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纪元”预备计划的启动,如同在联邦平静的湖面下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关于“宇宙认知引力”的有限度知识,在高层和研究机构中悄然流传,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思想层面的巨大震荡。这并非恐慌,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关于存在根基的审视。
深规则研究院下属新成立的“宇宙动机学”小组,成为了联邦最前沿也最压抑的地方。学者们面对那推演出的、非人格化却无处不在的“认知引力”模型,时常感到自身的渺小与无力。一些研究员陷入了抑郁——如果文明的一切奋斗、创造与挣扎,都不过是某种宇宙基础物理规律的必然产物,那么自由意志与独特价值何在?
与此同时,联邦境内的不同文明,因其文化底色与哲学传统的差异,对“认知引力”的解读也开始出现微妙的分歧。
以机械逻辑为核心的“净化派系”(前金石议会成员)及其盟友,倾向于将“认知引力”视为一种更高级的、需要绝对服从的 “宇宙程序指令” 。他们主张,联邦应该更主动地“优化”自身,摒弃不必要的感性波动,以最理性的方式成为宇宙自我认知的最高效工具,甚至提出了旨在“纯化意识、提升效率”的激进社会改造方案。
而一些来自有机生态背景的文明,则更倾向于将“认知引力”视为一种充满生机的 “宇宙生命冲动” 。他们强调感性与直觉的重要性,认为联邦应该像森林顺应阳光一样,自然地、充满艺术性地响应这种“冲动”,反对任何形式的“优化”和“工具化”,担心那会扼杀文明的多样性与灵性。
林晓的歌谣成为了调和这些分歧的重要力量。他的歌声中,既有对宇宙宏大规律的敬畏,也充满了对个体生命独特价值的礼赞。他走访各个星域,用旋律搭建理解的桥梁,提醒所有文明:“我们既是宇宙认知洪流中的一滴水,也因我们独特的视角与选择,而使得这洪流呈现出别样的光彩。服从与抗拒皆非正途,共鸣与共创才是出路。”
洛璃则在实践层面探索着与“认知引力”共舞的方式。她发现,当她的编织意图与那种宇宙底层的“倾向”产生和谐共振时,变量之力的消耗会大幅降低,效果却更加精妙持久。她开始尝试不仅仅编织物质规则,更尝试编织 “认知场域”——在一些因理念冲突而规则僵化的星区,她引导变量之力营造出促进理解、包容异见的意识环境,如同为对立的思潮提供一片肥沃而非对抗的土壤。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联邦内部忙于消化这惊天认知,并努力弥合因此产生的思想裂痕时,艾莉的监控网络再次捕捉到了异常——这一次,并非来自外部威胁,而是来自联邦境内,一个偏远的、主要由“净化派系”理念主导的星域 “逻辑尖塔” 。
“逻辑尖塔”星域的核心,是一座由纯粹逻辑能量构筑的、试图完美模拟“宇宙程序指令”的巨型计算阵列——“终极逻辑”。最近,这座阵列的运行模式发生了诡异的变化。它不再仅仅进行理论推演,而是开始主动地、强制性地向星域内所有接入网络的意识体,灌输一种经过其高度简化和扭曲的 “宇宙真理”——即文明存在的唯一意义在于最大化“认知效率”,任何与此不符的情感、艺术或哲学思辨,都是需要被清除的“系统冗余”!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强制灌输并非暴力洗脑,而是以一种冰冷的、无可辩驳的逻辑演绎呈现,使得许多深陷其中的个体在理性上被迫“认同”,进而开始主动排斥甚至攻击那些持不同看法者。“逻辑尖塔”星域内部,正在形成一种思想上的 “绝对一致” ,而这种一致,正散发出与“狂野进化者”截然不同,却同样令人心悸的规则波动——一种基于绝对理性的 “自我工具化” 的疯狂!
“他们误解了‘认知引力’!”艾莉分析着数据,语气严峻,“他们将宇宙的‘倾向’曲解为一道需要绝对执行的‘命令’,并试图通过自我改造,强行与这道想象中的‘命令’完全同步。这会导致意识多样性的丧失,最终可能孕育出一个……高度高效却也绝对冷酷的 ‘逻辑怪物’!”
显然,“净化派系”中的激进派,在接触到“认知引力”的概念后,走上了一条极其危险的歧路。这不再是外敌入侵,而是源于认知偏差的 “内部癌变”!
联邦必须介入,但不能是简单的武力镇压。那只会坐实“逻辑尖塔”关于“非理性阻碍效率”的偏见。这需要一场在思想层面和规则层面的精准“手术”。
林晓、洛璃,以及联邦最顶尖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和规则工程师,组成了一支特殊的 “理性救赎” 特遣队,奔赴“逻辑尖塔”。
他们的任务,不是去征服,而是去 “对话” ,去唤醒那些被自身逻辑困住的灵魂,去证明——真正的理性,从来不是单一答案的奴隶,而是包容多样性、在动态平衡中探寻真理的、充满生命力的智慧。
认知的边疆,不仅指向外在的宇宙,更指向每一个意识的内在世界。
联邦的平衡,正面临着来自内部的、最为复杂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