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沉香,家业绵长)
二十年光阴,如潺潺溪流,静默而坚定地向前奔涌。
当年的首辅府邸,门庭依旧显赫,却更添了几分根深叶茂的沉稳气象。萧衍虽已逐渐将手中权柄移交下一代,但其影响力犹在,仍是朝堂定海神针般的存在。温知意风采不减,眉宇间是岁月沉淀下的温润与智慧,与萧衍站在一起,依旧是人人称羡的神仙眷侣。
而最大的变化,来自于他们的孩子。
长子萧明远,已从昔日沉稳的少年长成风姿清举的青年。他承袭了父亲的智谋与母亲的通透,前年高中探花,如今在翰林院任职,是朝中炙手可热的新贵,前途无量。更令人欣慰的是,他于去年迎娶了恩师家的嫡女,一位温婉贤淑、颇有才情的大家闺秀。此刻,这位年轻的少夫人正陪在婆母温知意身侧,眉眼含笑,姿态恭谨又亲近。
长女萧静姝,终究是没能“娴静”下来,却也将那份灵动机敏发挥到了极致。她未曾拘泥于闺阁,反而对经营之道颇有兴趣,在父母的支持下,打理着几处收益颇丰的田庄和铺面,做得风生水起。她与那位曾被她爹视为“傻白甜”的状元郎顾长卿,在经过数年的“斗智斗勇”与情深意长后,于三年前喜结连理。顾长卿如今已是礼部侍郎,依旧饱读诗书,但在爱妻的“熏陶”下,早已褪去青涩,变得稳重干练,唯独在萧静姝面前,仍是那个带着几分纵容和无奈笑容的郎君。此刻,萧静姝正挺着微显的孕肚,兴致勃勃地指挥着下人调整中秋宴席的布置,顾长卿则亦步亦趋地跟在身旁,目光温柔,带着小心翼翼的守护。
义子萧煜,更是了不得。他凭借赫赫军功,已官至骁骑将军,镇守一方,是军中新一代的翘楚。他气质冷峻刚毅,颇有义父萧衍年轻时的风范,唯独回到这侯府,面对义父母和弟妹时,才会流露出难得的温和。他年前刚刚成家,娶的是一位将门虎女,夫妻二人志趣相投,琴瑟和鸣。此番是特意告假,携新妇回京探望,共享团圆。
中秋佳节,月明如水。
修缮一新的侯府花园里,摆了满满两大桌。主桌上坐着萧衍、温知意,以及已成家的明远夫妇、静姝夫妇和萧煜夫妇。旁边一桌则更为热闹,是几个年纪尚小的孙辈,由奶娘丫鬟们看顾着,叽叽喳喳,童声稚语,为这团圆夜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菜肴精致,酒香醇厚。萧衍虽已少饮,今夜也破例小酌了几杯。他看着满堂儿孙,目光最后落在身旁的温知意身上。二十年过去了,她在他眼中,依旧是那个需要他护在羽翼下,却又总能带给他无限惊喜与温暖的“知知”。
“爹爹,您尝尝这个,是妹妹庄子今秋新贡的蟹,肥美得很。”萧明远细心地将剥好的蟹肉放到萧衍面前的碟子里,语气自然,带着对妹妹成果的认可与对父亲的敬爱。
萧衍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女儿那忙碌的身影,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妹妹,你且坐下歇歇,这些事让下人们去忙便是。”萧明远又转向萧静姝,语气里带着兄长特有的关切,“仔细身子。”
萧静姝回过头,明艳的脸上笑容灿烂:“知道啦,哥哥!我就看看,不动手。”话虽如此,她还是忍不住又指点了一下花瓶摆放的位置。
顾长卿立刻扶住她的手臂,温声道:“静姝,听大哥的话,坐下吧。”
萧煜话不多,只是默默地将义母温知意爱吃的几样菜挪到她近前,新娶的将军夫人在旁抿嘴轻笑,也细心地为萧煜布菜。
温知意看着眼前这幕,心中被巨大的满足感填满。她侧头看向萧衍,正好撞进他深邃的眼眸里。那里不再是年轻时那般锐利逼人,而是如同这中秋的月色,沉静,温和,蕴含着对她、对这家、对这所有一切深沉的爱与守护。
她悄悄在桌下伸出手,握住了他依旧温热干燥的大掌。
萧衍立刻反手将她握住,十指紧扣,一如这二十年来每一个寻常又不寻常的日子。
“还记得静姝小时候,非要画全家福,一刻都坐不住。”温知意低声笑道,目光扫过如今已为人妻、即将为人母却依旧眼神灵动的女儿。
萧衍唇角微扬:“嗯,你用桂花糖糕哄她。”
“还是哥哥你记性好。”温知意莞尔,“如今,咱们这家,一幅画可都画不下了。”
是啊,当年画中五人,如今已是儿孙满堂,济济一堂。连那个最坐不住的小丫头,也即将迎来自己的孩儿。
酒过三巡,月色愈发明亮。小辈们聚在一起说笑,孩子们在庭院里追逐玩闹,提着玲珑的兔子灯,笑声清脆。
萧衍和温知意悄悄离席,并肩站在廊下,看着这热闹又温馨的景象。
“二十年了。”温知意将头轻轻靠在萧衍肩上,晚风拂面,带着桂子的甜香。
萧衍揽住她的肩,让她更贴近自己。“嗯。”他应了一声,沉默片刻,道:“下一个二十年,他们……”他目光扫过儿女们,“该有他们的天地了。”
他的意思,温知意懂。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路要走,甚至即将开启新的轮回。他们做父母的,是时候慢慢放手,去过属于他们自己的、更为闲适的岁月了。
“好。”温知意仰头看他,眼中映着皎洁的月光和点点灯火,“哥哥去哪儿,我便去哪儿。”
萧衍低头,在她额间印下轻柔而珍重的一吻。
无需更多言语。
二十年,儿女成双,家业兴旺,血脉绵延。他们携手走过,将彼此镌刻进生命的年轮里。未来的日子,依旧是彼此眼中唯一的风景,无论海角天涯。
廊下相依的身影,与院内儿孙的欢笑声,共同构成了一幅名为《圆满》的画卷,在皎洁的月光下,永恒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