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夜裹着槐花香,把海棠院的青砖黛瓦染得暖融融的。自打确定要办庆功宴,张弛就把院子布置得像办喜事——海棠树枝上挂满了红灯笼,红绸子顺着枝桠垂下来,风一吹就晃悠悠地打旋;竹编桌拼成长长一列,铺着洗得发白的蓝印花布,边缘摆着一圈“北京秘境”系列的铜铃,风过铃响,清脆得像串起的笑声;墙角的炭火盆里,红薯正滋滋冒油,甜香混着胡同口王大爷送来的烤鸭香气,漫得满院都是。
林薇穿着米白色连衣裙,胸前别着枚槐树叶铜铃,正和李雪、陈瑶一起摆盘。刚把马爷爷送来的老北京点心——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码在青花盘里,院门口就传来顾妍标志性的大嗓门,穿透力堪比胡同里的鸽哨:“北京的朋友们,我们来啦!”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江城团队拎着大包小包,浩浩荡荡地站在门口。顾妍扎着高马尾,红色卫衣上沾着点桂花糕碎屑,手里拎着个保温箱,冲得最快:“快接接我!这里面是阿婆刚蒸的桂花糕,还有我妈做的牛肉辣酱,特意给张弛带的,怕他在北京吃不上辣!”
周浩推着个行李箱,眼镜滑到鼻尖,手里还抱着一摞资料,笑得温和:“我们把江城的‘烟火气’都带来了,还有‘西安非遗展’的初步方案,趁庆功宴正好跟大家碰一碰。”
李萌跟在最后,穿着浅蓝色连衣裙,手里捧着个木盒,小脸红红的,有点不好意思:“我……我给大家带了亲手刻的迷你铜铃,每个都不一样,有北京的门墩,也有江城的老槐树。”
“可算把你们盼来啦!”张弛早就等不及,冲上去抢过顾妍手里的保温箱,打开就捏了块桂花糕塞进嘴里,甜香在嘴里化开,他眯着眼直叹气:“还是阿婆做的地道!北京买的那些,甜得发腻,根本不是这个味儿!”
顾妍拍开他的手:“就知道吃!我给林姐带的牛肉辣酱呢?小心我下次不给你带了!”嘴上说着,手里却递过一个玻璃罐,“林姐,这个是特辣版,知道你最近忙,拌面条、夹馒头都好吃,能开胃。”
正热闹着,马爷爷拄着拐杖,由江屿搀扶着走进来。老人穿着深蓝色中山装,手里拎着个老式提篮,掀开蓝布盖子,里面是用油纸包着的老北京萨其马,还冒着淡淡的甜味:“孩子们庆功,我也来凑个热闹。这萨其马是我托老字号定做的,没有添加剂,软乎乎的,大家都能吃。”
江屿手里还拎着个酒坛,笑着补充:“这是我从江城带来的米酒,度数不高,甜滋滋的,适合大家热闹热闹。”他把米酒放在桌上,目光落在林薇身上,眼里满是温柔,“知道你不能喝烈酒,特意选的这个。”
人到齐了,庆功宴正式开席。长桌上摆满了南北风味的美食:北京的烤鸭油光锃亮,鸭皮酥脆得能反光,旁边摆着薄饼、甜面酱和葱丝;江城的桂花糕黄澄澄的,透着淡淡的槐花香,牛肉辣酱红亮诱人;还有胡同口买的卤煮火烧、马爷爷带来的老点心、炭火盆里刚烤好的红薯,热气腾腾地冒着烟火气。
“来!第一杯,为我们了不起的团队干杯!”林薇举起装满米酒的青瓷杯,杯沿沾着点米酒的甜香,眼里闪着光。她看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张弛嘴角还沾着萨其马的糖霜,顾妍正抢着给李萌夹烤鸭,马爷爷被周浩搀扶着坐下,江屿在旁边给她剥着烤红薯,心里满是滚烫的暖意。
“干杯!”所有人都举起酒杯,青瓷杯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米酒的甜香漫在空气里。张弛仰脖喝了一大口,抹了抹嘴,用京腔喊着:“为咱的真非遗干杯!为胡同的故事干杯!”
顾妍也跟着起哄,用江城话喊:“为老槐树干杯!为桂花糕干杯!为我们南北一家亲干杯!”
