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司马懿病逝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季汉最高决策层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但其涟漪却被严格限制在小小的书房之内。

翌日清晨,姜维、董允二人奉密诏匆匆入宫。当刘禅将那份来自洛阳的绢帛置于案上时,书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了。费祎的缺席,让这场最高级别的密议显得空间有些空旷,也无声地提醒着众人朝局已然发生的改变。董允脸上难以抑制地浮现出震惊与难以置信,更添一丝凝重。姜维的呼吸明显粗重了几分,手指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剑柄,眼中光芒大盛,那是猛将闻战而喜的本能,更是看到巨大战略机遇的兴奋。

激烈的密议持续了近两个时辰。

最终,三人达成了高度共识:暂不公开消息,外松内紧,利用这段宝贵的战略窗口期,全力巩固陇右,加速内政建设,同时以最强力度渗透曹魏,密切关注其内部权力交接的每一个细节。

策略既定,庞大的国家机器开始以一种表面平静、内部高效加速的方式运转起来。通往陇右的官道上,运送建材、粮种、农具的车队更加络绎不绝;各地的兵工作坊,尤其是南郑城外的“天工院”,更是日夜不休,水力锻锤的轰鸣声几乎未曾停歇。

十日之后,一场规格更高、范围更广的朝会,在南郑行宫的正殿举行。此次朝会的目的,并非讨论司马懿之死——此事仍是绝密——而是商讨一个同样足以影响国运的宏大议题。

朝会伊始,先由户部尚书率先出列,禀报了最新核计的户口、田亩及粮储数据。当“户六十八万七千有余”、“陇右新垦田亩逾三十万”、“太仓存粮逾九百万斛”等数字被朗声报出时,殿内响起一阵抑制不住的低声惊叹。这些数字,远比凯旋当日公布的更为详实,也更为震撼,它们清晰地昭示着,历经数年休养生息与新政改革,季汉的国力已然攀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紧接着,工部尚书呈上了“天工院”的简报,重点提及水力应用在军工、纺织、农具制造领域的全面铺开,以及“贞观甲”、“神臂弩”的产能和装备率。兵部尚书则汇报了“龙骧营”铁骑的扩编进度,以及基于陇右新获战马资源,重新规划全国骑兵建设的方略。

一份份报告,一组组数据,如同坚实的砖石,垒砌起一座名为“强盛”的高台,让殿中每一位臣工都感到底气十足,心潮澎湃。

就在这股昂扬的气氛达到顶峰之时,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刘禅,缓缓开口了。他的声音平静,却自带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瞬间压下了所有的窃窃私语。

“众卿,”他目光扫过全场,“方才所闻,皆是我大汉如今立国之基业,亦是诸位臣工与天下百姓心血之所系。朕心甚慰。”

他微微停顿,话锋随即一转:“然,立国于此基业之上,我大汉未来,当指向何方?国都定于何处,方能最大程度发挥此力,以实现克复中原、还于旧都之宏愿?”

这个问题抛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隐约预感到了什么。

刘禅没有让众人猜测太久,他继续说道:“成都,乃我先帝基业之始,富庶安稳,足可为国之腹心,粮仓后院。然,其地偏于西南,于北望中原、经略雍凉,鞭长莫及。先丞相六出祁山,粮秣转运之艰,将士跋涉之苦,朕至今思之,犹觉心痛。”

他的话语,将众人的思绪引向了北方。

“而南郑,”刘禅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地处汉中盆地,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有沔水通衢。自先帝夺取汉中以来,此处便是我大汉北伐之前哨,进军之跳板。如今,陇右既得,南郑更成连接益州与陇西、关中之枢纽!”

他站起身,从御阶上走下,来到殿中悬挂的那幅巨幅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南郑的位置上。

“朕观天下大势,欲图中原,必先经营雍凉。欲经营雍凉,则必以汉中为根本!粮草、兵甲、兵员,可由益州源源不断输送至此,再由此辐射陇右,乃至未来之关中!其效率,远超昔日从成都直接调拨祁山!”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群臣:“故而,朕意已决:即刻起,扩建南郑城郭,增筑宫室官署,提升其规制。正式将其定为朕之陪都,更名为‘兴元府’!今后,朕将常驻于此,总督北伐一应事宜。成都仍为都城,由太子监国,尚书台副署理政。”

此言一出,尽管已有心理准备,殿内仍是一片哗然!

