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实重构者”这种完全超乎常理的攻击方式,帝国军方在经历了初期的混乱与震惊后,迅速尝试动用所有最新的武器系统进行反击。然而,结果却令人绝望地证明,在能够随意修改底层规则的敌人面前,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触及第六维门槛的强大武力,暴露出了其固有的、致命的局限性。
首先失效的是“时空潜航”技术。当空间本身的维度属性和曲率被“现实重构者”随意扭曲时,试图潜入第五维浅水区的战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一艘“征伐级”巡洋舰在启动潜航的瞬间,其周边的空间维度发生了非连续跳跃,导致舰体被卡在了四维与五维的“夹缝”之中,一半舰体存在于常规空间,另一半则消失在了维度乱流里,伴随着令人牙酸的金属撕裂声和能量泄漏的爆炸,这艘强大的战舰如同被空间本身生生撕裂,瞬间变成了漂浮的残骸。潜航,从保命的神技,变成了通往地狱的单程票。
紧接着,“法则共振炮”也遇到了克星。这门炮的原理是分析并抵消目标结构的核心共振频率。但当“现实重构者”不断修改着战场的基本物理常数时,目标的“核心共振频率”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甚至可能瞬间变得毫无意义的数值。锁定变得几乎不可能,即便勉强发射,其“抵消共振波”也可能因为规则的变化而失效,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被扭曲的规则反转了其效果,变成了加固敌人护盾的“增益波”。
甚至连最新锐的“定鼎II型”战列舰,也未能幸免。一艘名为“血债”的“定鼎II型”,在战斗中被“现实重构者”的规则修改场覆盖。其强大的“规则编织护盾”试图抵抗,但敌人修改的是更底层的规则。在护盾依旧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血债”号那由“维度基岩”打造的、理论上坚不可摧的舰体装甲,其物理性质被强行定义为了“低密度可压缩泡沫”。在自身巨大的结构应力和外部微弱的炮火扰动下,这艘巍峨的战列舰,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向内进行的“坍缩”!它没有爆炸,而是像一块被巨力捏碎的饼干,发出沉闷的、让人心悸的碎裂声,庞大的舰体扭曲、变形,最终被压缩成了一团不规则、密度极高的金属残骸球,内部的官兵无一幸免。
这一幕,通过战场记录仪传回帝国最高指挥部时,所有目睹者都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直冲头顶。这比直接被摧毁更加令人恐惧,这是一种对存在本身的否定和嘲弄。
“蜂群”无人机在变化的规则下更是成片地失效。依赖固定物理法则运行的AI,在规则紊乱的区域如同无头苍蝇,有的因为引力常数突变而相互碰撞,有的因为电磁失效而失去控制,有的甚至因为质能关系的微小调整而瞬间解体。
惨重的伤亡,迫使帝国前线舰队放弃了正面抗衡,不得不暂时后撤,脱离与“现实重构者”的接触。每一次后撤,都意味着一片星域的失守,意味着帝国将士用鲜血换来的战果被迫放弃。
失败的阴云再次笼罩帝国。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尽管已经触摸到了第六维的力量,能够初步运用和防御规则,但在能够直接、随意“定义”规则的“终末管理员”面前,他们依然像是蹒跚学步的孩童。现有的维度武器,在真正的规则定义者面前,存在着无法逾越的局限性。帝国的科技跃迁之路,似乎再次撞上了一堵更厚、更绝望的墙壁。他们需要一场新的、更彻底的革命,否则,等待他们的,将是在不断变化的规则牢笼中,被慢慢玩死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