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南海。一间悬挂着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的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热烈。一次小范围的高级别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聚焦于地方治理创新经验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参会者包括多位中央领导同志,以及来自几个具有代表性省市的主要负责同志。清江省省委书记宋清风、副省长李正峰作为清州经验的主要创造者和实践者,位列其中。
主持会议的中央领导同志面带微笑,开场定调:同志们,今天这个会,咱们关起门来,不说套话,就聊实实在在的做法和思考。最近一段时间,清江省清州市的治理实践,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清风同志,正峰同志,你们是亲历者,就从你们的角度,谈谈最深切的体会,特别是那些在现有文件里可能看不到的、来自实践第一线的鲜活认知。
宋清风与李正峰对视一眼,由宋清风先开口。他没有拿出准备好的稿子,而是如同汇报工作般沉稳叙述:
感谢中央给我们这个机会汇报。清州能走出困境,我们体会最深的一点是:必须敢于直面问题,善于从危机中寻找制度创新的契机。 当初清州问题爆发,压力巨大。但我们没有简单地‘就案办案’,而是将其视为一次对地方治理体系进行‘全面体检’和‘系统性修复’的契机。我们坚持了一个原则:查处问题、挽回损失是‘治标’,而构建防止问题再生的体制机制才是‘治本’。
一位负责政法工作的中央领导微微颔首,插话问道:清风同志,你提到系统性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握‘破’与‘立’的平衡?特别是在触及一些深层次利益格局时,怎样确保改革平稳推进,避免引发新的不稳定?
这个问题切中了要害。李正峰接过话头,他的回答基于在清州的亲身实践:
领导,这个问题我们当时反复权衡。我们的做法是:坚持法治底线,运用策略智慧,凝聚最大共识。 比如,在推动‘权力清单’和‘透明政府’改革时,我们首先选择社会关注度高、寻租空间大的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打破壁垒,形成示范效应。同时,我们注重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讲清楚改革不是为了束缚干部手脚,而是为了营造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争取了大多数干部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改革中触及的利益调整,我们坚持依法依规、公平补偿,确保平稳过渡。
另一位负责宏观政策研究的领导饶有兴趣地追问:正峰同志,我注意到清州特别强调‘预防机制’和‘智慧监督’。在现有监督体系基础上,这些新探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
李正峰思考片刻,条理清晰地回答:我们认为,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监督的‘三个转变’:一是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警、事中干预’转变。 通过数据建模和风险监测,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感知,抓早抓小。二是从‘单点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 将监督嵌入权力运行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实现闭环管理。三是从‘人力密集型’监督向‘人机协同型’监督转变。 利用技术手段提升监督的精准度和效率,同时也将监督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复杂的研判和核查。这并非取代传统监督,而是赋能和升级。
主持会议的中央领导认真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他随后将目光转向其他与会省市负责同志:大家都听了清江的经验,有什么启发?或者结合你们本地的实践,有什么不同的思考和挑战?
一位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省委书记坦言:清江的经验很有启发性。尤其是‘智慧监督’和‘预防机制’,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我们那里市场经济活跃,新经济业态多,腐败风险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在鼓励创新、保持市场活力的同时,实施有效监管,是我们面临的课题。清州用技术手段提升监督精准度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一位来自西部民族地区的省委书记则提出了不同的视角:清州经验确实好,但对我们而言,可能面临基础和条件的差异。我们那里地广人稀,基层治理更多依靠干部与群众的直接联系。如何在借鉴其‘制度内核’的同时,探索符合我们地域和民族特点的、成本更低的监督和治理模式,是我们在思考的。
座谈会持续了近三个小时,讨论非常深入,既有对清州经验的肯定,也有基于不同省情的理性辨析。
最后,主持会议的中央领导同志做了总结讲话,他的语气严肃而充满力量:
今天的讨论很有质量,很有价值。清江省清州市的实践,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案例,它生动反映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的积极探索。
他高度概括了清州经验的核心要义:清州实践的可贵之处在于:第一,展现了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 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敢于刀刃向内。第二,体现了系统的治理思维。 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注重顶层设计,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第三,把握了创新的时代脉搏。 积极运用现代科技赋能治理,提升了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第四,坚守了人民至上立场。 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他环视全场,话语中寄予厚望:清州的探索,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显着的,其经验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论具有重要价值。中央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话音落下,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宋清风和李正峰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肯定既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领导继续部署:下一步,中央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清州以及其他地方行之有效的治理创新进行深度梳理和提炼,将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具有普遍意义的做法,适时上升为制度性安排,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希望各地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共同写好国家治理现代化这篇大文章!
座谈会结束后,宋清风和李正峰走在洒满阳光的中南海小道上。
宋清风感慨道:正峰,中央的肯定,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最大褒奖,也是对未来的更高期望。清州经验不能停留在清州,我们省里也要带头落实好,深化好。
李正峰目光坚定:宋书记,我明白。这只是一个逗号,远不是句号。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永无止境,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继续前行。
这份来自最高层的肯定,如同强劲的东风,不仅为清州经验的推广注入了强大动力,更标志着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而自信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