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村的深夜,早已褪去了白日的烟火气,只有稻田里的虫鸣偶尔划破寂静,像一串细碎的银铃。陆砚辞书房的灯却还亮着,那盏复古铜制台灯的光线,透过窗棂洒在院中的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温暖的光圈,与远处村庄里零星的灯火遥相呼应,在浓黑的夜色里显得格外安稳。
书房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纸张的气息。书桌上摊开的不是寻常的文稿,而是一叠厚厚的分镜草图,每张纸都被细心地塑封过,边角却依然留着被反复翻阅的痕迹。陆砚辞正俯身看着其中一张,指尖轻轻拂过纸上的线条——那是一艘星际飞船的设计图,船身并非西方科幻中常见的金属冷硬质感,而是融入了太极八卦的意象:船尾的能源核心是旋转的阴阳鱼,蓝色的能量纹路沿着船身蔓延,像极了传统画卷里的云纹;船舷两侧的舷窗则设计成圆形,排列方式暗合“二十八星宿”的方位,透着一股东方独有的玄妙与浪漫。
“砚辞哥,这趟去好莱坞,可真是收获超出预期!”林舟推门进来时,手里还攥着一份厚厚的文件袋,脸上难掩兴奋,连呼吸都带着点急促,“好几家国际顶尖的电影公司,包括曾制作过《星际穿越》的派拉蒙,还有迪士尼旗下的漫威影业,都主动发来了合作意向,核心就是冲着您的《星尘归途》——《科幻三部曲》的首部曲来的!”
他将文件袋放在桌上,抽出几份合作提案递过去,声音里满是激动:“他们看完您给的故事大纲和这几页分镜草图后,直接说‘这是从未见过的东方科幻美学’!特别是派拉蒙的负责人,明确表示完全尊重您提出的‘保留东方文化内核’的要求,甚至承诺制作预算……可以说是无上限,只要能达到您想要的效果!”
林舟原以为陆砚辞会露出些许动容,毕竟“无上限预算”是多少创作者梦寐以求的条件,足以支撑任何天马行空的想象。但陆砚辞只是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掠过提案上的数字,又落回那叠分镜草图上——其中一张画着外星生物,外形借鉴了《山海经》里“白泽”的形象,通体雪白,头上长着温润的犄角,眼睛是琥珀色的,没有西方外星生物的狰狞,反而透着一股能通晓万物的祥瑞感。
“预算不是最重要的。”陆砚辞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他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纸上写下两条要求,字迹工整有力,“可以和他们进行深入接触,但合作的前提必须明确写入合约,不能有任何含糊。第一,剧本的最终审定权必须完全在我手中,包括台词修改、剧情走向,甚至是镜头语言的风格,都不能因为‘市场考量’而妥协——比如里面‘星际移民’的核心设定,是基于东方‘家国同构’的理念,不是简单的‘逃离地球’,这个内核不能改。”
他顿了顿,想起之前影视圈“魔改Ip”的乱象,语气多了几分严肃:“之前有公司想把《凡人寻仙录》改成‘甜宠剧’,就是因为不尊重原着内核,最后不了了之。《星尘归途》里,我想表达的是‘科技与传统的共生’,比如主角用‘北斗导航’的原理定位星际坐标,用‘中医经络’的理论修复外星生物的伤势,这些细节必须保留,不能为了‘讨好西方观众’而改成西方的逻辑。”
“第二条,所有主要演员的选定,必须以演技和角色适配度为唯一标准,严禁使用任何流量明星。”陆砚辞放下笔,指了指分镜里的男主角形象——那是一个穿着改良版汉服元素星际服的年轻人,眼神里带着“谦谦君子”的温润,却又有面对危机时的坚定,“这个角色需要演员能演出‘东方人的隐忍与担当’,不是靠颜值就能撑起来的。之前有流量明星演‘修仙者’,连握剑的姿势都不对,这样的演员,就算能带来热度,也会毁掉整个故事的质感。”
林舟赶紧拿出笔记本,把这两条要求仔细记下来,心里暗暗佩服——面对“无上限预算”的诱惑,陆砚辞依然能守住创作的底线,这份清醒,在浮躁的行业里实在难得。
待林舟记完,陆砚辞才接过他递来的另一份烫金邀请函,封面上印着戛纳电影节的标志,烫金的字体在灯光下闪着柔和的光。
“还有个好消息,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刚刚发来正式邀请函,诚挚邀请您担任下一届主竞赛单元的评委。”林舟的语气里带着自豪,“他们的负责人在邮件里特别提到,之前看了您参与编剧的现实题材电影《父亲的工厂》,还有《麦浪》的音乐短片,非常欣赏您对‘文化内核’的坚守,期待您能带去基于东方文化底蕴的科幻作品新思路,为世界影坛注入新的活力。”
陆砚辞摩挲着邀请函的封面,指尖感受到烫金的凹凸质感。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拿起一张画着“星际祭坛”的分镜草图——祭坛的形制借鉴了天坛的圜丘,三层汉白玉基座上刻着古老的甲骨文,祭坛中央的石柱上缠绕着发光的藤蔓,藤蔓的形状是“龙”的轮廓,在星际背景下显得既神圣又浪漫。
“回复他们,我会准时出席。”陆砚辞抬起头,目光里有了一丝明亮的光彩,却并非因为“评委”这个身份的荣誉,“但我此行的重点,不是去评判别人的作品,而是希望能借此机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看到——东方文化,同样能够孕育出独一无二、震撼人心的优质科幻作品。”
他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期许:“西方科幻常讲‘征服宇宙’,而我们的东方科幻,可以讲‘与宇宙共生’;西方科幻常突出‘个人英雄’,我们可以讲‘集体的坚守与传承’。就像《星尘归途》里,主角团队寻找‘星际家园’,靠的不是某个人的超能力,而是祖辈流传下来的星图、中医的智慧,还有团队里每个人的坚守。我想让他们知道,科幻不只有一种模式,东方的浪漫与哲思,同样能在星际题材里绽放光芒。”
林舟看着陆砚辞手中的分镜草图,忽然明白了——陆砚辞要做的,从来不是“拍一部成功的科幻电影”,而是要为东方科幻打开一扇门,让世界看到东方文化在科幻领域的可能性。这份格局,远比一部电影的成败更深远。
深夜的书房里,台灯的光依旧柔和。陆砚辞将分镜草图一张张收好,按顺序放进一个木质文件夹里,文件夹的封面上,是他亲手写的“东方科幻·星尘归途”七个字,笔锋里透着坚定与温柔。林舟收拾好文件袋准备离开时,回头看见陆砚辞又坐在了书桌前,打开电脑,开始修改《星尘归途》的剧本大纲,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专注而平静。
林舟忽然意识到,这一夜的对话,看似只是合作意向与邀请函的回应,实则是陆砚辞为“东方科幻”新局埋下的重要铺垫——与国际公司的合作,是为了让东方科幻有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担任戛纳评委,是为了让东方科幻的理念被更多人认可;而那些融入了太极、山海经、甲骨文的分镜草图,则是东方科幻美学的具象化表达。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虫鸣声渐渐轻了下去。书房里的灯还亮着,像一颗在黑暗中坚守的星辰。林舟知道,一个新的、更广阔的舞台,正在陆砚辞面前徐徐展开——这个舞台,不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所有坚守东方文化内核的创作者,属于即将绽放光芒的东方科幻。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此刻书房里,那个对“东方浪漫”始终坚守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