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大营的中军帐内,舆图上的红标记已从渭水流域一路向东,直抵豫州腹地的汝南。庞统手持那份从汝南加急送来的军报,反复摩挲着“夜焚粮仓、民兵破围、魏军溃败”几行字,嘴角终于勾起一抹酣畅的笑意。帐外,渭水的风似乎都带着几分暖意,吹散了多日来的凝重。
“好个赵统!好个苏婉!还有子龙老将军与广儿,竟在曹魏腹地闹出如此大的动静!”庞统将军报拍在案上,声音里满是赞叹,“贾诩、司马懿何等人物,竟被八百民兵搅乱了全盘部署,粮草尽焚,围城大败,这汝南一战,打得漂亮!”
帐下诸将闻声附和,神色间皆是振奋。原本按照北伐部署,陈仓一线的五丈原、斜谷才是主攻方向,意在打通关中通道,谁曾想汝南一线竟异军突起,不仅守住了城池,更重创魏军主力,硬生生在曹魏腹地撕开了一道缺口。
“军师,汝南既胜,魏军西线主力被牵制,东线又遭重创,正是我军扩大战果的良机!”参军马谡上前一步,指着舆图分析道,“如今汝南已成我军楔入曹魏腹地的钉子,若能派兵驰援,打通陈仓至汝南的战线,便可将关中与豫州、兖州连成一片,彻底打乱曹魏防御!”
庞统颔首,指尖在舆图上划过陈仓、西城、汝南三地:“幼常所言极是。原本我意让陈仓主力直取长安,如今看来,汝南一线更具潜力。魏军粮草被焚,军心大乱,贾诩、司马懿短期内无力再攻汝南,此乃天赐之机。”
他目光一凝,沉声道:“传我将令!命魏延率两万精兵,自斜谷东进,经上庸、西城,驰援汝南,协助赵云父子巩固城防,同时联络罗宪、夏侯霸所部,整合淮南兵力;令马岱率一万兵马,留守陈仓,监视长安魏军动向,若张既敢出兵,便虚张声势,牵制其兵力;再飞鸽传书孔明,告知汝南大捷,令其在西城稳步推进,策应魏延东进,务必打通陈仓至汝南的通道!”
“诺!”诸将齐声领命,转身匆匆离去部署。帐内只剩下庞统一人,他望着舆图上绵延的红色战线,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此战之初,三线齐发本是互为牵制,如今汝南一线意外成为突破口,正好顺势调整部署,将被动化为主动,让曹魏首尾不能相顾。
信使快马加鞭,将庞统的军令送往各处。魏延接到命令后,即刻点齐两万精兵,拔营东进。沿途魏军闻听汝南大败的消息,又忌惮魏延威名,不敢贸然阻拦,蜀军一路势如破竹,直奔汝南而去。而汉中西城的诸葛亮,接到捷报与庞统的书信后,亦是抚掌赞叹,当即下令郭淮旧部降兵留守西城,自己则亲率一军,向北推进,牵制上庸魏军,为魏延东进扫清障碍。
蜀汉北伐战线因汝南大捷而全面调整,消息如长了翅膀般,不仅传遍曹魏,更越过长江,传到了江东建业。
吴王府的议事大殿内,气氛压抑得近乎凝固。孙权端坐于主位,手中捏着那份从荆州传来的密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下方文武百官噤若寒蝉,无人敢先开口。
“蜀汉连胜!庞统在陈仓大破魏军,诸葛亮稳扎稳打,赵云父子在汝南更是以少胜多,连贾诩、司马懿都败了!”孙权猛地将密报掷在案上,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复杂情绪,“当年赤壁一战,我等助刘备取荆南四郡,本以为能互为犄角,共拒曹魏。可如今呢?蜀汉势力日渐强盛,北伐节节胜利,反观我东吴,荆州民心不附,淮南寸土未得,若蜀汉真能北伐成功,一统中原,我东吴又当如何自处?”
这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百官议论纷纷,很快分成了两派。
长史张昭出列,躬身道:“主公所言极是。蜀汉野心勃勃,如今势头正盛,若任由其发展,日后必成我东吴心腹大患。当年关羽镇守荆州,虽与我军时有摩擦,却也能牵制曹魏;如今蜀汉占据荆州一部,又在中原连胜,其势已不可同日而语。吴蜀联盟,本是权宜之计,如今曹魏虽强,却已被蜀汉牵制,我等当趁机巩固疆土,与曹魏、蜀汉三足鼎立,而非再依附蜀汉。”
张昭话音刚落,奋武校尉鲁肃便立刻反驳:“子布此言差矣!曹魏乃我吴蜀共同大敌,如今蜀汉北伐,正是削弱曹魏的最佳时机。若此时背弃联盟,蜀汉必生怨恨,一旦曹魏与蜀汉联手,我东吴腹背受敌,危在旦夕!当年赤壁之战,若无联盟,怎能大破曹军?如今蜀汉连胜,我等更应遣使通好,巩固联盟,待曹魏衰败,再图后续,方为上策。”
“鲁校尉太过迂腐!”中郎将吕蒙上前一步,沉声道,“蜀汉之人,素来忘恩负义。当年刘备借荆州,承诺取西川后归还,结果呢?若非主公出兵,怎能夺回荆州?关羽之死,蜀汉上下对我东吴恨之入骨,如今不过是因北伐需要,才暂时与我等相安无事。一旦北伐成功,他们定会转头攻打东吴,报荆州之仇!”
