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部电台帐篷里,常超正专注地调试着设备。数月来的连续工作让他显得更加消瘦,但那双眼睛却因专注而格外明亮。突然,耳机里传来一阵熟悉的呼号节奏,让他猛地坐直了身子。
“师长!总部急电!”常超几乎是一路小跑着将译好的电文送到陈征手中。
陈征展开电文,目光迅速扫过那些墨迹未干的字句。渐渐地,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嘴角甚至泛起一丝难得的笑意。
“好!好!好!”他连说三个“好”字,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李云龙这小子,命真硬!”
帐篷内的参谋们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看着那份让师长如此兴奋的电文。
“老李那边有消息了?”参谋长问道,语气中同样带着期待。
陈征将电文递给参谋长:“总部通报,李云龙部已成功跳出日军包围圈,目前正在西山地区休整。虽然损失惨重,但主力尚存,骨干犹在!”
这个消息像一阵春风吹散了连日来的阴霾。帐篷里顿时活跃起来,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李云龙部与陈征部一直是兄弟部队,经常配合作战。这次反扫荡初期,李云龙部承担了最危险的外线牵制任务,与主力失去联系已达三月之久。很多人都以为他们凶多吉少。
“这个李云龙,真是打不死的程咬金!”一个参谋笑道,“我就知道他没那么容易完蛋。”
陈征点头,眼中闪着欣慰的光:“立即尝试与李云龙部建立直接联系。告诉常超,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接通!”
常超领命而去。几小时后,他兴奋地回报:“师长,联系上了!虽然信号很差,但确实是李团长那边!”
陈征立即赶到电台前,接过话筒:“李云龙!是你吗?我是陈征!”
耳机里传来一阵杂音,接着是一个沙哑却熟悉的大嗓门:“老陈!哈哈哈!我就知道你小子命大,没那么容易被小鬼子收拾了!”
尽管信号断断续续,但那个特有的豪迈声音毫无疑问就是李云龙。
“你怎么样?伤亡情况如何?”陈征急切地问。
李云龙的声音变得沉重了些:“折了不少好兄弟...特别是突围那仗,一营几乎打光了。不过骨干还在,老子从鬼子那儿抢了不少装备,很快就能恢复元气!”
陈征能想象到那轻描淡写背后的惨烈。李云龙总是这样,再大的困难也能说得轻松写意。
“你们现在位置安全吗?补给够不够?”陈征关切地问。
“安全!西山这边鬼子来得少。吃的嘛...”李云龙顿了顿,“实不相瞒,战士们都快成野菜专家了。不过昨天端了个鬼子运输队,搞到点粮食,能撑一阵子。”
陈征立即说:“我派人给你们送些补给过去。我们这边刚打了胜仗,缴获不少。”
“嘿!那我就不客气了!”李云龙笑道,“听说你们把石门隘拿下了?干得漂亮!什么时候也帮老兄弟我搞点动静?”
陈征也笑了:“少不了你的!等你们都休整好了,咱们一起找鬼子算大账!”
“说定了!”李云龙声音振奋起来,“这笔账非得连本带利讨回来不可!到时候你从东边打,我从西边打,让鬼子首尾难顾!”
两人又交流了一些敌情和战术经验,虽然信号时好时坏,但那份战友之情却清晰无比地通过电波传递着。
结束通话前,李云龙突然认真起来:“老陈,告诉同志们,再苦再难也别泄气!小鬼子猖狂不了多久了!等咱们缓过劲来,非得让他们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陈征郑重回答:“放心吧,根据地的军民都比以前更加坚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那就好!保持联系!下次通话,咱们得约个更好的频道,这鬼信号断断续续的,说话都不痛快!”
通话结束后,陈征立即下令:“从缴获的物资中分出一部分,特别是药品和粮食,立即组织运输队送往西山地区。告诉运输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送到李云龙部手中!”
好消息很快传遍了根据地。八路军官兵们听说李云龙部依然健在,士气大振。许多与李云龙部有过交往的战士更是兴奋不已。
“我就说李团长没那么容易被打垮!”一个老兵自豪地说,“当年他带着我们一个连就敢打鬼子一个大队,现在肯定又在哪里憋着坏呢!”
群众听说后也十分高兴。李云龙部在当地口碑极好,经常帮助百姓又纪律严明。许多人都还记得他们打土豪分田地的往事。
“李团长还活着,太好了!”王家村的老王激动地说,“等他们回来,咱们一定好好犒劳同志们!”
这个消息甚至传到了日军耳中。据内线情报,日军指挥官得知李云龙部依然存在后大为光火,原本计划中的一次小规模扫荡被迫推迟。
几天后,运输队带回李云龙部的回信和礼物——几包西山特产的野山菇和一张手绘的周边敌情图。李云龙在信中用歪歪扭扭的字写道:
“老陈:东西收到,解了燃眉之急,多谢!山菇尝尝鲜,等打回老家去,请你喝地瓜烧!目前这边鬼子动静不大,正抓紧休整。你那边要有大动作,提前知会一声,老子一定配合!记住咱们的约定:一起找鬼子算大账!”
随信还附有一份详细的敌情分析和战术建议,显示出李云龙部即使在休整期间也没有停止对敌情的掌握和思考。
陈征看着那份笔迹潦草却内容扎实的报告,不禁感慨:“这个李云龙,粗中有细,真是难得的将才!”
他将山菇分给师部同志们品尝,虽然每人只能分到几片,但那份来自战友的情谊却让每个人心里都暖洋洋的。
当晚的干部会议上,陈征特意通报了与李云龙部取得联系的消息。他强调:“李云龙部的幸存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