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意已决,即以台登为据点,立即从杜务伯太医署、医药司及大司农属下,紧急抽调精干熟手,组成数支精悍小队。”
“彼等不可仅滞留于头人大帐之中奉承周旋,更须深入夷人寻常寨落,走入他们中间,亲为其平民百姓诊治瘴疠伤痛;”
“并亲身传授如青蒿绞汁以抗疟疾、以石灰沉淀净水等实用之法;更当教授其更先进之耕作蓄养之术。”
“朕已令少府紧急调拨一批耐贫瘠之芋种、耐寒之稗子、优质之菘菜籽,乃至数具轻便耐用之直辕犁,作为“大汉天子赐福于民”之实物赏赐,赠与那些愿亲近朝廷之寨子。”
“并可酌情赐予部分神兵司汰换之旧制环首刀。如此数措并举,料必能收若干出乎意料之效。”
诸葛亮眼中精光更盛,抚须接口,语气沉稳而缜密:“陛下圣虑深远,直指根本!台登确为最佳支点。”
“臣之补充有三:其一,臣已发下军令,命王平将军率无当飞军迅速南返,其明面之务,乃是清剿雍闿、高定屡次派出、袭扰我台登粮道与矿石运输之匪患,确保此地安危。”
“无当飞军中本多南中勇士,熟悉地理人情,剿匪事半功倍。”
“其二,待王平将军扫清周边,便可依托台登矿营之稳固,立即着手将陛下所言之医者、农者、良种、新犁于此汇聚分发。”
“可将矿营部分屋舍改为‘汉恩堂’与授艺之所,以此为‘春雨’之源泉,渐次润泽四方寨落。”
“其三,此举亦可令台登新近归附之夷民矿工率先受益,彼等亲身体验皇恩,必成我心向大汉之忠实子民,其现身说法,远比任何宣谕更能瓦解雍闿谣言。如此,‘刚’‘柔’并济,台登可为示以皇恩、收取南中之心的前哨。”
他语气沉凝而恳切,蕴含着一种足以撼动山河的深远期望:
“要让每一个普通夷人,不仅耳闻,更要亲眼所见、亲手所触、亲身所感——归附王化,所带来的绝非盘剥与苦难,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是日子过得更好,孩崽更易养活,饭食更能吃饱!”
“此方为攻心之本、王道之体现!纵有雍闿、高定等逆首百般煽惑,若底层民心向汉,深知归附可获存续之利,则其乱如无源之水,终难持久!”
“此番医农之策,正当与‘分化瓦解’之谋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刚柔并济!”
“须让南中百姓自行权衡:是追随雍闿之辈担惊受怕、朝不保夕,还是归顺朝廷,得享医政、饱食、安居之福!”
诸葛亮越说,眼中精光越是闪动,如晨星乍亮,豁然开朗。 他顺着刘禅的思路,仿佛推开一扇全新的大门,见到前所未有之天地。
越想越觉得精妙绝伦,他拱手深深一揖,语气沉凝而充满由衷的叹服:“陛下圣明!此策高屋建瓴,直指人心之本,社稷之根!”
“臣等殚精竭虑,只思及权谋伐交之术,陛下却已洞见民生社稷之根本!”
“如此一来,非但可尽收底层民心,更妙者,这些医农之士深入村寨,其耳闻目睹,亲身所历,皆可为朝廷提供真切之第一手情报,各寨虚实人心、头人真伪向背,皆可了然于胸,远比仅凭使者往来奏报更为可靠!”
“如此,剿抚之策,方算圆满无缺!此非止求十年之安,实乃奠定百年之基!陛下深谋远虑,臣……由衷敬佩!”
李恢与马忠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无比的震撼与彻底的折服。
李恢心中更是巨震,他看到的不仅是情报的获取,更是一种将皇权恩泽越过层层阻隔、直接浇灌至百姓心田的惊人理念,这远比单纯的权术羁縻更为深远和牢固。
两人心潮澎湃,齐声拜服,声震屋瓦:“陛下英明!洞察入微!直抵要害!此策若行,南中长治久安 真正可期!末将等五体投地!”
刘禅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掠过腰间玉圭的温润边缘,随即上前一步,亲手扶起诸葛亮:“相父与二位将军快快请起。”
“此策之具体执行,千头万绪,关乎成败。如何选派得力可靠的医官农匠?如何确保其深入不毛之地的安全?如何在与头人交涉时,巧妙将此作为‘天朝赏赐其部众、彰显其仁德威望’之一部分提出,而非单独行动以免引其猜忌反弹?”
