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方带着母亲印记的缠枝莲纹帕,如同投入其其格心湖的一块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
草原儿女信奉直觉与征兆,她几乎可以肯定,这绝非偶然。
永寿宫,那个被时光和宫墙刻意遗忘的角落,似乎在向她传递着某种难以言喻的信息。
是同情?是共鸣?还是……一个机会?
其其格握着那方冰冷的帕子,指尖微微颤抖。
她想起了皇贵妃年氏送来的玉奔马,那礼物虽珍贵,却带着居高临下的施舍与不容拒绝的掌控;她想起了宫中那些关于年氏排斥自己的流言,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她也想起了北五所齐答应那边若有若无释放的“善意”,但那善意背后,分明是借刀杀人的冰冷。
所有人都想利用她,这把来自草原的“刀”。
那么,她为何不能自己去寻找一个盟友?一个同样被困在这金丝牢笼中,或许拥有智慧,却暂时失去力量的盟友?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如同藤蔓般疯狂滋长。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其其格屏退了侍女,只带着一个绝对忠心的、从草原带来的贴身女奴萨仁,两人换上深色的斗篷,如同融入夜色的两只狸猫,悄无声息地避开了巡逻的侍卫,朝着那座荒凉沉寂的永寿宫摸去。
永寿宫宫门紧闭,只有檐下两盏昏黄的气死风灯,在秋风中摇曳,映照着剥落的朱漆和荒草丛生的庭院,更显凄清。
其其格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示意萨仁在远处望风,自己则深吸一口气,走上前,轻轻叩响了那冰冷的宫门。
门内许久没有动静。就在其其格以为不会有人回应,准备失望离去时,“吱呀”一声轻响,宫门裂开一道缝隙,一个面容苍老、眼神浑浊的太监探出头来,警惕地打量着她。
“谁?”老太监的声音沙哑干涩。
“我……我是其其格。”她压下心中的慌乱,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我想……求见甄娘娘。”她不知道该如何称呼里面那位,只能沿用旧日的尊称。
老太监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极快的精光,他再次上下打量了其其格一番,尤其是她身上那件不属于宫制款式的斗篷,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将门缝开大了一些。
“郡主请进,娘娘……尚未安歇。”
其其格心跳如鼓,闪身而入。宫门在她身后悄然合拢,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永寿宫内殿,比外面看起来更加空旷寂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陈旧的气息。甄嬛并未坐在主位,而是静立在窗边,背对着门口,身上只着一件半旧的月白色常服,身形单薄,却自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静气度。
听到脚步声,她缓缓转过身。烛光下,她的面容清瘦苍白,眼角已有了细密的纹路,但那双眼睛,却依旧清澈深邃,如同古井寒潭,仿佛能洞穿人心。
其其格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准备好的说辞忘得一干二净。
甄嬛的目光落在其其格紧握在手中的那方缠枝莲纹帕上,嘴角泛起一丝几不可察的了然。她并未行礼,也未以高位自居,只是平静地开口,声音如同玉石相击,清冷而悦耳:
“郡主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其其格看着眼前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感受到那股历经磨难后沉淀下来的宁静力量,忽然觉得之前所有的忐忑都消失了。她深吸一口气,将那方帕子双手呈上:
“这帕子……是娘娘的吗?它……它很像额吉(母亲)最喜欢的纹样。”
甄嬛没有接帕子,目光依旧平静地看着她:“帕子不过是死物,能触动人心,是因其承载的情谊与记忆。郡主思念母亲,人之常情。”
她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帕子的来源,却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其其格自身的情感。
其其格眼圈微微一红,这些日子的委屈、彷徨、孤独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她低声道:“娘娘,这里……和草原不一样。我不知道该相信谁,不知道该怎么做……”
甄嬛静静地看着她,如同看着多年前那个初入宫闱、同样迷茫无助的自己。她缓步走到桌边,倒了一杯温水,递给其其格。
“紫禁城从来如此,表面金玉,内里乾坤。”甄嬛的声音带着一丝淡淡的沧桑,“相信谁,取决于你想要什么,以及,你愿意付出什么。”
她点到即止,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建议,却在其其格心中投下了一颗思考的种子。
其其格捧着那杯温水,感受着指尖传来的暖意,心中纷乱的思绪似乎也清明了一些。她抬起头,勇敢地看向甄嬛:“娘娘,我……我不想任人摆布。科尔沁的女儿,不是菟丝花。”
甄嬛的眼中终于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赏。她需要的就是这股不甘被掌控的劲头。
“郡主有这份心,便已是难得。”甄嬛语气依旧平淡,“但在这宫里,光有心还不够,还需有眼,有耳,更需有……耐心。”
她没有承诺任何事,也没有要求任何回报,仿佛只是在进行一场寻常的夜谈。但其其格却觉得,自己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门后虽然迷雾重重,却隐约透出了指引方向的光亮。
这次短暂的夜访,没有密谋,没有结盟,甚至没有一句明确的话语。但两颗同样在深宫中挣扎的灵魂,却在寂静的夜色里,通过一方帕子,一次对视,几句言语,完成了第一次无声的交流与试探。
蛛丝初结,微弱却坚韧。其其格离开永寿宫时,脚步虽轻,眼神却比来时坚定了许多。她知道,从今夜起,她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承受命运的蒙古郡主了。
而永寿宫内,甄嬛看着其其格消失的方向,眸色深沉。这步棋,风险极大,但收益,或许也超乎想象。她需要好好谋划,如何让这颗来自草原的种子,在这片残酷的土壤中,开出对她有利的花。
夜色更深,紫禁城的暗流,因为这次不为人知的夜访,开始转向更不可预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