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秦京茹是农村姑娘,家境不好,否则许大茂也不会选择和刘晓红结婚。
当初娶刘晓红,不过是图她家的钱和背景。
如今许大茂离了婚,工作也丢了,什么都没有了。
秦京茹还愿意嫁给他,他求之不得。
听到许大茂愿意娶她,秦京茹嘴角微微扬起笑意。
这男人是她的初恋,占据了她的整颗心,也占有了她的一切。
她什么都给了许大茂,就算被骗,也心甘情愿。
“既然都没工作,也不用介绍信了,现在就去领证。”
“明天在四合院摆几桌,把事办了。”
傻柱只想速战速决,免得许大茂又反悔。
秦京茹本想稍微推辞一下,但见傻柱态度坚决,便没再说话。
女人的沉默,往往等于默认。
许大茂在感情上也算个明白人,自然看出她的心思,赶紧应了下来。
在傻柱的陪伴下,两人去街道办领了结婚证。
工作人员见许大茂上午刚离婚,下午又结婚,不禁低声感叹:
“这年头是怎么了?离婚结婚跟玩儿似的?”
“我们真是跟不上年轻人的想法了。”
秦京茹拿着红彤彤的结婚证,笑得合不拢嘴。
“瞧你那傻样,之前的原则呢?”傻柱摇头笑道。
“京茹,我认真跟你道歉,之前是我对不起你。”许大茂语气诚恳。
秦京茹攥紧手里的结婚证,看也不看他一眼。
她不会那么轻易原谅他。
如今有了这张证,她就能把许大茂牢牢攥在手里。
他再也跑不掉了。
接下来,她要慢慢“回报”他——把他曾带给她的伤害,一点一点还回去。
“许大茂,你休想我原谅你!”秦京茹冷哼一声,头也不回地往前走。
许大茂连忙追上去,低声下气地赔不是,可秦京茹压根不理他。
后头的傻柱瞧见这情景,摇了摇头:“傻姑娘跟狗东西的爱情戏码!”
等许大茂带秦京茹去街道办领证时,傻柱已经提前找过张主任。他搬出聋老太太的名义,张主任爽快答应了。
第二天许大茂就能复工,继续扫大街。
回大院路上,沈为民骑车带着于莉下班,远远看见秦京茹手里的结婚证,忍不住感慨。
这秦京茹跟原着一样傻,明明被许大茂耍得团团转——他跟刘晓红订了婚,还白占了她三个月便宜。
她不恨许大茂,也不反省自己,竟还嫁给他。这脑回路,连沈为民都想不通。
难怪原着里,许大茂娶了娄晓娥还见一个爱一个,一次次骗秦京茹。后来厂花于海棠出现,他又动了心。
要不是秦淮茹出主意让秦京茹假装怀孕,许大茂早甩了她。他还总骂秦京茹是“不下蛋的母鸡”。
多年后秦京茹才知道是许大茂不能生,气得骂他“不会下蛋的公鸡”,摔门走了。最后许大茂求复婚,秦京茹嘴上不肯,心里却答应了。
她真是个从不长记性的人。
“照许大茂那德性,以后有秦京茹受的。”于莉叹道。
“他只要不招惹我小姨子,随他折腾。”沈为民笑笑。
“他敢碰海棠?我让他好看!”于莉语气强硬。
……
阎埠贵也从医院回了四合院,身体好转,但一提起棒梗仍气得咬牙。
易中海也愁得很,眼看要退休了,养老金虽不少,可养老怎么办?
他和傻柱彻底闹僵,傻柱根本不理他。原本指望棒梗,可棒梗被送下乡了。
那孩子从没在乡下待过,秦淮茹她妈根本管不住他。在乡下越久,学坏的可能越大。这么小就辍学,将来能有什么出息?
易中海敏锐地意识到,指望棒梗为自己养老已经不现实了。
沈为民种在他体内的情蛊效力渐弱,即将彻底消失。
清晨醒来,他看见身旁的贾张氏斜眼歪嘴、兔唇难掩,心中一惊,不由失声喊叫,冷汗涔涔。
思绪越发混沌,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怎会休掉一大妈,娶回贾张氏这个老虔婆?
