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的秋意比江南更浓些。赵康一行人住在城南的一处宅院,是灵鹫宫在中原的产业,院子里种着几棵梧桐,叶片落了满地,踩上去沙沙作响。
这日清晨,赵康正在院中打拳,一套简化的太极拳打得行云流水,招式间带着逍遥御风的缥缈意韵。忽然,梅从外面匆匆回来,脸色凝重:“先生,江湖上传疯了,丐帮在杏子林召开大会,揭露了乔峰帮主的身世——他是契丹人,本名萧峰!”
赵康收势而立,接过兰递来的毛巾擦了擦手:“意料之中的事,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听说当时场面乱得很,好多长老都反了,乔峰为了自证清白,还自断了一指,最后离开了丐帮。”梅语速飞快地说着,“现在江湖上到处都在骂他是‘契丹狗’,说他潜伏在丐帮,是为了颠覆大宋。”
李青萝端着茶过来,闻言蹙眉:“这些人也太不分青红皂白了。乔峰为丐帮做了多少事?单凭一封书信,就否定他所有的功劳?”
“江湖本就如此,从众者多,明辨者少。”赵康喝了口茶,目光沉了沉,“尤其是涉及到宋辽恩怨,更是一点就炸。他们需要一个发泄的靶子,而萧峰,恰好成了这个靶子。”
他想起乔峰在岳阳楼的模样,那般磊落的汉子,却要背负这等污名,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反感。
“还有更过分的。”梅补充道,“有人说,当年带头大哥联合群雄伏击萧远山,少林寺也参与了。可现在少林寺的和尚们却闭寺不出,连句解释都没有,反倒有弟子在外面散布谣言,说乔峰早就知道自己是契丹人,一直在暗中算计中原武林。”
“果然如此。”赵康冷笑一声,“盛世之时,他们开坛讲法,收受香火,一副慈悲为怀的模样;一旦出事,就关起门来,明哲保身,甚至不惜泼脏水给别人,好保全自己的名声。这便是所谓的‘名门正派’。”
李青萝也愤愤不平:“当年若不是少林的玄慈方丈牵头,哪会有萧远山的悲剧?现在倒好,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赵康沉吟片刻,对梅道:“你去给灵鹫宫传个信,让九天九部的姐妹在江湖上放点消息。不用太刻意,就说……当年雁门关之事,少林不仅参与了,还故意隐瞒了关键证据;再说说他们这些年吞并了多少小门派的产业,私藏了多少不义之财。”
“就这么直接说?”梅有些犹豫,“少林毕竟是千年古刹,势力庞大……”
“越是庞大,越是经不起细查。”赵康道,“他们不是喜欢装清高吗?咱们就把他们的‘清高’撕开一道口子,让江湖人看看里面的龌龊。记住,要做得隐蔽些,别让人查到灵鹫宫头上。”
“是。”梅领命而去。
李青萝看着赵康:“你这是想借江湖人的手,给少林施压?”
“不止。”赵康道,“萧峰是个重情义的人,少林这么污蔑他,他迟早会去找少林讨个说法。我倒要看看,当他站在少林寺门前时,那些和尚还有没有脸继续装聋作哑。”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而且,我也想会会那位传说中的‘扫地僧’。一个能在少林藏经阁潜伏数十年的人,不可能对寺里的龌龊一无所知,却始终冷眼旁观,这等‘看破红尘’,在我看来,不过是懦弱和自私的借口。”
接下来的几日,洛阳城的江湖茶馆里,渐渐多了些关于少林的流言。
“听说了吗?少林后山的佛窟里,藏着好多从西域抢来的佛像,都是用黄金铸的!”
“我还听说,十年前武当山的一位道长去少林论道,再也没出来,有人说是因为他发现了少林私藏《九阴真经》的秘密,被灭口了!”
“最可气的是雁门关那事,玄慈方丈明明是带头大哥,现在却让乔峰背黑锅,这哪是出家人做的事?”