“此中分寸火候,还需相父与二位将军竭尽智虑,周密筹划,务必万全。”
“臣等遵旨!必竭尽肱骨之力,完善此策,不负陛下重托!”三人齐声应道,脸上焕发出被点燃般的振奋光彩,士气为之陡然大振,之前的凝重氛围一扫而空。
李恢沉吟片刻,复又开口,语气带着更深的关切与谨慎:“陛下算无遗策,然末将尚有一虑,如芒在背。”
“医农之士皆宝贵人才,深入不毛险地,虽有大军为后盾,然山高路远,瘴疠横行,险阻重重,且难免有冥顽不灵之徒或雍闿所遣细作暗中窥伺,危及他们安全,此事若稍有差池,则……”
诸葛亮即刻接口,思虑周密,已然成竹在胸:“陛下,李将军所虑极是,此事确需万全之策,不容有失。”
“臣意,可从军中精选忠诚勇武、经验丰富之锐士,组成专门之护卫小队,专司保护这些医农之士,形影不离。”
“同时,行动之初,必先与当地已心向朝廷之头人密切合作,取得其支持与引导,以其寨为稳妥基点和示范,逐步向外推开,如此方能既显诚意,又保安全,步步为营。”
刘禅郑重点头,面色肃然:“相父所虑极为周全。人员安危乃重中之重,收拢人心乃核心所图,二者稳固,成效自现。务必稳步审慎推进,宁可慢些,亦要求稳。”
“此外,”刘禅语气蓦然转冷,目光如冰刃般锐利地扫过地图上雍闿盘踞的区域,杀机微露,“对雍闿、高定此等冥顽不化、首倡叛乱、祸乱南中,且似有勾结境外吴狗之势者,暗卫的支持力度也需立刻加强,手段要更决绝。”
“令李敏的人,资助其仇家,要更直接,更猛烈,更有效。若怀柔仁政不能使其回头是岸,那么……”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冰冷彻骨、不容置疑的帝王决绝:“朕,亦不惜使其伏尸南荒,枭首示众,以儆效尤!”
“是!臣谨遵圣谕!即刻调整暗卫方略,依陛下圣断而行!刚柔并济,恩威并施,必使逆贼胆寒!”诸葛亮重重颔首,目光坚定如磐石。
他望着领命的同僚,胸中虽有万丈蓝图,却也清晰预见未来之艰难。人力、物力、地方势力的反弹,以及如何在漫长的过程中保持政策的纯粹和不被扭曲,无一不是巨大的挑战。
但这念头一闪即逝,既得此千古难逢之明主奇策,纵有千沟万壑,他诸葛亮亦愿为陛下与前驱,将其踏为通途!
战略既定,行动迅疾如雷展开。李恢、马忠奉旨调整方案。
第二批使者携带着更丰厚的物资(盐铁布帛)和特殊的使命(离间、资助),以及陛下特意加入的、由太医署和大司农属下骨干组成的医官队和农技队及部分物资,再次秘密启程,消失在沉沉的夜色之中。
其中,官员杨锋再次受命。
此番,他怀中不仅揣着丞相的密信和空白的任命书,更深深印刻着陛下在偏殿单独召见他时那恳切至极的嘱托与深沉如海的目光:“杨卿,此行任重道远,远超以往。不止于权谋机变,更需体察夷人平民之真实疾苦。”
“朕闻南中山林多瘴,婴孩难养之痛。若有老妪因朕派去的医官,救回其孙儿性命……则其心向汉室,岂是金银盐铁所能衡量?多看,多听,多问,回来向朕细细奏报他们的真实生活。朝廷的恩惠,要落到实处,落到他们心里去。”
刘禅沉吟片刻,又道:“另,尔可细察各寨头人对朝廷派遣医农之态度,孰为真心接纳,孰为阳奉阴违,孰又暗中阻挠,皆需留心。遇有忠谨可靠之小头目或平民,可暗中记下,许以将来。”
这份天子的直接关注与沉甸甸的信任,让他胸膛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与澎湃的热血,同时也感到了如履薄冰的巨大压力。
南中的天空,依旧阴晴不定,密布着战云与人心博弈的玄机。
而这一次,蜀汉的策略中,深深融入了一位年轻帝王超越时代的深远目光和脚沾泥土的仁政智慧。
东方既白,一场融合了刀光剑影与人心向背的复杂较量,已然揭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