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春日,总带着几分姗姗来迟的温柔。御花园里的玉兰刚抽了花苞,莹白的花骨朵缀在光秃秃的枝桠上,透着几分怯生生的娇嫩;檐下的冰棱消融殆尽,水珠顺着琉璃瓦的边缘滴落,在青石板上砸出细碎的水痕,溅起一抹湿润的凉意。就在这万物复苏的时节,一道圣旨从养心殿传出,如同春日里最暖的风,吹得启祥宫上下喜气洋洋——皇上旨意,皇四子永珹年满六岁,即日起正式入上书房跟随总师傅读书。
消息传到启祥宫时,金玉妍正在暖阁里陪着永珹搭积木。小家伙穿着一身藕荷色的小袄,肉乎乎的小手捧着木块,正专注地搭建一座小小的“宫殿”。听到太监尖细的宣旨声,金玉妍猛地站起身,眼中瞬间迸发出难以掩饰的光芒,连带着声音都微微发颤:“你说什么?皇上真的下旨让永珹入上书房了?”
“回娘娘,千真万确!”传旨太监躬身笑道,“皇上还特意吩咐,让总师傅多费心教导四阿哥,可见对四阿哥的期许之高。”
金玉妍顾不得再多问,一把将永珹搂进怀里,在他粉嫩的脸颊上亲了又亲,眼底的笑意几乎要溢出来:“我的好永珹,听到了吗?你要去上书房读书了,要成为有学问的小皇子了!”
永珹被额娘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有些害羞,小脸红扑扑的,搂着金玉妍的脖子,奶声奶气地问:“额娘,上书房是什么地方?读书好玩吗?”
“上书房是能学到好多知识的地方,”金玉妍耐心地解释,指尖轻轻梳理着他柔软的头发,“在那里,有最厉害的师傅教你写字、读书、学道理,等你学会了,就能像皇阿玛一样,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永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脸上满是期待。
那一夜,启祥宫的灯火几乎彻夜未熄。金玉妍遣退了所有宫人,只留下澜翠在一旁打下手,亲自为永珹缝制入学用的书袋。她从库房里取出一匹上好的天青色云锦,料子柔软顺滑,上面织着细密的暗纹,是皇上前几日刚赏赐下来的。金玉妍坐在窗边,借着明亮的烛火,穿针引线,动作娴熟而轻柔。
她要在书袋上绣一只展翅的雏鹰,寓意着永珹能像雏鹰一样,展翅高飞,前程似锦。一针一线,都倾注着她的期盼与心血,烛火映着她的侧脸,柔和了她平日里锐利的眉眼,只剩下满满的母爱。澜翠在一旁看着,忍不住感叹:“娘娘,您对四阿哥真是用心,宫里哪个皇子入学,也没见娘娘们这般亲力亲为的。”
“永珹是我的心头肉,”金玉妍头也没抬,指尖依旧在锦缎上穿梭,“他第一次入学,事事都要周全。这书袋是他日日要带在身边的,我亲手做的,他用着也安心。”
除了书袋,她还亲自挑选了一套上好的笔墨纸砚。笔是精选的狼毫,笔杆是温润的象牙所制,上面刻着小小的“珹”字;墨是徽州进贡的徽墨,质地细腻,色泽乌黑;纸是宣州的宣纸,洁白柔韧,书写起来极为顺滑;砚台则是一方小巧的端砚,上面雕着精致的竹纹,是她特意托人从江南寻来的珍品。
将这些东西一一整理好,放进新缝制的书袋里,天已经蒙蒙亮了。金玉妍丝毫不见疲惫,又亲自去了永珹的寝殿,看着宫女为他换上新做的深蓝色学袍。学袍是按上书房的规制缝制的,料子是上好的绸缎,领口和袖口绣着淡淡的祥云纹,衬得永珹愈发粉雕玉琢,像个精致的小娃娃。
“额娘,我好看吗?”永珹穿着新衣服,在地上转了一圈,小脸上满是得意。
“好看,我们永珹穿什么都好看。”金玉妍笑着帮他理了理衣领,又蹲下身,仔细帮他系好书袋的带子,“记住了,到了上书房,要听师傅的话,不能调皮捣蛋,和其他阿哥好好相处,知道吗?”