“陛下!”话音未落,老臣董允便已迫不及待地迈步出列,他神色激动,甚至顾不得礼仪,高声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刘禅似乎早有所料,面色平静地看着他:“董卿有何异议?”

“陛下!”董允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恳切与焦虑,“都城乃国家之根本,岂能轻动?成都经营数十年,城高池深,府库充盈,民心安定。且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足可自保!当年秦据关中而灭六国,汉高祖亦凭巴蜀汉中而取天下,皆因益州可为稳固之根基也!”

他抬起头,眼中满是忧国之色:“若陛下常驻南郑,则重心北移。南郑虽是要冲,然毕竟地处前线,距魏军锋镝不过数日路程!万一有失,陛下安危系于何处?国本动摇,又该如何?此绝非万全之策!请陛下三思!”

董允一番话,立刻引来了不少保守臣工的附和。尤其是许多益州籍的官员,更是面露忧色。陛下若久驻北地,成都地位下降,他们的利益难免受到影响。

“董公此言,恕末将不敢苟同!”

一个清朗而坚定的声音响起。众人看去,乃是尚书仆射郭攸之。他素来与费祎交好,行事稳健,但此刻却目光湛然,出列对着刘禅和董允分别一揖,从容道:“董公老成谋国,所言自是稳妥之策。然,时移世易!昔日我大汉偏安一隅,自是以守成为上。然如今,我大军新得陇右,国力日盛,正乃锐意进取,光复旧土之时!岂可再固守‘自保’之念?”

他转向刘禅,语气变得激昂:“陛下!臣以为,定兴元为陪都,陛下亲驻督师,正显陛下克复中原之决绝意志!此举可极大鼓舞前线军民士气,亦可对曹魏形成强大威慑!政令出于前线,则应对瞬息万变之军情更为迅捷!粮秣兵员集结于枢纽,则北伐之效率必将倍增!此乃非常之时之非常之策,乃开创之举!费文伟若在,亦必鼎力支持!”

郭攸之的话,代表了朝中一部分锐意进取的文官心声,尤其得到了姜维等军中将领的暗自点头。他提及已故的费祎,更增添了几分悲壮与说服力。

“郭仆射!”董允有些急了,反驳道,“岂不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万金之躯,系天下安危于一身,岂可亲身犯险?若陛下有丝毫闪失,我等万死难赎其咎!届时纵有十倍陇右,又何足道哉?!”

“不然!”又一人出声,众人看去,乃是宗预,他素以直言敢谏着称,“董公所言,看似持重,实为迂阔!陛下非常人,乃天纵之圣!自陛下亲政以来,革故鼎新,国力日隆,南平叛乱,北克陇右,此岂是固守成都所能成就?陛下驻跸兴元,非是犯险,而是督战!是向天下昭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此志此气,可撼山岳!岂能因惧险而废大计?”

“宗卿言过其实矣!”一位益州籍的谏议大夫出列反驳,“国都大事,当谋万全!岂能凭一时血气?迁都之议,劳民伤财,动静极大!如今陇右新定,百废待兴,正当与民休息,巩固成果。如此大兴土木于南郑,恐透支民力,反伤国本啊!费尚书新丧,朝局甫定,更当求稳!”

“哼!”一声冷哼响起,只见姜维终于按捺不住,踏步出列。他先对刘禅行礼,然后环视那些反对的臣子,目光如电:“诸位大人是安居成都太久,忘了战鼓如何擂响了吗?与民休息?曹魏司马氏可会与我等休息?如今司马懿新丧,其子初掌权柄,内部未稳,此正乃天赐于我之大好时机!正需陛下坐镇前方,运筹帷幄,我等将士方能心无旁骛,寻机破敌!岂能因些许土木之费,迁延误国?!”

他声如洪钟,带着战场带来的杀伐之气,震得殿宇嗡嗡作响:“至于陛下安危?有我姜伯约,有我大汉数万忠勇将士在,必不让魏虏一兵一卒惊扰圣驾!若真有失,末将愿提头来见!”

“大将军豪气干云,然国之大事,岂能仅凭豪气?”董允丝毫不让,“费文伟前车之鉴不远,陛下更当珍重!”