马爷爷喝了口米酒,笑着说:“我也凑个热闹,为文化传承干杯!为这些年轻的孩子们干杯!”
院子里的笑声、碰杯声、铜铃声交织在一起,格外热闹。张弛嫌坐着不过瘾,站起来端着酒杯,走到马爷爷面前:“马爷爷,我敬您!没有您的画,就没有‘北京秘境’的成功,我张弛服您!以后您教我画画,我教您吆喝,咱爷俩搭档,准能火!”
马爷爷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端起酒杯跟他碰了碰:“好啊!我教你画胡同,你教我吆喝,咱让更多人知道老北京的好!”
顾妍和陈瑶凑在一起,一边吃着桂花糕,一边聊文案。顾妍说:“瑶瑶,你写的胡同故事太动人了,我看哭了好几次!下次‘江城秘境’系列,你可得来江城采风,我带你逛遍老巷,吃遍美食!”
陈瑶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好啊!我早就想尝尝苏掌柜的金银花茶,看看李萌说的刻铜铃工作室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萌和李雪坐在角落,正互相交换着迷你铜铃。李雪拿着刻着江城老槐树的铜铃,轻轻一晃,声音清脆:“萌妹,你刻得真好看,比机器做的精致多了!我要把它挂在工作室,天天看着。”
李萌红着脸,接过刻着北京门墩的铜铃:“雪姐,你教我的苏绣技巧也特别管用,我现在绣纹样快多了。以后有不懂的,我还得问你。”
林薇端着酒杯,慢慢走到院子中央,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突然有些恍惚。她想起创业初期,四个人挤在江城老巷的小工作室里,冬天没有暖气,大家裹着棉袄画图样,饿了就泡方便面,唯一的零食是阿婆送的桂花糕;想起第一次去北京,面对陌生的胡同和空荡荡的四合院,心里满是迷茫,不知道能不能把南北非遗融合起来;想起团队闹矛盾时,她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偷偷抹眼泪,江屿在旁边默默递上红糖姜茶,说“别怕,我陪着你”;想起面对“环球艺品”的挑战,所有人都没有退缩,一起挖胡同故事,一起打磨产品,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
一晃眼,那个小工作室的梦想,已经长成了枝繁叶茂的模样。她不再是一个人,身边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毛躁却热情的张弛,细心又靠谱的李雪,文静却有力量的陈瑶,咋咋呼呼却仗义的顾妍,严谨又温和的周浩,害羞却坚韧的李萌,还有温柔支持她的江屿,以及把胡同记忆托付给她的马爷爷。
“在想什么?”江屿走到她身边,递过一块剥好的烤红薯,热气腾腾的,暖手又暖心。
林薇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糯的滋味在嘴里化开,眼眶有点发热:“没什么,就是觉得很感慨。”她转头看向江屿,眼里闪着泪光,却笑得格外灿烂,“从江城到北京,从几个人到这么多人,从没人认可到现在的成功,我好像做了一场很长的梦。”
江屿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语气温柔而坚定:“不是梦,是你和大家一起拼出来的。”他看着院子里互相打趣、举杯欢庆的众人,“你看,他们都是因为你,因为同一个梦想聚在这里。你收获的不只是事业的成功,还有最珍贵的情谊。”
正说着,张弛突然举着酒杯冲过来,后面跟着顾妍和周浩:“林姐!江哥!我们敬你们一杯!没有林姐的坚持,没有江哥的支持,就没有现在的‘小薇文创’!以后我们跟着你,把‘城市记忆’系列做遍全国,让每个城市的故事都被看见!”
“对!跟着林姐干!”所有人都围了过来,举着酒杯,眼里满是坚定和期待。
林薇看着眼前一张张真诚的笑脸,心里的感动再也忍不住,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却笑着举起酒杯:“谢谢大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所有人的!以后,我们一起走下去,把非遗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把每个城市的烟火气都藏进文创里!”
“干杯!”酒杯再次碰撞在一起,米酒的甜香、食物的香气、铜铃的清脆声、大家的笑声,交织在秋夜的海棠院里,温暖而动人。
马爷爷看着这一切,笑着捋了捋胡子,眼里满是欣慰。他知道,这些年轻人,不仅留住了胡同的记忆,更留住了文化的根;他们不仅收获了事业的成功,更收获了最真挚的情谊。而这份情谊,这份对文化的热爱,终将推着他们走得更远,让更多沉睡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