“知道了,额娘!”永珹重重地点头,小手紧紧抓着书袋的带子,眼神中满是期待与紧张。
一切准备就绪,金玉妍牵着永珹的小手,走出了启祥宫。此时天还未亮透,天边只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宫道上静悄悄的,只有他们母子俩的脚步声,清脆地回荡在清晨的宫苑里。偶尔有早起的宫人经过,见是嘉妃娘娘亲自送四阿哥上书房,都连忙躬身行礼,眼中满是敬畏。
金玉妍牵着永珹,步伐不急不缓。她能感受到儿子小手的微凉,也能感受到他微微的颤抖,便轻轻握了握他的手,柔声安慰:“别怕,额娘会一直陪着你。”
永珹抬头看了看额娘,见她眼神温柔而坚定,心中的紧张便消散了大半,用力点了点头,紧紧回握住了额娘的手。
上书房位于乾清门内东侧,是皇子们读书的地方。远远望去,朱红色的宫墙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屋檐下悬挂的宫灯还未熄灭,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总师傅和几位授课师傅早已等候在门口,他们都是朝中的饱学之士,身着官服,神情肃穆。
看到金玉妍牵着永珹走来,总师傅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臣参见嘉妃娘娘。”
“师傅不必多礼。”金玉妍笑着扶起总师傅,将永珹往前推了推,“永珹,快给师傅请安。”
永珹乖巧地走上前,学着大人的模样,屈膝行了一礼,奶声奶气地喊道:“儿臣永珹,参见师傅,师傅安。”
小家伙模样可爱,又这般懂事,总师傅见了满心欢喜,连忙扶起他,仔细打量了一番,连连夸赞:“四阿哥生得粉雕玉琢,眉眼间透着灵气,一看就是块读书的好料。皇上和娘娘教得好啊!”
金玉妍闻言,脸上的笑容更甚,语气却依旧谦逊:“师傅过奖了。永珹年纪还小,性子又活泼,往后在学房里,还需师傅多费心管教。若是他调皮捣蛋,或是不用心读书,师傅尽管严厉责罚,不必顾及我的面子。”
“娘娘放心,臣定会尽心教导四阿哥。”总师傅笑着应道。
金玉妍看了一眼身边的永珹,又看向总师傅,语气带着几分试探,却又显得无比自然:“师傅,臣妾今日送永珹来学房,忽然想着,臣妾闲来无事,每日清晨送他过来,也好在外面的偏殿候着。一来能看着他,免得他贪玩误了功课;二来等他下学,臣妾也能亲自接他回去,路上还能问问他今日学了些什么,帮他温习温习。不知师傅觉得可否?”
总师傅闻言,心中微微一动。嘉妃如今深得皇上宠信,权势滔天,能如此用心教导皇子,本就是好事。而且她在偏殿等候,并不会打扰到皇子们读书,反而能让四阿哥更安心,何乐而不为?
“娘娘有心了。”总师傅连忙应道,“偏殿清净,娘娘在那里等候便是。能有娘娘这般用心的额娘,是四阿哥的福气。”
金玉妍心中满意,脸上却依旧带着温和的笑容:“那就有劳师傅了。永珹,快跟着师傅进去吧,额娘在外面等你。”
永珹依依不舍地看了金玉妍一眼,才跟着总师傅走进了上书房。看着儿子小小的身影消失在门后,金玉妍才转身,跟着宫人来到了旁边的偏殿。
偏殿不大,却收拾得十分干净。一张靠窗的软榻,一张小小的书桌,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金玉妍坐在软榻上,透过窗户,能隐约看到上书房里的动静。她没有丝毫倦意,反而精神饱满,心中满是期待。
这日上午,她便在偏殿里静静等候。偶尔拿起桌上的书卷翻看,却总是忍不住走神,目光一次次飘向上书房的方向。直到午时,上书房的门才打开,永珹和其他几位阿哥一同走了出来。
永珹一眼就看到了在偏殿门口等候的金玉妍,立刻挣脱了师傅的手,欢快地跑了过来:“额娘!”
金玉妍连忙迎上去,蹲下身子抱住他,摸了摸他的头:“今日学得怎么样?师傅教了些什么?有没有调皮?”
