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东域稻花香
青牛的蹄子踏过东域的最后一片雪原时,陈刚闻到了熟悉的泥土气息。与极北之地的酷寒不同,东域的初春带着湿润的暖意,路边的冻土刚化开,露出下面黝黑的沃土,几只田鼠正忙着把过冬的粮食藏进新翻的泥土里——像极了青牛村春耕时的景象。
“前面就是东域通脉井的位置,”青牛低头嗅了嗅,牛角上的地脉草发出翠绿的光,“在‘稻香镇’的粮仓底下,守井人是个姓王的老仓管,三十年前受过你爷爷的恩惠。”
稻香镇比陈刚想象的更热闹。镇口的牌坊上刻着“五谷丰登”四个大字,市集里摆满了刚收割的新粮,麻袋上印着的稻穗图案,竟与龙谷稻有几分相似。一个穿粗布短打的老汉正蹲在牌坊下,用手搓着麦粒,嘴里念叨着:“今年的地脉有点偏,麦粒不够饱满啊……”
陈刚走上前,递过一把杂交稻种:“试试这个,能稳地脉。”
老汉接过种子,眼睛突然亮了:“这是……龙谷稻?守义老哥当年留下的种子!”他猛地站起身,露出腰间挂着的铜哨——与陈刚的那只一模一样,“我就是王仓管,等你好久了!”
跟着王仓管往镇中心走,粮仓建在镇子最高处,是座青砖砌成的四合院,院子里晒着满满的谷物,其中几袋赤金色的稻子格外显眼。“这是前几年从地脉里冒出来的,”王仓管指着稻子,“长得跟你这种子像,就是结的穗子小,我猜是守义老哥当年埋下的,没来得及打理。”
陈刚抓起一把赤金色稻子,指尖的灵力刚探入,稻粒突然炸开,化作一道光流飞向粮仓地下——通脉井的方向传来轻微的震动,地面裂开细密的缝隙,冒出淡淡的龙气。
“果然在底下。”王仓管拿来锄头,在粮仓角落挖了几下,露出块刻着地脉纹的青石板,“三十年前你爷爷就是在这布的阵,用粮仓的谷物灵气压住煞气,只是近几年镇里的灵脉越来越弱,煞气快压不住了。”
掀开青石板,下面是个深不见底的井口,井壁上爬满了细小的根须,是王仓管种的普通稻子,根系正拼命往井里钻,却被煞气侵蚀得发黑。“这些稻子通人性,知道井里需要帮忙,”王仓管叹了口气,“就是没龙气滋养,撑不了多久。”
陈刚将带来的杂交稻种撒在井口周围,同时运转《唤灵诀》,将龙族令牌的龙气注入土壤。稻种落地即生,赤金色的根须像游龙般顺着井壁往下延伸,遇到煞气,根须上立刻渗出淡淡的汁液,将煞气一点点化解,原本发黑的普通稻根竟慢慢转绿。
“成了!”王仓管拍手叫好,“守义老哥说过,凡俗的庄稼最有韧性,只要给点龙气当‘养料’,能顶过任何煞气!”
正说着,粮仓外突然传来喧哗声,一个尖细的声音喊道:“王老头!今年的‘灵粮税’该交了!少一粒都拆了你的粮仓!”
陈刚走到门口,看见十几个穿黑衣的修士正站在院子里,为首的瘦脸修士腰间挂着半块龙鳞令牌——是蚀脉宗的余孽,只是令牌上的纹路比黑裙女子的淡了许多,显然是低阶弟子。
“又是你们这些吸血的!”王仓管气得发抖,“去年的税都快把镇里的存粮刮空了,还来!”
瘦脸修士冷笑一声,一脚踢翻了晒粮的木架:“东域地脉的灵气都快被通脉井吸光了,就该用灵粮补!识相的赶紧交粮,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他身后的弟子立刻祭出法器,竟都是些用来收割庄稼的镰刀、锄头,只是刃口淬了煞气。
陈刚突然明白了东域的问题——蚀脉宗余孽不仅想堵通脉井,还在掠夺凡俗的粮食灵气,用煞气污染农具,让庄稼失去生机,从根本上断绝地脉的滋养。
“这些淬了煞气的农具,”陈刚指着弟子们的法器,“用龙谷稻秸秆一裹,就会失效。”他从布包里取出秸秆,灵力注入间,秸秆化作绿色光丝,缠向最近的一把镰刀。
镰刀刚被光丝碰到,刃口的煞气就像冰雪遇阳般消融,露出普通铁器的本色。瘦脸修士脸色骤变:“你是何人?敢管蚀脉宗的事!”
