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越下越大。
从一开始的淅淅沥沥,逐渐变成了酣畅淋漓的滂沱大雨。豆大的雨点砸落在干裂的土地上,溅起小小的烟尘,随即迅速被更多的雨水覆盖、浸润。龟裂的伤口被一点点抚平,干燥的尘土化作湿润的泥泞。久违的雨水气息,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弥漫在天地之间,对于干渴了数月的大地而言,这无疑是世间最美妙的甘霖。
景川站在栖云顶上,任由冰冷的雨水冲刷着他的身体,洗涤着他身上的血污、汗水和泪痕。他望着石牛沉入的灵泉,井水已然平稳,只在中心处咕嘟着细密的水泡,流淌出的泉水沿着山势,形成了一道崭新的、欢快奔流的小溪,向着山下蜿蜒而去。
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不仅仅是身体的,更是心灵的。与石牛的生死离别,对抗旱魃的惊心动魄,都让他心力交瘁。但他知道,山下还有等待希望的乡亲。
他最后深深看了一眼那平静的泉眼,仿佛要将石牛那伟岸的身姿和最后的嘱托刻入灵魂深处。然后,他转身,沿着来时(被石牛驮上来)的方向,寻找着下山的路。山路因为大雨而变得湿滑泥泞,异常难行,但景川心中怀着希望,脚步虽然沉重,却异常坚定。
当他历经艰辛,终于拖着疲惫不堪、满身泥泞的身躯,踉跄着回到望谷村村口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怔住了。
村庄,已然“活”了过来。
雨水汇成小溪,在村中的沟渠里哗哗流淌。村民们早已从屋子里冲了出来,无论男女老幼,都站在雨中,仰着头,张开双臂,任由雨水打湿他们的头发、脸颊和衣衫。他们没有人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混杂着雨水和泪水,那是一种近乎虔诚的、重获新生的喜悦与宣泄。孩子们在雨水中奔跑、跳跃,发出银铃般欢快的笑声,那笑声穿透雨幕,驱散了往日的死寂与绝望。
干涸的河床开始有了积水,井沿旁也聚集了欣喜若狂的村民,看着井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回升、变得清澈。
“是景川!景川回来了!” 有人看到了村口那个狼狈却挺立的身影。
瞬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景川身上。村民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向他涌来。
“川小子!是你吗?是你求来了雨吗?” 鹤爷在年轻人的搀扶下,激动得白须颤抖,抓住景川的手问道。
“景川哥哥,下雨了!真的下雨了!” 李寡妇的两个孩子跑过来,紧紧抱住他的腿,小脸上满是雨水和笑容。
张老汉老泪纵横,拍着景川的肩膀,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面对七嘴八舌的询问和无数道充满感激与探寻的目光,景川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有些真相无法隐瞒,也不必隐瞒。
在村民们的簇拥下,他回到了自家那间虽然简陋、却在此刻显得格外温暖的小屋。换下湿衣,喝下一碗热汤,他坐在人群中央,开始讲述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他从那个清晰的梦境开始讲起,讲到青牛实为山中石牛,受山神点化;讲到旱魃作祟,引发大旱;讲到石牛托梦,告知解救之法需上栖云顶掘井;讲到骑牛踏云,直上峰顶的奇幻;讲到旱魃现身的恐怖与石牛舍身相护的壮烈;讲到最终掘出灵泉,旱魃遁走,石牛化为石像沉入泉眼,以自身永镇灵泉,保一方风调雨顺……
他的讲述并不算精彩,甚至有些地方因为悲痛而显得断断续续,但其中的真实与惨烈,却深深震撼了每一个听众。
村民们听得如痴如醉,时而惊呼,时而恐惧,当听到石牛为保护景川、最终牺牲自我化作石像沉入泉眼时,许多人都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他们终于明白,这场救命的甘霖,并非凭空得来,而是景川以性命为赌注,与那通灵的石牛前辈,共同从妖魔手中夺回来的!是用牺牲和鲜血换来的!
景川讲完,屋内一片寂静,只剩下屋外哗啦啦的雨声。所有人的目光都充满了无尽的感激、敬佩,以及对于那位素未谋面、却拯救了他们所有人的石牛前辈的深深缅怀。
“石牛前辈……是我望谷村永世的恩人啊!” 鹤爷颤抖着声音,朝着云栖山的方向,深深拜了下去。村民们也纷纷效仿,自发地向栖云顶方向行礼。
此后,景川成了望谷村乃至周边村落无人不知、无人不敬的英雄。村民们感激涕零,纷纷拿出家里仅存的最好的食物、财物,想要酬谢他。乡绅富户也派人前来,许以重金厚禄,希望能借他的名声。
然而,景川婉拒了所有的物质奖赏和荣誉。他面对乡亲们的盛情,只是平静而坚定地说:“这场雨,是石牛前辈用命换来的。我景川,不过是遵循本心,做了该做的事,实在当不起如此厚谢。真正的英雄,是石牛前辈,我们该永远铭记的,是它的恩德。”
他的谦逊与不忘恩义,更让村民们对他敬佩有加。
雨停之后,大地复苏。灵泉流淌下来的溪水,滋养着干涸的土地。被金锄头改良过的土壤,在雨水的滋润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枯死的庄稼根部冒出了新芽,补种的种子也迅速破土而出。望谷村以及周边受旱的区域,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活力。
而景川,在旱灾结束后,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
他变卖了自己那几亩已然恢复肥沃的田地,以及家中稍值钱的东西,在云栖山脚下,距离上山路径不远的一处平缓坡地上,自己动手,搭建了一间简朴却结实的小木屋。
他对不解的村民们解释道:“石牛前辈为保我们风调雨顺,永镇山巅灵泉。我景川受其深恩,无以为报。唯有在此结庐而居,自愿成为灵泉的守护者,清理山路,看护水源,防止宵小或野兽破坏,以此告慰石牛前辈在天之灵,也让乡亲们能永享这灵泉之泽。”
从此,景川便成了云栖山灵泉的守护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巡视着上山的小路,清理杂草落石,确保通往灵泉的道路畅通。他也时常上山,去到栖云顶,在那灵泉井边静坐,擦拭一下井沿的尘土,对着那清澈的、深不见底的井水,说说话,仿佛石牛还能听见。
而说来也奇,自那以后,望谷村及其周边地区,果然如石牛所预言的那般,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即便偶有小的旱情或水患,也总能很快过去,从未再形成大的灾害。那口栖云顶的灵泉,无论春夏秋冬,始终保持着不增不减的流量,水质清冽甘甜,被当地人奉为“圣泉”。
更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在民间口耳相传: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的夜晚,万籁俱寂之时,若有人靠近栖云顶的灵泉井,便能隐隐听到,从那井底深处,传来一阵阵低沉而悠远的牛哞之声。那声音并不响亮,却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仿佛在告诉人们,守护者并未离开,它依然在默默地、永恒地守护着这片它热爱的土地和人民。
这个传说,伴随着石牛的牺牲和景川的守护,代代流传了下来。望谷村的百姓,永远铭记着那段历史,感念着石牛的恩德,也敬重着景川的品格。景川在此平静地生活着,将守护的职责与石牛的故事,如同播种般,深植于每一个后辈的心田。富足、安宁与感恩,成为了这片土地新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