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州市郊,一座被竹林和溪流环绕的精致小院。这里并非豪华酒店,而是一处由老宅改造的雅致空间,平时用于小型文化沙龙和静修。今天,这里即将举行一场特殊的婚礼——赵晓颖与陆文渊的婚礼。
院内没有张灯结彩,只有清新的绿植和点缀其间的白色鲜花。宾客不多,仅有三四十人,但都是至亲好友与生命中重要的同行者。赵晓颖穿着一条设计简洁大方的白色及膝裙,没有披戴头纱,只是发间别了一朵清新的铃兰。陆文渊则是一身合体的深色西装,戴着那副标志性的金丝眼镜,儒雅沉稳。
李正峰和周海一同前来,他们刻意没有惊动地方,以私人身份出席。看到这对新人,李正峰笑着对陆文渊说:文渊教授,恭喜!能把我们清州最优秀的‘无冕之王’娶回家,你有眼光,也有福气啊!
陆文渊连忙握手,谦和地回应:李省长,您过奖了。能遇到晓颖,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周海也打趣道:晓颖同志,以后可就是我们清州的‘省城家属’了,要常回家看看!记者站那帮年轻人,可都把你当主心骨呢。
赵晓颖笑着点头:周书记,您放心,清州是我的根,我肯定会经常回来的。
婚礼仪式极其简单,没有繁琐的流程。担任司仪的是赵晓颖记者站的资深搭档老吴。他拿着话筒,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充满感情地看着两位新人:
各位亲朋好友,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不是为了见证一场喧嚣的庆典,而是为了祝福两颗因为志同道合而相互吸引的心灵,正式开启他们的人生新篇章。晓颖,文渊,你们一个用笔追寻真相,守护正义;一个用法律诠释公平,培育桃李。你们的结合,是理性与感性的交融,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是对‘灵魂伴侣’这个词最美好的诠释。
他没有问无论贫穷富贵之类的套话,而是看着他们,认真地问道:赵晓颖,你是否愿意,与陆文渊携手,在往后的人生旅途中,继续相互扶持,彼此照亮,既共享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也共担道义的责任与重量?
赵晓颖望向陆文渊,眼神清澈而坚定:我愿意。
老吴又转向陆文渊:陆文渊,你是否愿意,成为赵晓颖最坚实的后盾和最知心的伴侣,尊重并支持她为之奋斗的事业,无论顺境逆境,都与她并肩而立,风雨同舟?
陆文渊紧握着赵晓颖的手,目光温柔而郑重:我愿意,并且深感荣幸。
没有戒指交换的环节(他们觉得那更像一个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两人各自拿出了一份特别的。赵晓颖送的是一支定制的钢笔,笔身上刻着一行小字:记录真相,书写人生。陆文渊送的则是一枚古朴的书签,上面刻着:法治天下,情系一家。
这份独特的信物交换,引得在场知情的朋友们会心一笑,掌声更加热烈。
仪式的高潮,是来宾分享环节。没有事先安排,大家自发地走上前,讲述他们与新人之间的故事和祝福。
赵晓颖记者站的年轻记者小林,激动地说:颖姐,陆教授,祝你们永远幸福!颖姐,是你带我走上了新闻这条路,你教会我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更是责任和担当。看到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们所有人都为你高兴!
陆文渊带的一位博士生也上台,风趣地说:恭喜陆老师!终于有人能管管您,让您别老是泡在书房和古籍里了!赵老师,以后陆老师就交给您了!祝二位老师永浴爱河,学术爱情双丰收!
李正峰在大家的期待中也站了起来,他走到新人面前,目光中充满了长辈般的慈祥与欣慰:晓颖,文渊,今天看到你们站在这里,我由衷地为你们高兴。晓颖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优秀记者,她为清州付出了很多,也承受了很多。文渊是难得的学者,沉稳睿智。你们的结合,是天作之合。在这里,我不祝你们荣华富贵,只愿你们:不忘初心,相濡以沫;一个继续秉笔直书,守望社会;一个继续传道授业,法治天下。在各自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也共同经营好你们温暖的小家。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李正峰的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掌声经久不息。
婚礼的宴席也别具一格,采用的是自助餐形式,食材新鲜精致,氛围轻松自在。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谈着,欢笑着。
赵晓颖和陆文渊端着酒杯,穿梭在宾客之间。他们走到李正峰和周海这一桌。
周海举杯,真诚地说:晓颖,文渊,再敬你们一杯!清州永远是你们的家,随时欢迎你们回来。
李正峰也举起杯,看着赵晓颖,语重心长地补充道:晓颖啊,成了家,有了坚实的后盾,希望你以后在冲锋陷阵的时候,也能更多一份牵挂,多一份保重。你的笔很重要,你这个人,对很多人来说,更重要。
赵晓颖眼眶微热,用力点头:李省长,周书记,我记住了。谢谢你们!
这场婚礼,没有浩大的排场,没有昂贵的花费,却因为到场的人物、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意义,显得格外隆重而难忘。它简单,是因为剥离了浮华,回归了本质;它隆重,是因为承载了深厚的友情、事业的共鸣和对未来共同的期许。
当夜幕降临,宾客逐渐散去。赵晓颖和陆文渊站在小院的回廊下,看着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感觉像做梦一样。赵晓颖轻声说。
陆文渊揽住她的肩膀,温声道:不是梦,是一个新的开始。晓颖,以后的路,我们一起走。
简单与隆重,在这片静谧的竹林中,达成了完美的统一。这或许就是爱情和人生,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