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菊香满庭
寒露这天,断星崖的菊花开得正盛。药铺后院的篱笆边,黄的、白的、紫的,挤挤挨挨地开了半院子,风一吹,香气能飘到街对面的铁匠铺。
阿芷一早就在院里忙活,带着林婉儿采摘菊花。她教林婉儿掐花蒂的手法:“得留半寸长的梗,这样晒的时候好挂,也不容易散瓣。”
林婉儿学得仔细,指尖沾了些黄色的花粉:“这菊花除了泡茶,还能做什么?”
“能填枕头。”阿芷把采好的菊花放进竹篮,“晒干了缝进枕套里,睡着安神,你太爷爷枕了一辈子菊花枕,说‘梦里都飘着药香,踏实’。”
小芽儿也跟着凑热闹,举着个小竹筐在花丛里钻,专挑最大最艳的摘,摘下来就往筐里塞,花瓣掉了一地。“太奶奶,我摘的能泡好多茶!”
“我们芽儿摘的最香。”阿芷笑着帮她把筐里的花瓣拢了拢,“等晒干了,给你装个小荷包,挂在书包上。”
小石头和李逸风在廊下绑竹竿,准备把菊花串起来晾晒。竹竿是后山砍的细竹,削得光滑,截成半人高的小段,顶端绑着细绳。小石头拿起一串刚串好的菊花,挂在屋檐下的横木上,黄白相间的花瓣在风里轻轻晃,像一串串小灯笼。
“太爷爷以前总说,寒露的菊花最有劲儿。”他望着满院的菊花,“说‘经了霜的菊,才够烈,能压得住秋燥’。”
白发老者坐在竹椅上,手里端着杯菊花茶,看着院里忙碌的几人,忽然咳嗽了两声。林婉儿赶紧走过去,给他添了点热水:“师父,这天凉,您少喝些凉的。”
“不碍事。”老者呷了口茶,“这菊香啊,比药还管用,闻着就舒坦。”
正说着,王奶奶挎着个篮子来了,篮子里是刚蒸好的重阳糕。“闻着菊香就过来了,给孩子们尝尝。”她把糕点放在石桌上,眼睛直发亮,“你们家的菊花开得真好,比镇上花市的还精神。”
“王婶要是喜欢,摘些回去泡茶。”阿芷往她手里塞了把刚摘的菊花,“这白菊最适合您,清火气。”
王奶奶笑着收下:“那我就不客气了。对了,后天重阳节,村里要办赏菊宴,你们也来热闹热闹?”
“一定去。”小石头点头,“让芽儿给您表演背药诀。”
小芽儿立刻挺起小胸脯:“我会背‘菊花性寒,平肝明目’!”
众人都笑了,菊香混着糕点的甜香,在院子里弥漫开来。
午后,阳光暖融融的,屋檐下的菊花串渐渐被晒得微微发蔫。小芽儿趴在石桌上,看林婉儿用细线把菊花串成项链,串好一条就往脖子上戴,跑来跑去给大家看:“我是菊花仙子!”
李逸风趁机拿起画笔,对着院里的菊花写生。他画得认真,笔尖沾着颜料,在纸上勾勒出花瓣的形态,连露珠滚落的样子都画得栩栩如生。
“画得真好。”林婉儿凑过去看,“等画好了,裱起来挂在药铺里。”
“等晒干了菊花,我再画一幅晒菊图。”李逸风笑着说,“凑成一对。”
夕阳西下时,满院的菊花都摘完了,屋檐下挂满了一串串菊花,黄的像蜜,白的像雪,紫的像霞。风穿过院子,带着浓浓的菊香,吹得药铺的幌子轻轻摇。
阿芷开始收拾茶具,准备煮晚饭。小石头帮她把竹篮里剩下的菊花倒进陶缸里,陶缸是太爷爷传下来的,里面还剩着去年的陈菊,新菊倒进去,新旧菊香混在一起,越发醇厚。
“这缸菊能用到明年开春。”阿芷盖好缸盖,“留些做枕芯,剩下的就卖给街坊,都是老主顾,信得过咱家的药。”
小芽儿累得趴在竹椅上,手里还攥着朵没来得及串的菊花,花瓣都蔫了。小石头走过去,轻轻把花从她手里拿出来,放在旁边的竹筐里。
“爹,菊花会谢吗?”小芽儿迷迷糊糊地问。
“会谢,但明年还会开。”小石头摸了摸她的头,“就像药铺的日子,过了今天有明天,一年年,都是香的。”
月光升起来,照在满院的菊香里,也照在屋檐下那些慢慢变干的菊花串上。它们会在时光里褪去水分,却把最浓的香气留了下来,像这家人的日子,平淡,却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