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代第六维舰队逐渐成为帝国支柱的同时,一个承载着特殊意义与使命的舰级,也在船坞中悄然成型。它并非完全创新的设计,而是在帝国流亡初期象征性力量的“定鼎级”战列舰基础上,进行的脱胎换骨般的全面升级。它的代号,被嬴政亲自定为“定鼎II型”,而其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复仇象征”。
“定鼎II型”的立项,源于一种深刻的情感需求与战略考量。流亡初期,那些老旧的“定鼎级”如同移动的堡垒,用厚重的装甲和狂暴的火力,为流亡舰队撑起了一片相对安全的天空,无数将士在其舰桥上战斗至最后一刻。它们代表着帝国最黑暗时刻的不屈与坚守。如今,帝国拥有了更先进的“征伐级”和未来的“鲲鹏级”,但“定鼎”这个名字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不屈精神,需要被继承和升华。它将是连接帝国伤痛过去与复仇未来的桥梁,是铭刻于钢铁之上的集体记忆。
从外观上,“定鼎II型”依旧保留了其前身那种巍峨、雄壮的整体轮廓,透着一种古典的、令人安心的力量感。但细节处已焕然一新。舰体采用了流线型的暗色涂层,这种涂层并非普通油漆,而是掺入了从五维空间获取的吸波与灵能阻尼材料,能有效降低被多种探测方式发现的概率。舰体线条更加锐利,减少不必要的结构反射,在星海的背景下,它如同一柄收敛了锋芒、隐于鞘中的玄色巨剑。
然而,其真正的变革在于内部。龙骨与核心结构采用了与“征伐级”同源的、经过进一步优化的“维度基岩”,确保了其具备在第五维浅水区航行的基础能力。护盾系统升级为第六维舰队标准的“规则编织”护盾,虽然其规则调整的灵活性与范围略逊于专精此道的“征伐级”,但其能量底蕴更加雄厚,足以支撑起更持久的规则防御。
而其最引人注目,也最令人敬畏的,是那门占据了大半个舰首的、前所未见的巨型主炮——“概率塌缩炮”。这门炮,是帝国对“因果律武器”研究的初步、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实战化成果。它并非“太一”号试验舰上那件能够直接定义结果的、如同神迹般的“因果律确定打击”装置,而是一个威力与可行性平衡后的简化版本。
“概率塌缩炮”无法直接命令“目标毁灭”,它做不到无中生有地抹杀存在。它的工作原理,是极其霸道地干涉目标区域的“量子概率云”。在微观世界,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存在着概率。一枚炮弹能否完美击穿装甲,一次能量爆发能否恰好过载核心,都存在一个“概率”。“概率塌缩炮”的作用,便是以难以想象的庞大能量和灵能计算力为代价,强行将这个“概率”向着对帝国有利的方向进行“塌缩”!
当它锁定目标并开火时,射出的并非毁灭性能量束,而是一种无形无质、却能覆盖目标及其周边空间的“概率干涉场”。在这个场的影响下,目标战舰护盾最薄弱处恰好被流弹击中的概率、其引擎冷却系统在关键时刻发生故障的概率、其内部关键线路因莫名短路而中断的概率……所有这些微小的、平时可以忽略不计的“不幸”事件,其发生的概率都会被成千上万倍地放大!
这意味着,被“概率塌缩炮”命中的敌人,可能会遭遇一系列看似巧合、实则必然的厄运连锁反应。一次普通的副炮擦伤,可能恰好引发了护盾发生器回路的共振崩溃;一次常规的机动过载,可能恰好导致了一根承压管道的疲劳断裂。最终,敌人并非被一炮摧毁,而是在无数被放大的“坏运气”累积下,走向不可避免的灭亡。这门炮,虽不能言出法随,却能让幸运的天平,以近乎作弊的方式,彻底倒向大秦。
每一艘“定鼎II型”的舰首最显眼的位置,都不再是冰冷的舰体编号,而是用激光蚀刻并填充了特殊荧光材料的、密密麻麻的名字——那是自流亡以来,所有在对抗“擦除者”及其爪牙的战斗中阵亡的帝国将士的名录。星光下,那些名字散发着幽幽的、如同永恒星火般的光芒。每当新舰下水,嬴政或扶苏会亲临仪式,全体船员面向舰首名录制式,以血酒祭奠,发出荡气回肠的血誓:“名刻舰首,魂寄星海。此身此舰,即为汝等复仇之刃!不见敌酋之血,誓不返航!”
“定鼎II型”战列舰,已不仅仅是一件武器。它是移动的纪念碑,是凝聚了帝国无尽悲愤与复仇意志的象征。它们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所有秦人,来自过去的伤痛从未被遗忘,也预示着未来的复仇之战,必将由它们作为中坚力量,将积压了太久的怒火,彻底倾泻在敌人的疆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