这些流言起初没人当真,毕竟少林的名声在外。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节被“披露”——比如某座寺庙的田产被少林强行霸占,某位高僧暗地里收受贿赂——人们渐渐开始将信将疑。
尤其是那些被少林打压过的小门派,更是趁机站出来发声,添油加醋地诉说少林的霸道。一时间,少林“慈悲为怀”的形象开始动摇,不少善男信女去少林寺上香时,都被门口的武僧拦了下来,说是“寺内整顿,暂停接待”,这更坐实了“心虚”的猜测。
赵康每日听着这些消息,只是淡然处之。他知道,这些流言只是铺垫,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果然,半月后传来消息,萧峰为了寻找杀害养父母和师父的凶手,一路追查线索,最终目标指向了少林寺。据说他已放出话来,三日后将亲自上少林,要玄慈方丈出来对质。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中原武林都沸腾了。有人说萧峰是要去报仇,血洗少林;有人说他是想自证清白,求少林主持公道;还有人说,这是少林设下的圈套,就等萧峰自投罗网。
“先生,咱们要去少林寺看看吗?”竹问道,眼中带着几分兴奋。她长在灵鹫宫,还从未见过如此大的江湖场面。
“去。”赵康点头,“这么热闹的事,怎能错过?”他看向李青萝,“你若是不想去,就在洛阳等着。”
“我跟你一起去。”李青萝毫不犹豫,“我倒要看看,玄慈方丈怎么应对。”
出发前,赵康收到了灵鹫宫的回信,说巫行云也会带着弟子去少林寺,理由是“许久没见少林的老朋友了,去叙叙旧”。赵康知道,这位师姐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或许也想趁机给少林一个教训。
少林寺位于少室山,离洛阳不过百余里。赵康一行人御气而行,不到半日便到了山脚下。此时的少室山已是人山人海,各路武林人士从四面八方赶来,都想亲眼见证这场风波。
他们没有急着上山,而是在山脚的客栈住了下来。客栈里三教九流汇聚,议论声此起彼伏。
“你们说,萧峰真敢一个人上少林?”
“怎么不敢?他连聚贤庄都敢闯,还怕一个少林寺?”
“我听说少林这次请了不少帮手,武当、峨眉、昆仑的高手都来了,就等着围攻萧峰呢!”
“唉,想当年乔峰在江湖上何等威风,现在却成了众矢之的,真是造化弄人。”
赵康听着这些议论,端着酒杯的手微微晃动。他能感觉到,山上传来的气息杂乱而凝重,既有少林僧人的禅定之气,也有各派高手的内力波动,更有一股若有若无的阴寒气息,隐藏在寺庙深处。
“那股气息……有点像鸠摩智的路子,却更隐蔽。”李青萝低声道,她的内力虽不及赵康深厚,却对阴寒气息格外敏感。
“是慕容博。”赵康道,“他果然没死,一直躲在少林。看来,这场戏的主角,不止萧峰一个。”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群少林武僧簇拥着几位老僧走了进来,为首的正是玄慈方丈。他面色肃穆,双手合十,对客栈里的江湖人道:“诸位施主,明日萧施主驾临,本寺定会查明真相,给江湖一个交代。只是……还请诸位莫要擅动干戈,以免伤了和气。”
这番话看似公允,却隐隐将自己摆在了“主持公道”的位置上,避而不谈少林在事件中的责任。
有人忍不住问道:“方丈大师,当年雁门关之事,少林当真参与了?”
玄慈眼神闪烁,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当年之事,错综复杂,容后再议。”说完,便带着弟子匆匆离去,竟是不敢正面回应。
看着他的背影,赵康嘴角勾起一抹嘲讽:“这便是少林的‘公道’?连承认的勇气都没有。”
李青萝轻声道:“明日上山,怕是免不了一场大战。”
“大战才好。”赵康饮尽杯中酒,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有些藏在暗处的龌龊,只有在阳光下,才能看得一清二楚。”
夜色渐深,少室山安静下来,却隐隐透着山雨欲来的压抑。赵康站在窗前,望着山上少林寺的灯火,识海中的阴阳莲子缓缓转动,散发出淡淡的灵光。
他能感觉到,寺庙深处,那道隐藏的气息越发活跃,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而另一股刚猛的气息,正从北方快速靠近,带着一股一往无前的决绝——是萧峰来了。
好戏,就要开场了。他摸了摸腰间的纳虚葫,里面的生死符冰粒微微震颤,仿佛也在期待着明日的到来。
至于那位扫地僧,若是敢出来“和稀泥”,他不介意让对方知道,逍遥派的仙级功法,不是用来给这些伪君子当挡箭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