顿时,朝堂之上,支持者与反对者争论不休,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支持者以郭攸之、姜维、宗预及大部分武将为主,强调此议的战略进取意义和对士气的鼓舞;反对者则以董允、部分益州籍官员及一些老成持重的文官为主,担忧皇帝安危、劳民伤财以及动摇国本。费祎的缺失,使得支持一方的文官力量显得有些薄弱,辩论更显激烈。

刘禅静静地听着双方的辩论,脸上看不出喜怒。他知道,这是必经的过程。迁都(即便是陪都)乃国之大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人心方方面面,不可能由他乾纲独断就顺利推行。

待到双方争论稍歇,都将目光投向他一言而决之时,刘禅才缓缓开口。

“众卿所言,皆有道理。”他先肯定了双方的部分出发点,“董卿忧朕安危,虑及民力,念及朝局稳定,乃是老成谋国之言。郭卿、伯约等锐意进取,亦是出于公心,志在恢复。”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坚定:“然,朕想问诸位一句:我大汉立国之本,究竟是什么?是成都那坚固的城墙?是府库里堆积如山的粮帛?还是…‘汉’字大旗下,那股誓要克复中原、再造一统的浩然之气?!”

他的目光如同实质,扫过每一位臣子的脸庞。

“若偏安一隅可保太平,先帝与丞相又何必屡屡北伐,至死方休?若惧险畏难可成大事,朕今日便该退回成都深宫,安享富贵!费文伟九泉之下,亦不会瞑目!”

“但,不能!”刘禅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炸响,“朕不能!诸位卿家,也不能!我等食汉禄,为汉臣,承继的是昭烈皇帝、武侯的遗志!肩负的是天下兆民对太平一统的期望!”

他走到董允面前,亲手将他扶起:“董卿,你的忠心,朕深知。但朕之心,不在成都锦官城之繁华,而在长安未央宫之废墟!朕之志,不在益州一隅之偏安,而在天下万民之归一!”

他又看向那些益州籍的官员:“朕知道,此举或会让诸位乡梓暂时多些劳役赋税。但请诸位放眼长远!一旦王师北定中原,还于旧都,则天下贯通,蜀锦之利可畅行宇内,诸君之家族,又岂会局限于益州之地?届时方是真正的大兴大旺!”

最后,他回到御阶之上,面向全体朝臣,发出了最终的决断:

“故,朕意已决!”

“兴元陪都,必须建!”

“朕,必须亲驻前方!”

“然,董卿所虑,亦不为虚。朕决意:一、兴建之事,分步进行,首要加固城防、扩建军营、官署,宫室营建从简,绝不奢靡,以实用为上。二、所需人力,以招募流民、以工代赈为主,辅以官奴罪囚,绝不过度征发益州民夫,影响农时。三、朕之安危,由龙渊军、羽林卫加倍防护,大将军姜维总督兴元内外军事防务。四、朝中事务,由董卿、郭卿等协力,辅佐太子,朕亦会时常往返巡察。”

他既展现了不可动摇的决心,又采纳了反对意见中的合理部分,做出了务实的安排和让步。

这番话语,既表明了钢铁般的意志,又体现了对臣子意见的尊重与吸纳,更描绘了足以打动人的未来图景。

董允看着皇帝坚定而诚恳的眼神,想到北伐大业与费祎的遗志,最终长叹一声,再次跪拜:“老臣…老臣愚钝,未能体察陛下深谋远虑…陛下既已思虑周详,老臣…唯竭尽全力,助陛下成此大业!”

连最为固执的董允都已屈服,其余反对者自然再无话可说,纷纷躬身:“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好!”刘禅朗声道,“即日起,成立‘兴元营造司’,由郭攸之总领,工部、户部协同,即刻勘测地形,拟定营造章程,报朕御览!”

“臣领旨!”郭攸之激动应下,深感责任重大。

“退朝!”

朝会散去,但“兴元陪都”的决议,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南郑,并向着益州、汉中各地扩散而去。有人振奋,有人忧虑,有人忙碌,但整个国家的重心,已然不可逆转地开始向北倾斜。

当夜,刘禅再次独自立于南郑城头。北方,是广袤的、已部分属于他的陇右,以及更远处司马氏统治的关中。

他的手中,摩挲着一枚来自长安的旧砖拓片——那是“西曹”的探子冒死从长安未央宫遗址拓印回来的。

“长安…”他低声自语,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黑夜,看到了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

“兴元,只是第一步。”

“下一步,朕要去的,是你那里。”

他的眼神,坚定如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与期待。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我在明朝修铁路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梁朝九皇子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李世民重生水浒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糊涂县令贾清廉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明末,你让我一只狗拯救大明朝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大夏九皇子与紫微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天问:大秦末路风波亭外大唐,我真的是来作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