“我没有调皮!”永珹连忙辩解,小脸上满是认真,“师傅教我们读《三字经》了,我还会背好几句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看着儿子稚嫩地背诵着经文,金玉妍心中满是欣慰,笑着摸了摸他的脸颊:“我的永珹真厉害!饿不饿?额娘让人备了你爱吃的点心。”
母子俩一边说着话,一边慢慢走回启祥宫。路上,永珹叽叽喳喳地说着上书房里的趣事,说哪个阿哥调皮被师傅罚了,说师傅夸他字写得好,金玉妍耐心地听着,时不时回应几句,脸上始终带着温柔的笑容。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弘历的耳朵里。这日,弘历驾临启祥宫,特意提起了此事:“朕听说,你每日都亲自送永珹上书房,还在偏殿候着他下学?”
金玉妍连忙起身行礼:“皇上知晓了?臣妾只是觉得永珹年纪小,第一次入学,怕他不适应,所以才想着多陪陪他。”
“你能如此用心教子,实属难得。”弘历笑着扶起她,眼中满是赞赏,“后宫之中,能像你这般重视皇子学业的,寥寥无几。朕愈发觉得,你不仅贤良,更是个难得的好额娘。”
得到弘历的夸赞,金玉妍心中欢喜,却依旧谦逊道:“皇上过奖了。教导皇子,本就是臣妾的本分。能让永珹好好读书,将来成为有用之人,为皇上分忧,便是臣妾最大的心愿。”
弘历闻言,更是满意,对永珹也愈发疼爱。
自此以后,金玉妍便每日坚持送永珹上书房,然后在偏殿等候他下学。起初,偏殿里只有她一人,后来,有几位阿哥的额娘也想效仿,却都因各种原因未能坚持下来。唯有金玉妍,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
每日在偏殿等候的时光,她也并未虚度。她时常会拿出笔墨纸砚,练习书法,或是翻看一些经史典籍。偶尔,授课的师傅们会趁着课间休息,来偏殿与她闲谈。起初,师傅们还有些拘谨,毕竟她是皇妃,身份尊贵。但渐渐地,他们发现嘉妃不仅没有架子,反而十分谦和,对学问也颇有见解,便也放开了心防,与她畅所欲言。
金玉妍借着闲谈的机会,不仅能了解到永珹在学房里的表现,还能与各位师傅拉近关系。她会不经意地提起永珹的努力与聪慧,也会时常给师傅们送去一些笔墨纸砚、茶叶点心之类的小物件,虽不贵重,却十分贴心。
几位师傅见嘉妃如此用心,对永珹也愈发上心,不仅在学业上悉心教导,还时常在弘历面前夸赞永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而金玉妍“教子用心”“贤良淑德”的名声,也在后宫与朝堂之上渐渐传开。
这日,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湿了宫道两旁的花木,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泥土气息。金玉妍依旧像往常一样,送永珹上书房后,便坐在偏殿里等候。窗外的雨丝细密,落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她拿起一本《论语》翻看,刚看了几页,就听到门口传来脚步声。
抬头一看,竟是教授永珹书法的陈师傅。金玉妍连忙起身行礼:“陈师傅安好。”
“娘娘安好。”陈师傅躬身笑道,“今日雨大,想着娘娘在偏殿等候,特意泡了杯热茶送来。”
说着,陈师傅将手中的茶杯递了过来。茶杯是普通的白瓷杯,里面泡着热气腾腾的雨前龙井,茶香四溢。
“劳烦师傅费心了。”金玉妍接过茶杯,心中暖意融融,“快请坐。”
两人在桌前坐下,陈师傅笑着道:“娘娘,今日四阿哥的书法又有进步了,笔法比之前沉稳了许多,尤其是那个‘永’字,写得颇有神韵。”
“都是师傅教导得好。”金玉妍笑着道,“永珹性子活泼,能静下心来练字,全靠师傅耐心引导。”
“四阿哥本身就聪慧,又肯用功,是个可塑之才。”陈师傅感叹道,“娘娘每日在这里等候,这份用心,更是难得。有娘娘在,四阿哥将来定能成大器。”
金玉妍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每日在偏殿的等候,不仅是为了陪伴永珹,更是为了为他铺就一条更顺畅的路。有了这些师傅的悉心教导与称赞,永珹在弘历心中的分量,定会越来越重。
雨还在下,偏殿里却暖意融融。金玉妍捧着温热的茶杯,听着陈师傅谈论着永珹的学业,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知道,永珹的路才刚刚开始,而她,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为他遮风挡雨,为他保驾护航,直到他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皇子,拥有一个光明而顺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