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淅淅沥沥落下时,青萍镇外的麦田已泛出浓绿,田埂上的泥土湿润松软,踩上去带着淡淡的青草香。张老丈戴着斗笠,扛着锄头,领着十多名来自周边城镇的百姓代表,站在田埂上,听林惊尘讲解春耕的注意事项——这是年前与七宗掌门商议好的,开春后第一桩事,便是在青萍镇办“春耕学堂”,把种地经验手把手传给各地百姓。
“乡亲们看,这麦苗刚返青,不能浇太多水,不然根会烂;也不能锄太深,免得伤了苗根。”林惊尘蹲下身,手指轻轻拨开麦苗根部的泥土,露出白色的须根,“咱们锄地的时候,要贴着土面,轻轻把杂草锄掉,再把土培在苗根旁,这样既能保墒,又能防倒伏。”
百姓代表们都认真地蹲下来,学着林惊尘的样子拨土、锄草,偶尔有人动作不对,林惊尘和张老丈就上前纠正。一名来自江南的百姓代表,之前种惯了水稻,对种麦子一窍不通,锄草时差点把麦苗铲掉,张老丈赶紧按住他的锄头,笑着道:“兄弟,你这是把麦苗当杂草了!你看,麦苗的叶尖是尖的,杂草的叶尖是圆的,记准了就不会错。”
那名百姓代表不好意思地笑了,赶紧跟着张老丈学分辨麦苗和杂草,没过多久就熟练了。
田埂另一头,柳轻烟带着阿青,还有几名来自各城镇医馆的学徒,在麦田旁的空地上讲解“春耕防疫”——“春雨多,湿气重,乡亲们在田里干活,容易被泥水浸泡得皮肤开裂,回家后要用温水洗脚,再涂些药膏,防止感染;另外,春耕时容易累着,大家要记得按时吃饭,别空腹干活,要是觉得头晕乏力,就赶紧去医馆看看,别硬撑。”
阿青手里拿着小药瓶,给大家示范如何涂药膏,动作认真又熟练,活脱脱一个小大夫的模样。“这药膏是柳姑娘教我做的,用艾草和凡士林熬的,涂在开裂的皮肤上,很快就会好。”阿青一边说,一边给一名皮肤开裂的百姓代表涂药,手法轻柔。
百姓代表们都笑着夸赞阿青能干,阿青的脸一下子红了,赶紧低下头,却更认真地给大家涂药。
苏慕言则带着分舵的侠客,还有各城镇分舵的弟子,在镇外的水渠旁忙碌——他们要给水渠清淤、加宽,方便春耕灌溉。“去年咱们帮苏州府修堤坝,今年咱们把自家的水渠再弄好点,既能保证春耕用水,又能防夏汛。”苏慕言握着铁锹,用力铲着水渠里的淤泥,侠客们和分舵弟子也跟着一起干,水渠里的淤泥很快就被清理干净,水渠也加宽了不少。
林啸天则在铁匠铺里,给百姓代表们展示新打造的春耕农具——改良后的犁头更轻便,锄头像被磨得锃亮,还有用来播种的木耧。“这木耧是我和惊尘琢磨着改的,以前播种要一个人撒种、一个人盖土,现在用这木耧,一个人就能干,还能保证行距均匀,出苗整齐。”林啸天一边说,一边演示木耧的用法,木耧在空地上推过,种子均匀地落在土里,后面的覆土板顺势把土盖好,百姓代表们都看得眼睛发亮。
“林铁匠,这木耧太好用了!能不能教我们做?”一名来自北方的百姓代表激动地问道。
“当然能!”林啸天笑着道,“我把木耧的图纸画好了,等会儿发给大家,大家照着做就行,要是有不懂的,随时来铁匠铺问我和惊尘。”
春耕学堂办了半个月,百姓代表们不仅学会了春耕、锄草、灌溉的技巧,还学会了制作改良农具,辨识春耕常见的病症和防治方法。临走时,林惊尘给每人发了一份春耕手册,里面详细记录了春耕的步骤、农具的制作方法,还有防疫的注意事项;柳轻烟给每人发了一小瓶药膏和一包草药种子;张老丈则给每人发了一袋青萍镇的麦种,“这麦种是咱们精心选的,产量高、抗病,你们回去种,肯定有好收成。”
百姓代表们都感动得不行,对着林惊尘、林啸天等人连连拱手:“多谢林盟主,多谢林副盟主,多谢青萍镇的乡亲们!我们回去后,一定把学到的经验教给乡亲们,跟着青萍镇好好种地,好好过日子!”
