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章武十六年(公元277年)夏,在成功应对了粮道艰辛的致命危机后,北伐大军如同度过险滩的巨舰,再次蓄满了力量。北线姜维、南线霍弋对成都的包围圈日益紧缩,城内晋军残部人心惶惶。然而就在正面战场胜券在握之际,一场旨在加速晋军在蜀地统治全面崩溃、极大提振天下汉民人心的关键行动,已在卫将军诸葛瞻的缜密运筹下,悄然进入收官阶段。此行动的目标,并非成都这一孤城,而是号称“南中北门锁钥”、连接蜀地与南中咽喉的战略重镇——灵关。此地此时仍由晋将张泓率数千精兵驻守,卡在汉军南线霍弋与北线姜维部后方联络与补给的要道上,虽成孤岛,却凭险顽抗。若能智取此关,不仅可彻底打通南北两线,使汉军连成一片,更能以一场标志性的胜利,向天下宣告晋军在蜀地统治的瓦解,极大鼓舞所有心怀汉室之士。灵关易帜其政治意义,甚至远超军事价值。
永昌卫将军府行辕,气氛在粮草危机缓解后,转为一种大战前的沉静与专注。巨大的蜀中舆图上,代表汉军的赤色已几乎覆盖成都周边,唯灵关一处,仍顽固地插着黑色晋旗,如同钉在汉军后方的一颗楔子。北地王刘谌、秘书令郤正、靖安司张嶷齐聚,目光都落在正凝视灵关地形的诸葛瞻身上。
张嶷呈上最新密报,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都督,时机将近!我靖安司潜伏灵关的细作‘夜枭’急报,晋守将张泓,虽表面镇定,然其麾下两个主要部将,牙门将王富和李斌,因久困关城,外援无望,加之不断收到我军撒入关内的檄文及成都危殆的消息,已生异心。尤其王富,本是蜀人,其家小在成都,近日得知家园被围,忧心如焚,常于帐中饮酒叹息。李斌亦对晋廷派系倾轧不满。二人似有密谋。”
郤正补充道:“据降将罗宪及蜀中旧臣提供的信息,张泓此人,虽非庸才,然刚愎自用,对王、李二将多有不信任,时常斥责,军中将帅不和,已非密事。”
刘谌击掌道:“此乃天赐良机!若能说降王、李,里应外合,则灵关可不战而下!”
然而,光禄大夫谯周闻讯,却持重谏言:“陛下,卫将军。阵前招降,风险极大。张泓非易与之辈,若此乃其诱敌之计,或王、李二人反复,则我前去招降之人必陷死地,徒损国家颜面与忠勇之士。不若待成都克复,灵关孤城,自然土崩瓦解。” 其言代表了稳健派的风险顾虑。
皇帝刘禅端坐其上,目光锐利,他已不再是那个仅听奏报的君主,而是有了深刻的战略洞察。他看向诸葛瞻,沉声道:“卫将军,谯大夫所虑,不无道理。然,灵关若下,非但打通我军脉络,更可令蜀中晋军残部胆寒,加速全局崩解。收益虽大,风险亦巨。卿以为,当行此险棋否?若行,当如何确保万全?”
诸葛瞻的目光久久停留在灵关险峻的山川图上,脑中飞速推演着各种可能。终于,他缓缓抬头,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陛下,殿下,诸位。谯大夫言之有理,阵前招降,如履薄冰。然,瞻细观之,此刻行此计,有四大有利条件:其一,我军大势已成,成都旦夕可下,灵关孤悬,守军意志最为脆弱,此乃‘势’压;其二,王富、李斌确有嫌隙与动摇之实据,并非空穴来风,此乃‘隙’可乘;其三,张泓刚愎,正可利用其性格弱点,行离间之计,此乃‘人’可用;其四,罗宪归降后待遇优渥,此事必已传至灵关,是为‘榜’可示。四者兼备,此险,值得一冒!然,确需周密安排,力求万全。”
他走到沙盘前,清晰阐述其“智取灵关”的详尽方略:
“故,臣意,决行‘里应外合,智取灵关’之策。然,需环环相扣,慎之又慎。”
“其一,双管齐下,密洽敌将。” 这是行动核心,“立即挑选两位最合适的使者。一位,需是位高权重、足以取信于王、李二人的朝廷重臣,持陛下密诏及卫将军府手书,明面上以犒劳前线将士为名,接近灵关,设法与王、李取得联系,陈说利害,许以高官厚禄,并以其家小安危动之。另一位,则是靖安司最精干的死士,携带‘夜枭’的接头信物,秘密潜入关中,与王、李暗通款曲,传递具体行动计划。两位使者,一明一暗,相互印证,确保信息畅通,亦防其中一方有诈。”
“其二,精兵潜行,外应必预。” 这是行动保障,“密令霍弋都督,立即从其麾下无当飞军及投降的夷兵中,遴选五百最擅长山地攀援、夜战格斗的死士,由骁将爨谷或焦璜率领,携带钩索、弩箭,趁夜色秘密运动至灵关两侧险峻难行的悬崖之下,潜伏待命。一旦关中信号发出,则需如神兵天降,迅速控制关门。”
