“王启明先生的作品,意境深远,技法纯正,完美展现了中华古画的‘魂’,是难得的传世佳作。可山本一郎的作品…… 在技法的创新性与视觉冲击力上,确实更胜一筹,尤其是‘水色晕染’与金线勾勒,虽破坏了古画意境,却符合当下的审美倾向。”
另一位专家也附和道:“从技法的全面性来看,山本一郎确实略胜一筹。王启明先生输,不是输在技法,而是输在过于坚守传统,少了几分创新。”
最终,经过投票,山本一郎以微弱优势获胜。当主持人宣布结果的瞬间,山本一郎猛地举起双臂,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满是嚣张与狂妄:“我赢了!我赢了!中华古画技传承的领军人物,也不过如此!看来,真正懂中华古画技的,不是你们,而是我!”
他走到王启明面前,语气带着浓浓的嘲讽:“启明先生,现在你该承认了吧?你们中华的古画技,在我手里才能发扬光大!你们这些守旧的老顽固,早就该被时代淘汰了!”
王启明气得浑身发抖,却依旧挺直了脊背,目光坚定地看着他:“山本一郎,你赢的只是技法,却赢不了中华古画技的魂!古画技不是你炫耀的工具,而是承载中华文脉的载体。你虽掌握了技法,却永远不懂其中的情感与尊严,你这样的人,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