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重阳宴语
重阳节这天,断星崖的晒谷场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几棵老槐树上挂着红灯笼,风一吹,灯笼晃悠悠的,把树下摆着的长桌都映得暖融融的。街坊们陆续赶来,有的端着刚蒸好的米糕,有的提着自酿的米酒,孩子们则在场上追逐打闹,笑声像撒了把银珠子。
小石头一家来得早,阿芷带来了一大盆菊花糕,青绿色的糕体上嵌着黄色的菊瓣,看着就清爽。林婉儿提着个竹篮,里面是用新晒的菊花泡的茶,装在粗瓷罐里,盖儿一打开,香气就漫了开去。
“苏婶,你这菊花糕看着就好吃!”隔壁的张婶凑过来,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甜丝丝的,还有股菊香,比镇上点心铺的强多了。”
阿芷笑着给她递过块布:“喜欢就多拿几块,芽儿还等着跟你家小宝比赛背药诀呢。”
小芽儿早就拉着小宝跑到场边,两人手拉手站在石碾子上,扯着嗓子背:“知母苦寒,清热泻火……”引得大人都笑着鼓掌。
小石头和李逸风帮着村里的老人搬凳子,白发老者则被几个老伙计围住,坐在槐树下聊当年的事。“记得三十年前的重阳,也是在这晒谷场,老苏(小石头的太爷爷)给咱们熬了锅菊花酒,说‘喝了能活九十九’。”李大爷咂着嘴,像是还能尝到当年的酒香。
“可不是嘛,”白发老者笑着接话,“他熬酒的时候,非要让小石头的爹站在旁边看,说‘这手艺得传下去,不光是酒,是那份念想’。”
林婉儿端着菊花茶给老人们送去,听着他们说过去的事,眼里满是温柔。她看到小石头正帮王奶奶挑米糕里的枣核——王奶奶牙口不好,小石头记得清楚,每次有带核的吃食,总会先帮她挑干净。
“小石头这孩子,随他太爷爷,心细。”王奶奶拉着林婉儿的手,悄悄说,“你们俩要是成了亲,这药铺啊,就更像样了。”
林婉儿的脸一下子红了,低头抿了口茶,茶里的菊香混着心跳声,让她觉得暖暖的。
日头升到正中,村长敲了敲铜锣,喊大家入席。长桌上摆满了各家的吃食:黄澄澄的南瓜饼、油亮亮的酱肘子、冒着热气的炖鸡汤……最中间摆着个大瓷盆,里面是全村人凑钱买的羊肉,炖得烂烂的,撒着翠绿的葱花。
“开动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孩子们立刻拿起筷子,大人们也笑着举杯,米酒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
小石头给阿芷夹了块羊肉:“您多吃点,这几天累着了。”又给林婉儿夹了块菊花糕,“尝尝这个,阿芷特意少放了糖。”
林婉儿咬了一小口,甜香里带着菊的清苦,像极了这日子,有滋有味。
酒过三巡,有人提议让小石头唱段戏。小石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却被李逸风推到场中央。他想了想,清了清嗓子,唱的是太爷爷教他的药诀歌,调子简单,却透着股踏实劲儿:“药有百味,性各不同,医者仁心,贵在真诚……”
唱到一半,小芽儿跑上来,拉着他的手一起唱,奶声奶气的,把大家都逗笑了。
夕阳西下时,重阳宴渐渐散了。街坊们互相道别,手里都提着别人给的吃食,像是在交换一份心意。小石头一家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小芽儿已经趴在李逸风背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米糕。
“今天真热闹。”林婉儿走在小石头身边,轻声说。
“每年都这样。”小石头看着远处的断星崖,夕阳把山影拉得很长,“太爷爷说,日子就像这重阳宴,得大家凑在一起,才暖,才香。”
阿芷回头看了他们一眼,笑着加快了脚步,给他们留了些空间。白发老者则慢悠悠地跟在后面,拐杖敲在地上,发出“笃笃”的声儿,像在给这满路的菊香和笑语打拍子。
夜风起来了,吹得灯笼轻轻晃,把晒谷场的欢声笑语都送向远方。小石头知道,这样的日子,会一年年继续下去,就像太爷爷留下的药铺,像这重阳的菊香,像街坊们的笑脸,稳稳当当,踏踏实实,在断星崖的土地上,扎下根,发了芽,结出满枝满桠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