“乡亲们不用谢!”林惊尘笑着道,“以后你们要是有不懂的,就派人来问,或者写信来,我们肯定会帮你们。”
送走百姓代表后,青萍镇的乡亲们也开始了自家的春耕。林惊尘和林啸天带着乡亲们,用改良后的木耧播种、用加宽的水渠灌溉,效率比往年高了不少;柳轻烟则每天都去田里转一圈,给干活的乡亲们送水、送药膏,要是有人不舒服,就赶紧给治;苏慕言则带着侠客们,帮着镇里的孤寡老人春耕,确保他们的田也能按时种上庄稼;阿青则跟着张老丈,在田里查看麦苗的长势,偶尔帮着拔草、浇水,学得有模有样。
这日午后,林惊尘正在田里查看麦苗,突然看到远处的官道上,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是武当派的宋远,身后跟着十名武当弟子,还有几名来自江南的百姓代表,手里提着一袋袋麦种,笑着道:“林副盟主!我们奉玄机子掌门之命,来给你们送好消息——江南的百姓们按你们教的方法春耕,麦种出苗整齐,长势很好,他们特意让我们送些新收的麦种来,跟你们交流交流!另外,掌门说,下个月要在武当山办‘江湖农会’,邀请你们去当讲师,给各城镇的百姓代表讲讲春耕经验。”
林惊尘大喜,赶紧迎上去:“太好了!江南的麦种能出苗好,咱们也替他们高兴。江湖农会我们肯定去,到时候把咱们的经验好好分享给大家,再学学其他城镇的好方法。”
宋远笑着道:“这就好!掌门还说,如今青萍镇已经成了江湖的标杆,不少城镇都学着青萍镇,修水渠、建医馆、办分舵,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林啸天也走了过来,握着宋远的手,说道:“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等江湖农会结束,咱们再商议着,把防治蝗灾、防汛的经验也整理出来,传给各城镇,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不再受灾害的苦。”
“好!”宋远点头,“我这就回去跟掌门说,让他提前准备江湖农会的事宜。”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惊尘和林啸天忙着整理春耕、防治蝗灾、防汛的经验,把这些经验写成手册,还画了农具的图纸,准备在江湖农会上发给大家;柳轻烟则整理医术手册,补充了春耕、夏汛、秋收、冬防的常见病症和防治方法;苏慕言则带着分舵的侠客,训练拳脚,守护青萍镇的治安,还跟周边城镇的分舵约定,春耕期间互相支援,要是有谁家里忙不过来,就派人去帮忙;阿青则跟着柳轻烟,给手册上的草药插图上色,还学着写毛笔字,准备在江湖农会上给小弟子们送自己写的“春耕顺利”四个字。
四月初,江湖农会如期在武当山举行。林惊尘和林啸天带着苏慕言、柳轻烟、阿青,还有张老丈,一起前往武当山。各城镇的百姓代表、七宗的弟子都来了,武当山演武场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个棚子,有的展示改良后的农具,有的展示新收的粮种,有的展示医术手册,热闹非凡。
林惊尘率先上台,给大家讲解春耕的经验,还现场演示了改良木耧的用法;张老丈则给大家讲解选种、泡种的技巧,还带来了青萍镇的麦种和玉米种,跟其他城镇的粮种交流;柳轻烟则给大家讲解春耕防疫的方法,还现场教大家制作防治皮肤开裂的药膏;阿青则给小弟子们送自己写的“春耕顺利”四个字,还教他们辨识常见的草药。
江湖农会办了五日,各城镇的百姓代表都收获满满,不仅学到了青萍镇的经验,还交流了各自的好方法。一名来自北方的百姓代表,带来了防治蝗灾的新方法——在田里养鸭子,鸭子吃蝗虫,既环保又有效,林惊尘立刻把这个方法记下来,准备回去后在青萍镇试试,再传给其他城镇。
江湖农会结束后,林惊尘和众人返回青萍镇。刚回到镇里,就看到镇外的麦田里,麦苗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片;水渠里的水清澈见底,顺着水渠流进田里;铁匠铺门口,几名来自周边城镇的木匠正在跟林啸天学习制作改良木耧,大家说说笑笑,学得认真。
张老丈看着长势喜人的麦田,笑着道:“今年的麦苗长得这么好,秋收时肯定是个好年景。到时候咱们再请戏班子,好好热闹热闹,再办个‘秋收交流会’,把秋收的经验也传给大家。”
“好!”众人齐声应和。林惊尘看着眼前的景象,又看了看副盟主府门口的“护世安邦”匾额,心里满是坚定。他知道,青萍镇能成为江湖的标杆,不是因为有护世剑,也不是因为有盟主和副盟主,而是因为有一群心怀苍生、互相帮衬的乡亲,有一套脚踏实地、为民着想的方法。
往后的日子,青萍镇依旧是那个充满暖意的小镇。春耕时,他们教大家种地;夏汛时,他们帮大家防汛;秋收时,他们跟大家交流经验;冬防时,他们给大家送粮送衣。各城镇都学着青萍镇,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安稳,江湖也越来越太平。
护世剑依旧挂在副盟主府的墙上,剑鞘的蓝光温润如初。它不再需要经历刀光剑影,却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青萍镇,守护着江湖——它见证着一片片麦田丰收,见证着一条条水渠流淌,见证着一本本经验手册传遍江湖,见证着“护世安邦”的誓言,从青萍镇出发,变成了整个江湖的行动,变成了无数百姓的安稳日子。
夏日的风再次吹过青萍镇时,镇外的麦田已开始抽穗,淡淡的麦香随风飘散。林惊尘坐在铁匠铺门口,看着乡亲们在田里忙碌,看着柳轻烟和阿青在医馆旁晾晒草药,看着苏慕言带着侠客们在水渠旁巡逻,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只要他们一直坚守着“为民”的初心,青萍镇的烟火就会永远温暖,江湖的太平就会永远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