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子关于“敬畏”的教诲,如同一道清冽的泉水,洗去了陈墨心中因初窥术法奥秘而滋生的浮躁与轻慢。他不再将《地理辨惑清册》与八卦易理视为可以随意取用的神奇工具,而是将其还原为一种深刻的宇宙观与方法论,一种理解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独特语言。这份沉淀下来的心境,使他能够更冷静、更客观地将这些古老智慧,与他所精通的现代医学及中医理论进行比对与融合。
他开始有意识地在日常诊疗中,引入一种全新的、立体的视角。他不再仅仅将病人视为一个独立的生物体,而是将其放置于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中去审视——这个背景,包括其居住的物理环境(风水),其所处的时空节点(八字运势,虽不精算,但考虑大运流年之气),以及其自身的情志状态(七情内伤)。他尝试着将风水中的“形煞”、“气滞”,与中医里的“外邪”、“气机紊乱”相对应;将环境中的“阴阳失衡”,与人体内的“阴阳失调”相联系。
(一)肝郁之形与空间之压
一日,门诊来了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性患者,李女士。主诉是反复发作的偏头痛、胁肋胀痛、失眠多梦,月经亦不调畅。她面容憔悴,眉头紧锁,即便在叙述病情时,手指也不自觉地揉按着太阳穴,整个人透着一股难以舒展的紧绷感。
陈墨仔细为她诊脉,脉象弦细,尤其左关部(对应肝胆)弦象明显,如按琴弦。舌质偏红,苔薄黄。这显然是典型的肝郁气滞,郁而化火之象。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情绪活动关系密切。长期压力、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最易导致肝气郁结。
开具了疏肝解郁、清泻肝火的方药(如柴胡疏肝散加减)后,陈墨并未立刻结束问诊。他想起微晶子曾言,环境影响气机,而气机影响情志与脏腑。他斟酌了一下语气,以一种探讨的口吻问道:
“李女士,冒昧问一下,您平时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怎么样?比如,办公室或者家里的空间,会不会感觉比较压抑、拥挤,或者有什么让您觉得不舒服的地方?”
李女士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医生会问这个。她想了想,带着几分抱怨的语气说:“陈医生您不提还好,一提起来我就觉得憋屈!我们公司去年搬了新的写字楼,我的工位正好在两个承重柱的中间,空间特别窄,头顶上还是一根巨大的横梁,感觉整天都被压着,抬头就能看见那根梁,心里特别不痛快!家里的卧室窗外,不知道谁家装了个空调外机,那个嗡嗡声倒是不大,但那个巨大的铁疙瘩正对着我的床,看着就堵心!”
陈墨心中了然!工位在夹缝中,头顶有横梁压顶(风水学中的“横梁煞”),这正是一种强烈的空间压迫感,会导致气场流通不畅,形成压抑、束缚的负面能量场。而窗外正对的空调外机(可视为“形煞”的一种),其笨重、突兀的形态,也会形成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射与干扰。
这种长期处于“受压”、“受冲”环境下的状态,不正是在不断地、潜移默化地催生和加剧着“肝郁”的气机吗?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主升发、疏泄。外在环境的压抑束缚,与肝的生理特性恰恰相反,如同将一棵本应舒展的树木,硬生生塞进了狭小的花盆里,久而久之,其生机(肝气)必然郁结不通!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瘀,郁久则化火,上扰清窍则头痛失眠,循经则胁肋胀痛,下扰冲任则月经不调。
外在的风水形煞,与内在的肝郁病机,在此刻形成了完美的、逻辑严密的对应关系! 环境,成了诱发和加重疾病的、一个长期被现代医学忽视的、却至关重要的“病源”!
陈墨没有直接使用风水术语,而是用李女士能理解的语言解释道:“从环境心理和人体能量学的角度看,长期处于狭窄、压抑、视觉上不舒服的空间,确实会影响人的情绪状态,导致紧张、焦虑、烦躁,这些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我们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稳定,尤其是对中医所说的‘肝’系统影响很大。您这肝郁的情况,可能和您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药物可以调理内在的气血,但如果外在的压力源不解除,效果可能会打折扣,容易反复。”
他建议李女士,如果可能,尽量调整工位,避开横梁正下方和狭窄角落;卧室的窗户可以考虑加装一层薄纱窗帘,遮挡一下外面的空调外机,减弱其视觉冲击。同时,配合药物和情志疏导。
李女士将信将疑,但陈墨的分析合情合理,她便答应尝试。几周后复诊,她欣喜地告诉陈墨,她想办法换了个靠窗的工位,卧室也加了窗帘,虽然工作压力还在,但那种莫名的憋闷感和烦躁感确实减轻了不少,偏头痛和失眠发作的频率和程度也明显下降了。陈墨开的药,似乎也见效更快了。
这个案例,让陈墨深刻地认识到,治疗“肝郁”,不能只盯着肝脏本身,还需审视患者所处的“空间气场”。 这正是“天人相应”在微观层面的体现——人体小宇宙的气机运行,与所处环境大宇宙的气场格局,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与共振。
(二)脾湿之困与地宫之潮
另一位住院的老先生,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全身重度水肿,西医利尿剂效果不佳,请中医科会诊。陈墨查看时,见患者面色恍白,四肢、胸腹肿胀如泥,按之凹陷不起,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象沉缓无力。这是典型的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之证。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代谢,二者阳虚,则水湿内停,泛溢肌肤。
在常规的温阳健脾、利水消肿方药(如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基础上,陈墨再次将目光投向了环境因素。他了解到,这位老先生家境贫寒,长期居住在本市一片老旧的低洼棚户区,房子阴暗潮湿,一楼的地面甚至在梅雨季节会返潮渗水。
