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十二月末,北京。
深冬的北京城,笼罩在一场细密而洁净的雪花之中。古老的宫殿、胡同、新挂起的牌匾和标语,都披上了一层素银,天地间一片静谧,仿佛在为波澜壮阔的一年做最后的沉淀。长安街上,偶尔有挂着红色五星的吉普车或卡车驶过,留下浅浅的车辙,很快又被新雪覆盖。
国防部大楼内,楚云飞办公室的灯光,在这雪夜里显得格外明亮温暖。他刚刚送走一批汇报西南战局和部队整编进展的参谋人员,办公室内还残留着淡淡的烟草和茶水气息。巨大的全国地图上,代表解放区的红色区域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版图,仅剩西南一隅和沿海少数岛屿还残留着些许刺眼的蓝色标记,但也如同风中之烛,摇摇欲坠。
楚云飞没有坐在办公桌后,而是静静地站在宽大的玻璃窗前,望着窗外被雪花柔化的北京夜景。远处,天安门城楼的轮廓在雪幕中巍然矗立;近处,院落里光秃秃的树枝托着松软的雪团,偶尔有卫兵踏着齐整的步伐走过,留下沙沙的脚步声。
他的身上,依旧穿着那身深色的中山装,肩头却已承载了截然不同的重量。从徐州孤城的决绝,到北平参政的审慎,再到如今执掌国防部日常工作的沉甸甸的责任,不过短短一年光景,却恍如隔世。炮火连天的战场已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堆积如山的文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百废待兴的国防建设蓝图。这是一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战场”,没有硝烟,却同样考验着智慧、耐力和信念。
门被轻轻敲响。
“进来。”楚云飞没有回头。
门开了,方立功披着一身寒气走了进来,帽檐和肩头还沾着未化的雪花。他如今是国防部办公厅的副主任,主要负责与各野战军及起义部队的联络协调,是楚云飞最得力的助手和最信任的旧部。
“副部长,西南前线急电,二野先头部队已攻克成都,胡宗南残部西窜。西北方面,一野也已兵临兰州城下。”方立功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更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大陆战事,大局已定了。”
楚云飞缓缓转过身,脸上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反而是一种深沉的平静,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他走到茶几旁,倒了两杯热茶,递了一杯给方立功。
“坐吧,立功。仗,是快要打完了。”楚云飞的声音平静,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方立功接过茶杯,暖着手,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有些不解地看着楚云飞:“副部长,眼看就要全国解放了,您怎么……” 他感觉楚云飞的情绪似乎不像外界那般欢欣鼓舞。
楚云飞走到窗前,目光再次投向窗外迷蒙的雪夜和更远处那片沉睡中的、即将迎来新生的广阔国土。
“立功,”他轻声开口,像是自语,又像是说给这位老部下听,“仗,我们打完了。从北伐,到抗日,再到这三年……无数的弟兄倒下了,我们也算是……打出了一个新中国。”
他的话语里,带着对峥嵘岁月的追忆,更有一种卸下千斤重担后的复杂感慨。他停顿了片刻,仿佛在聆听历史远去的回声。
“但是,”楚云飞的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前所未有的沉重而坚定,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方立功,“现在,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国家。”
“这条路,”他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注定不会平坦。”
方立功屏住了呼吸,他从未见过楚云飞流露出如此凝重而又充满决绝的眼神。
“你看,”楚云飞指向窗外,“这片土地,饱经战火,满目疮痍。工业几乎为零,农业亟待恢复,民生凋敝,强敌环伺。我们要在废墟上,建立起一个能让四万万人吃饱穿暖、不再受欺辱的崭新国度。我们要建立强大的国防,不是靠缴获,而是要有自己的飞机、大炮、军舰!我们要扫清文盲,发展教育,振兴科技…… 这每一项,都比打赢一场淮海战役,要艰难十倍、百倍!”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敲击在方立功的心上,也回荡在寂静的办公室里。
“过去,我们知道敌人是谁,目标在哪里,打赢了,就是胜利。可现在?”楚云飞微微苦笑,“敌人可能是贫穷,是落后,是内部可能出现的官僚和懈怠,是外部虎视眈眈的封锁与压力。这条路,没有现成的地图,没有明确的终点,只能靠我们自己一步步去摸索,去开创。其中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方立功怔住了,他原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此刻却被楚云飞描绘的宏伟蓝图和潜在危机深深震撼。
楚云飞走到方立功面前,将手重重地按在他的肩膀上,目光灼灼:“立功,我们这些人,从旧时代走过来,手上或许不干净,心里或许有亏欠。但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洗刷耻辱、将功补过的机会,就是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建设中去!用我们的血汗,去浇灌这个新生的国家,让它真正强大起来,让子孙后代,再也不用经历我们所经历的苦难和屈辱!”
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信仰的光芒:“所以,这条路,再难,再险,我们也别无选择,只能向前!”
方立功看着楚云飞坚定而充满希望的脸庞,胸中也涌起一股热流。他猛地站起,挺直胸膛,沉声道:“副部长!我明白了!方立功,誓死追随您,追随这个新国家,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一定走下去!”
楚云飞欣慰地点了点头,再次将目光投向窗外。雪,不知何时已经小了,东方天际,隐约透出一丝极淡的曙光,映照着银装素裹的城市。黑夜即将过去,黎明正在到来。
他站在那里,身影在晨曦与灯光的交融中,显得格外挺拔、坚定。旧的征途已经结束,新的、更加宏伟壮丽也必然更加崎岖漫长的征途,就在脚下展开。楚云飞知道,他的人生,已经与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画面,定格在他那双凝视着黎明、充满希望与决然的眼眸中。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