“其三,大军压境,以壮声威。” 施加心理压力,“令霍弋派一部兵马,约数千人,由杨稷统领,大张旗鼓,推进至灵关以南开阔地带,列阵操练,旌旗招展,但不急于进攻,只是示形威慑,让关内守军感受到大军压境的巨大压力,进一步动摇其军心,也掩护奇兵行动。”
“其四,谋划周全,预留后手。” 防范风险,“告知前去招降的重臣,若事有不谐,或察觉是计,需立即以礼辞退出关,我军不得阻拦,免伤和气,再从长计议。同时,命姜维大将军在北线加强攻势,使张弘无法分兵南顾灵关。即便招降失败,亦不过拖延时日,无损大局。”
刘禅听罢,沉吟片刻,目光扫过群臣,最终决断道:“卫将军算无遗策,思虑周详!此计虽险,然收益极大,可行!便依卿议!着郤正草拟密诏,加盖玉玺。至于这明使之人……” 他略一沉吟,目光落在北地王刘谌身上,“刘谌,你身为皇子,代朕持节前往,最显诚意,亦足显我朝重视,汝可敢往?” 此举既显信任,亦具胆识。
刘谌闻言,精神一振,出列躬身,朗声道:“儿臣愿往!必不辱使命,说降二将,献关来朝!” 诸葛瞻亦赞同此议,认为皇子亲临,效果最佳。暗使则由张嶷挑选其麾下最得力的干员赵直担任。
计议已定,永昌行辕高效运转。刘谌以“劳军使”身份,持节携厚礼,率少量护卫,浩浩荡荡前往灵关。与此同时,赵简化装成商队护卫,凭借靖安司安排的秘密路线,率先潜入关中。霍弋接令,立即调兵遣将,爨谷率五百死士如鬼魅般隐入灵关两侧的崇山峻岭,杨稷则率五千兵马,进抵关前扎营,每日鼓噪操练。
灵关之内,晋将张泓见汉军大兵压境,又闻皇子劳军使至,心中惊疑不定,虽依礼接待刘谌,然戒备森严。刘谌不卑不亢,于宴席间,慷慨陈词,盛赞汉军兵威,暗示天下大势,并特意对在座的王富、李斌二人表示“久闻将军勇略,惜未遇明主”之意,言语间留下钩子。张泓面色阴沉,王、李二人则低头不语,各怀心事。
与此同时,赵直通过“夜枭”牵线,成功密会王富、李斌。赵直乃蜀中旧人,与王富甚至有同乡之谊,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述晋室将倾,汉室当兴,更以罗宪归顺后受重用为例,并出示了盖有皇帝玉玺的承诺诏书,许以侯爵、实职。王富思及成都家小,李斌久郁不得志,二人见汉皇子亲至,城外大军云集,知晋朝在蜀大势已去,终于下定决心。双方约定,三日后子夜,以城头燃起三堆篝火为号,王富负责打开北门,李斌控制关楼,迎汉军入关。
然而就在约定之日前夜,突变发生!张泓似乎有所察觉,突然下令加强夜间巡查,并调换部分岗哨,王富部下被调离关键位置。消息传来,潜伏的爨谷和关外的杨稷、刘谌皆心惊。千钧一发之际,王富、李斌临机决断,提前半个时辰,冒险举事!王富率亲兵直扑北门,与守门晋军发生激战;李斌则在关楼点燃信号火堆,并率部与闻讯赶来的张泓亲兵厮杀在一起。顿时,灵关内杀声四起,火光冲天!
关外杨稷、刘谌见信号提前燃起,且关内大乱,知事有变,但战机稍纵即逝!刘谌拔剑高呼:“天佑大汉,将士们,随我冲!” 杨稷挥军猛攻关门。与此同时,潜伏在山中的爨谷见信号,知计划提前,亦当机立断,率五百死士如猿猴般攀上悬崖,突入关内,自侧后猛攻张泓中军!
张泓虽勇,然腹背受敌,军心大乱。混战中,赵直引领爨谷部直取张泓帅府。张泓见大势已去,挥剑自刎。王富、李斌则奋力扫清残敌。至天明,灵关城头,晋旗被抛下,一面硕大的“汉”字红旗,在晨曦中冉冉升起,迎风猎猎作响!
“灵关易帜”的捷报,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四方。成都晋军闻讯,最后一线希望破灭,士气彻底崩溃。消息传至永昌,朝野欢腾。刘禅手持捷报,激动得热泪盈眶,对群臣道:“灵关一下,蜀地晋寇,已成瓮中之鳖!此乃将士用命,亦赖卫将军庙算之功,北地王亲冒矢石之勇也!” 诸葛瞻则立即奏请,重赏刘谌、杨稷、爨谷、赵直等有功将士,并依诺厚待王富、李斌等归顺将领,将其部编入汉军序列。
灵关的攻克,不仅打通了汉军南北战线,更极大地震撼了所有仍在观望的蜀中势力,加速了晋朝在益州统治的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