“地势低洼,潮湿阴冷……”陈墨心中默念。这在风水学上,属于典型的“湿气过重”、“地气不吉”之所。这样的环境,本身就弥漫着浓重的湿浊之气。人体长期生活于此,如同将一块干爽的木头置于沼泽之中,必然会被外界的湿气所浸淫。
外湿困阻,必然进一步损伤脾阳,阻碍其运化功能。 脾阳越虚,则内湿越生;内外湿邪相互勾结,则水湿泛滥之势更难遏制。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单纯使用强力利尿剂效果不彰了——它只是在“排水”,却没有解决“水为何会泛滥成灾”的根本,即脾肾阳虚运化无力,以及外界湿浊之气持续入侵的问题。
陈墨在医嘱中特别强调,务必注意患者居所的防潮通风,若能暂时转移到干燥向阳的环境休养,对病情恢复将大有裨益。同时,在方药中,他更加重了温运脾阳、燥湿化浊的药物。
这个案例让他领悟到,治疗“水湿”,必须考虑患者所处的“地理环境”。 人体内的水液代谢,与大地之上的水汽循环,遵循着类似的规律。地势低洼则水聚,脾阳虚衰则湿停。调理内在的“脾土”(运化水湿),需与外部的“地理”(规避湿气)相结合,方能标本兼治。
(三)大道至简,其理相通
类似的案例积累得越多,陈墨心中的那份贯通之感就越发强烈而清晰。他发现,无论是风水学还是中医学,其背后共同的核心哲学支撑,正是微晶子一再强调的“天人相应”、“阴阳五行”、“气一元论”。
· 气一元论:风水谈“天气”、“地气”、“宅气”,中医谈“人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二者都认为,宇宙万物皆由“气”构成,气的聚散、升降、出入运动,决定了事物的生灭与状态。环境的气场影响人体的气机,人体的疾病也反映了其与环境气场的不和谐。
· 阴阳五行:风水用阴阳五行分析环境的方位、形态、色彩,判断其吉凶。中医用阴阳五行归纳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指导诊断和治疗。环境中的五行失衡(如某个方位缺角或某种元素过亢),会对应到人体内相应脏腑的五行失调。
· 天人相应:这是最高层次的统一。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天地是一个大宇宙。小宇宙的健康与否,与大宇宙的运行规律、与所处具体环境(小环境)的状况息息相关。顺天应时,择吉而居,本身就是最高明的养生与预防医学。
他将这些感悟,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向微晶子做了详细的汇报。他没有炫耀任何案例的成功,只是平静地阐述着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与思考后的联系。
微晶子静静地听着,脸上无喜无悲,直到陈墨讲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如同这宁静的夜色:
“善。汝已初窥门径矣。医者,易也,道也。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何为医国?调和天地人之大气场也。何为医人?调和身心性命之小宇宙也。汝能将风水环境视为‘病因’之一端,将调理环境视为‘治法’之一环,便是跳出了‘下医’之局限,开始触摸‘中医’乃至‘上医’之境界。”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望着夜空中的北斗:“天地一大天,人身一小天。治病如同治理一方水土。 水土流失(脾虚),则草木不生(气血亏);河道淤塞(气滞),则洪水泛滥(水湿停);山石崩摧(形煞),则人心惶惶(神不安)。善医者,当知疏浚河道(理气),固护堤坝(扶正),化解崩石(避煞),方能保一方生灵(脏腑)之安康。此即‘天人相应’在医道中之妙用也。”
“天地一大天,人身一小天……治病如同治理一方水土……”陈墨反复咀嚼着这几句话,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仿佛所有的医学知识、风水理论,都被一条金光闪闪的主线串联了起来,构成了一幅宏大而精密的“天人医学”图谱!
他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从此以后,他所追求的医道之路将会变得无比宽广且充满无限可能。那曾经被视为金科玉律般不可逾越的传统医学框架——望闻问切和理法方药——已无法再束缚住他前进的步伐。取而代之的,是一对神奇而独特的眼睛:这双眼睛不仅能洞悉人体内部复杂微妙的生理机制(即所谓的“内环境”),还可以敏锐地捕捉到周围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也就是常说的“外环境”)。有了这样一双超凡脱俗的慧眼相助,他便如同站在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俯瞰整个世界一般,可以轻而易举地透过重重迷雾看清事物的本质所在,并以此为依据深入探究每一种病症背后隐藏着的真正根源。如此一来,他就有可能打破常规思维定式,跳出固有模式限制,进而提出更为全面、彻底、高瞻远瞩的诊疗策略及养生保健计划。
这条路充满荆棘和坎坷,但它同时也是一条充满希望和机遇的道路。要想踏上这条征途并取得成功并非易事,这要求他拥有更为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洞察力以及纯洁无暇的心境。然而面对如此艰难险阻,陈墨的眼神依旧坚定不移如磐石一般毫不动摇。
他昂首挺胸地朝着微晶子所在方向迈出一步又一步,仿佛整个天地间只有他一个人存在似的;与此同时他还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遥远无边际的星空之中感受着那份无尽的神秘力量然后深深地鞠下一躬表达出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敬畏之情。
此时此刻陈墨心里非常清楚明白:通过刚才所发生一切事情表明现在的他已经成功推开了一道通向医学领域最高境界神圣殿堂崭新门户!而隐藏于这扇巨大之门背后的则是一片广袤无垠且令人无限向往神奇世界等待着他去探索发掘其中奥秘……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长时间苦苦思索钻研后最终让陈墨寻觅到引领自身不断向前迈进关键线索以及能够驱散前方黑暗迷雾照亮前行路途璀璨明灯——那就是来源于远古时代道家哲学思想体系当中蕴含着博大精深 “天人相应” 宇宙观念及与之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生命理念!
(本章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