“吕中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鲁肃据理力争,“曹魏占据中原,国力远胜吴蜀之和。若蜀汉北伐失利,曹魏必转头南下,先灭东吴,再取蜀汉。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诸位忘了?如今蜀汉连胜,正是我等坐收渔利之时,遣使通好,既能让蜀汉安心北伐,又能趁机收取荆州民心,扩充实力,此乃两全之策。”
大殿内争论不休,张昭、吕蒙等人主张背弃联盟,静观其变,甚至暗中联络曹魏,以求自保;鲁肃、诸葛瑾等人则坚持巩固吴蜀联盟,共同对抗曹魏。孙权听着双方的争论,心中更是犹豫不决。
他深知鲁肃所言有理,曹魏乃是最大的威胁,一旦联盟破裂,东吴必将陷入孤立。可张昭与吕蒙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蜀汉如今势头正盛,若真能北伐成功,一统天下,东吴确实难以自保。更何况,荆州民心始终向着蜀汉,关羽的威望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让东吴在荆州的统治始终不稳。若蜀汉日后以“收复荆州”为名,出兵江东,东吴又能抵挡多久?
“够了!”孙权猛地一拍案几,制止了众人的争论。他站起身,走到殿外,望着长江的方向,神色复杂。当年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情景,赤壁之战的火光,荆州之争的厮杀,一幕幕在眼前闪过。
“荆州民心不附,蜀汉势大,联盟若存,恐养虎为患;联盟若破,又恐唇亡齿寒。”孙权喃喃自语,心中陷入了两难。他转头看向身后的侍中胡综,问道:“胡侍中,你可有何高见?”
胡综躬身道:“主公,依臣之见,联盟可暂不破裂,但需暗中防备。可遣使前往蜀汉,祝贺其北伐大捷,同时提出共同夹击曹魏的提议,试探蜀汉态度。若蜀汉愿意与我东吴平分中原,则可继续联盟;若其态度傲慢,不愿分权,则需早做打算,暗中联络曹魏,以备不时之需。”
孙权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点头道:“此言甚合我意。便派诸葛瑾为使者,前往蜀汉汉中,面见诸葛亮与庞统,一则祝贺大捷,二则商议夹击曹魏之事,务必探清蜀汉的底细。”
“臣遵旨。”诸葛瑾出列领命,心中却隐隐有些担忧。他深知蜀汉内部对东吴的态度复杂,此次出使,恐怕不会一帆风顺。
孙权望着诸葛瑾离去的背影,心中依旧没有底。他知道,这一步棋走得极为关键,不仅关乎吴蜀联盟的未来,更关乎东吴的生死存亡。蜀汉北伐的节节胜利,如同一柄双刃剑,既削弱了曹魏,也让东吴的处境变得愈发微妙。
而此时的汝南,魏延率领的援军已顺利抵达。赵云、赵统亲自出城迎接,两军汇合,士气更是高涨。魏延带来了庞统的最新部署,告知众人将整合淮南、汝南兵力,向东推进,打通与陈仓的战线。
“有魏将军相助,我等如虎添翼!”赵统兴奋地说道,“如今魏军新败,粮草短缺,正是扩大战果的良机!”
赵云捋着胡须,沉声道:“不可轻敌。贾诩、司马懿虽败,却仍是劲敌,且曹魏根基深厚,短期内难以彻底击溃。当务之急,是巩固汝南防线,整合兵力,等待庞军师的下一步指令。”
魏延颔首道:“子龙老将军所言极是。我已令部下休整一日,明日便与诸位一同勘察地形,部署防御,同时联络罗宪、夏侯霸,共商进军之策。”
城中百姓听闻蜀汉援军赶到,更是欢呼雀跃,纷纷拿出家中的粮食、衣物,慰问将士。苏婉与百姓们一同筹备物资,脸上满是欣慰。经过这场汝南保卫战,百姓们对蜀汉的信任愈发深厚,城中秩序井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远在陈仓的庞统,接到魏延顺利抵达汝南的消息后,心中彻底安定下来。他知道,随着援军的到来,汝南将成为蜀汉北伐的重要据点,陈仓至汝南的战线一旦打通,蜀汉便能在中原与曹魏分庭抗礼。而江东孙权的犹豫与试探,他也已通过情报网得知,心中早有应对之策。
“传书孔明,令其与诸葛瑾周旋,许以平分中原之利,稳住东吴。”庞统对着信使下令,“待我军在中原站稳脚跟,再论其他。如今,首要之事,是彻底击溃曹魏西线、东线兵力,让北伐大业再进一步!”
信使领命而去,帐内的庞统再次望向舆图。汝南的胜利,如同点燃了北伐的熊熊烈火,让整个战局都朝着有利蜀汉的方向发展。而江东的摇摆,曹魏的困局,都将成为蜀汉北伐路上的垫脚石。他相信,只要按部就班,稳步推进,一统中原的大业,指日可待。
长江两岸,渭水之滨,中原大地,各方势力的博弈愈发激烈。吴蜀联盟的未来,曹魏的存亡,蜀汉的北伐大业,都在这一场场战役、一次次决策中,悄然走向新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