“青牛村来的,种地的。”陈刚将光丝收回,“把你们的破农具收起来,滚出稻香镇,不然就把你们种进地里当肥料。”
“找死!”瘦脸修士挥着镰刀砍来,刃口带着黑色的煞气,显然是想污染陈刚的灵力。陈刚不闪不避,运转《唤灵诀》,掌心凝聚出一团赤金色的稻穗光粒,迎着镰刀拍去——光粒炸开时,竟带着浓郁的米香,将煞气震得粉碎。
“这是……祖龙稻的气息?”瘦脸修士失声惊呼,转身想逃,却被青牛用角拦住。青牛对着他喷出一口雾气,雾气里混着龙谷稻的花粉,修士身上的煞气瞬间被中和,竟瘫坐在地上,浑身发软。
其余弟子见势不妙,纷纷祭出农具攻击,却被陈刚用秸秆光丝一一缠住。那些淬了煞气的农具在光丝里挣扎,很快就被净化成普通农具,掉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滚。”陈刚看着瘫在地上的瘦脸修士,“回去告诉你们的头,东域的地脉和粮食,不是谁都能碰的。”
修士们连滚带爬地逃离,王仓管这才松了口气,抹了把汗:“多亏你来了,再这么刮下去,秋收时镇里怕是要饿肚子了。”他指着粮仓下的通脉井,“井里的煞气被你刚才那么一震,好像弱了不少。”
陈刚走到井口边,杂交稻的根须已扎进深处,井水里泛着赤金色的光,与镇外的地脉连成一片。他突然想起爷爷手记里的话:“凡俗的地脉,藏在每一粒粮食里,护粮就是护脉。”
“得帮镇里改良农具。”陈刚对王仓管说,“用龙谷稻秸秆混合普通木料,能做出不被煞气侵蚀的农具,还能滋养土地。”他从布包里取出更多杂交稻种,“再把这些种在镇外的田里,秋收时的粮食灵气,能彻底稳固通脉井。”
王仓管立刻召集镇里的木匠、农夫,陈刚则手把手教他们用秸秆混合木料——先将秸秆烧成灰,与桐油混合成粘合剂,再涂在农具的刃口,最后用灵力注入龙谷稻种的生机,让农具与地脉产生共鸣。
一个老木匠拿着刚做好的锄头试了试,锄刃入土时,竟带出淡淡的绿光,被锄过的土地立刻变得松软,冒出细小的草芽。“神了!”老木匠惊呼,“这锄头比修仙界的法器还好用!”
陈刚看着镇里人忙碌的身影,突然觉得域劫的意义不止于打通通脉井,更在于让凡俗与修仙界找到共存的方式——不是用煞气掠夺,而是用龙谷稻这样的“平衡种”,让双方的能量相互滋养,彼此成就。
三天后,稻香镇的田里种满了杂交稻,镇民们用上了新做的农具,连通脉井上方的粮仓都被重新修缮,梁上挂着用龙谷稻秸秆编的谷穗,随风摇曳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唱一首古老的丰收歌。
离开前,王仓管往陈刚的布包里塞了满满一袋东域的新米:“这是用去年的存粮碾的,没沾煞气,带着地脉的甜味,给你妹妹尝尝。”他又递来一张东域地脉图,“下一处通脉井在‘云梦泽’,那里的守井人是个采莲女,能用莲藕堵住煞气。”
陈刚接过米袋和地图,米香混着龙谷稻的气息,让他想起青牛村的灶台。青牛早已驮着行李等在镇口,背上还多了个新做的草垫——是镇里的农妇用龙谷稻秸秆编的,柔软又保暖。
走出稻香镇时,陈刚回头望了眼。镇外的杂交稻田已抽出新穗,赤金色的稻浪在春风中起伏,与镇里的炊烟、通脉井的金光连成一片,像一幅流动的画。市集里传来孩童的笑声,他们正用新做的农具在地上画地脉纹,玩得不亦乐乎。
“下一站,云梦泽。”陈刚拍了拍青牛的脖子,布包里的新米发出轻微的响动,像是在应和。天机轮在袖中转动,轮盘上的龙形轨迹旁,东域的光点已变得明亮,与极北之地、青牛村的光点遥相呼应,像串在平衡之河上的明珠。
他知道,域劫的路还很长,云梦泽的莲藕、南境的茶树、西漠的胡杨……每一处通脉井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守护方式,但只要带着龙谷稻种和凡俗的初心,无论遇到什么煞气、什么阻碍,都能种出属于那里的平衡之田。
青牛踏着新绿的草地往前走,蹄子上沾着东域的泥土,泥土里混着龙谷稻的根须和新米的香气。陈刚摸出一粒东域新米,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甜味里带着地脉的温润,让他想起陈兰在记忆田边说的话:“哥,等你走遍所有通脉井,我们就把龙谷稻种满天下,让每个地方都像青牛村一样香。”
是的,要让每个地方都像青牛村一样香。这个念头在陈刚心里越来越清晰,像杂交稻的根须,深深扎进他的血脉里,指引着他继续往前走,走向下一片需要播种的土地,走向下一处等待平衡的通脉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