从前,他连正眼都不愿瞧她一眼。
这段日子易中海反复思索,却依旧理不清缘由,只觉头痛欲裂,几近崩溃。
有时看见贾张氏就心生厌恶,偶尔却又想与她亲近。
贾张氏也察觉到易中海的反复,对她忽冷忽热,不似从前热络。
她却以为易中海是因临近退休压力太大,并未放在心上。
这天易中海正洗脚准备早点休息,街道办张主任领着一个孩子上门。
“易师傅,在家吗?这是你妹妹的儿子。你妹夫癌症过世,妹妹让大儿子来京城投靠你。这是她写的信,你瞧瞧。”
张主任轻抚那八岁孩子的后脑,一边说明来意。
“我妹妹的儿子?”易中海愣住了,贾张氏也一脸错愕。
易中海接过信细看,原来妹妹有两个儿子,这是长子。妹夫病故后,家里困难,妹妹无力抚养,就想把大儿子过继给易中海。毕竟他在城里,条件好,又没孩子,正缺个儿子。
确认是妹妹的亲笔信后,易中海不禁深深叹息。妹妹远嫁乡下,路途遥远,联络又少,他并不清楚妹妹的近况,没想到妹夫早逝。
眼前的孩子是亲外甥,身上流着易家的血脉。只要把他过继过来,自己的养老问题也就有了着落。
“舅舅。”孩子喊了他一声。
“好,好孩子。”易中海笑逐颜开。
张主任早已开好介绍信,易中海接过后,便带着孩子去办理户口手续。
随后,孩子被取名为易小海。
从此,易小海便成了易中海的儿子。
凭空多了一个儿子,易中海满心欢喜。
但贾张氏却用她那双三角眼狠狠瞪着易小海。
易中海多了个儿子,心思自然会放到易小海身上,贾张氏和贾东旭恐怕就要被冷落了。
易小海从小在乡下长大,性格内向,见人也不懂得打招呼。
易中海让他叫爸爸,可易小海始终只肯喊他舅舅。
不管怎么教,易小海就是改不了口。
既然改不了,易中海也就不再强求。
易中海带着易小海到院里玩耍,三大妈见了夸道:
“这孩子看着聪明伶俐,老易,你真是有福气。”
“虽说他是你外甥,但这眉眼跟你真像。”
听三大妈这么一说,易中海更高兴了。
几个大妈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议论起来。
“没想到易中海也有儿子了。”
“虽然是亲外甥,总比从外面领养一个强。”
“这就算是间接改掉了绝户命。”
“易中海的妹妹年纪轻轻就守寡,也是可怜。”
“以后就不愁了,易中海肯定会帮他妹妹,毕竟她给了他一个儿子。”
“那倒也是。”
“易中海一直盘算养老的事,这下可算解决了。”
……
想到易中海有了儿子,贾张氏心里很不舒服。
在她看来,自己嫁给了易中海,又带着贾家的孩子,已经足够了。
只要易中海对贾家的孩子好,尤其是棒梗,养老根本不是问题。
现在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将来还要上学、结婚,处处都得花钱。
贾张氏有个残疾儿子,一个被退休的棒梗,还有两个“赔钱货”。
至于秦淮茹,贾张氏根本不想理会。
养这些人已经够费钱,现在又凭空多出个儿子,岂不是更浪费钱?
贾张氏越想越气。
“易中海,你干嘛非要养他?你已经有孙子、孙女了,又不缺他一个。”
“你不知道,他是我亲外甥,我不能看着他不管。”
“可你把他带回来,多张嘴就得多花多少钱!”
“钱是我的,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易中海昂起头,不再把贾张氏放在眼里。
“这老不死的!”贾张氏在心里暗暗骂道。
贾张氏手头有六百块钱,其中有许大茂赔偿的五百块,还有易中海与一大妈离婚时截留的一百块。
其余的钱都在易中海那里。
易中海毕竟工作多年,心里早有盘算。他兢兢业业几十年,其实已经攒下了几千块钱的存款。
虽然离婚时分给了一大妈一半,但易中海手里的积蓄依然不少。
可惜后来因为贾家的事花去了不少。
如今他手头还剩下一千五百块钱,都仔细存放着,以备不时之需。
贾张氏气得要命,一心想着怎么把易中海的钱弄到手。
只有把钱攥在自己手里,她才能安心过日子。
否则,易中海将来一定会把钱留给易小海,而不是棒梗。
第二天一早,趁贾张氏没注意,易中海悄悄翻出存钱盒,取了两张大团结。
一张是交学费用的,另一张则是准备送给红星小学校长的红包——毕竟校长帮忙把易小海临时安排进了学校。
易中海带着背书包的易小海出了门,送他去红星小学上学。
贾张氏等易中海走远,就立马去翻他的存钱盒。
其实早上易中海拿钱时,她早就躲在墙角,用那双三角眼偷偷瞄到了藏钱的位置。
易中海虽然小心,还是被贾张氏瞅见了。
贾张氏嫁给易中海,本来就是图他的钱。
这把年纪,哪还有真心?要不是沈为民给易中海下了蛊毒卡,他也不可能对贾张氏动情。
现在突然冒出个易小海,眼看就要夺走易中海全部的关心。
贾张氏越想越气,决定把钱偷出来,另藏他处。
就算易中海不管贾东旭和棒梗,她也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她打开存钱盒,里面整整齐齐放着好几捆大团结。
一数,总共一千五百块,真是笔巨款。
贾张氏知道易中海有钱,但没想到有这么多。
其实算一算也不奇怪:易中海平时花得少,一个月工资九十九块,一年就一千多。他当八级钳工也好些年了,攒下这些钱并不意外。
贾张氏拿走其中一千块,把剩下的五百块放回盒中。
毕竟这个家还需要维持生计,如果把易中海的钱全部拿走,以后就没了生活的依靠。
贾张氏把那一千块钱悄悄塞进墙缝里藏好。
接着她像没事人一样,把贾东旭背到了院子里。
今天阳光很好,正好可以到院里晒晒太阳。
秦京茹正带着小当和槐花在院里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