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晨钟刚敲过第五响,朱雀大街便腾起滚滚烟尘。五千羽林卫铁甲锃亮,玄色旌旗猎猎作响,马蹄踏碎青石板上的薄霜,惊起檐角栖息的寒鸦。
李世民站在承天门城楼上,望着下方如黑色洪流般涌动的军阵,手中玉笏在晨光里折射出冷冽的光。
最终,李世民这位铁血天子,还是决定出兵与吐蕃好好比划比划。
\"报——!\"斥候策马疾驰至城下,战袍沾满西域的黄沙,\"吐蕃赞普亲率二十万大军,已破且末城,龟兹告急!
西域王府大军紧急向且末城而去,只不过,兵力悬殊太大,恐胜算不大。\"
城楼上众人皆是一惊。房玄龄抚须沉吟:\"西域乃丝绸之路要冲,若被吐蕃截断......
西域王虽有报国之心,然西域王府兵力不足五万!\"话音未落,李世民已将令箭重重拍在城垛上:\"着李靖为行军大总管,领五万步骑即刻进驻松州!\"
房玄龄的提醒,李世民当然清楚。这些年,为了让朝廷放心,凌云手下军团人数一直在减少。
最终,维持在四到五万的规模,位大唐守卫偌大的西域,勉强够用而已。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急。
暮色初临时,李靖的帅帐已在灞桥畔扎起。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身披玄色大氅,胡须随风飘动,目光如炬地盯着墙上的舆图。
帐外传来脚步声,执失思力掀帘而入,这位突厥出身的猛将虎背熊腰,腰间弯刀寒光闪烁:\"大帅,五万大军已集结完毕,何时启程?\"
\"子时。\"李靖头也不回,指尖划过松州与西域的交界线,\"吐蕃此次来势汹汹,我们必须抢在他们之前扼守松州天险。\"
帐门再次被掀开,刘进达与刘兰并肩而入。刘进达身材魁梧,脸上一道伤疤从左眼蜿蜒至下颌,平添几分肃杀之气;刘兰则文质彬彬,手中握着一卷竹简。
\"大帅,\"刘兰展开竹简,\"这是沿途的水文地理图。自长安至松州,需翻越秦岭,渡过涪江,若遇暴雨......\"
\"所以我们要速战速决。\"李靖转身,目光扫过众人,\"执失将军,你领一万骑兵为先锋,昼夜兼程,务必三日内抵达松州。刘进达将军率两万步兵随后跟进,负责粮草辎重。刘兰,你带五千轻骑,沿途侦查吐蕃动向。
诸位,西域王府数万将士,可等着咱们救命,一切拜托了。\"
\"末将领命!\"三人齐声应道。
子时,长安城外的校场一片通明。五万大军列阵整齐,火把连成一片火海,照亮了将士们年轻而坚毅的脸庞。李靖翻身上马,手中令旗一挥:\"出发!\"
马蹄声如闷雷滚动,长安城的灯火在身后渐渐缩小。
大军沿着渭水西进,月光洒在将士们的铠甲上,泛起粼粼波光。
执失思力的先锋骑兵一马当先,马蹄扬起的尘土在月光下宛如金色的雾霭。
第二日正午,大军行至秦岭脚下。山道崎岖难行,步兵们扛着辎重艰难前行,战马不时发出嘶鸣。
李靖骑着一匹枣红马,在队伍中来回巡视:\"加快速度!松州的百姓还在等着我们!西域数万将士在等我们。\"
夜幕降临时,大军终于翻过秦岭。涪江在月光下泛着银光,江面宽阔,水流湍急。刘兰的侦查骑兵传来消息:\"吐蕃斥候已出现在百里之外!\"
李靖当即下令:\"连夜渡江!\"
数千艘战船在江面上穿梭,火把将江水染成红色。执失思力站在船头,望着对岸的黑暗,手按刀柄喃喃自语:\"吐蕃人,等着吧。\"
第三日黄昏,松州城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城墙高耸入云,城楼上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城中百姓听闻大唐援军到来,纷纷涌上街头,箪食壶浆迎接王师。
李靖站在城楼上,望着西方漫天的晚霞,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战略。
松州虽固若金汤,但吐蕃二十万大军压境,如何以五万兵力守住这座西域门户,仍是个难题。
此时,执失思力匆匆赶来:\"大帅,龟兹王派来的信使到了。\"
信使浑身是伤,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吐蕃人......屠了且末城,龟兹危在旦夕。恳请大唐天兵速速救援!\"
李靖扶起信使,目光坚定:\"回去告诉龟兹王,大唐军队定会守住松州,让吐蕃人有来无回!\"
夜色渐深,松州城的灯火次第亮起。李靖的帅帐内,四位将领围坐在舆图前,商议着破敌之策。
窗外,北风呼啸,带来西域的血腥气息,也预示着一场恶战即将来临。
\"吐蕃人擅长骑兵突袭,\"李靖指着舆图上的松州地形,\"我们可在城外山谷设伏,诱敌深入。\"
刘进达点头:\"末将愿带一万人马埋伏在两侧,待吐蕃骑兵进入山谷,便截断其退路。\"
\"好!\"李靖目光如电,\"执失将军,你领五千骑兵在谷口佯装败退,引吐蕃人上钩。刘兰,你继续侦查,务必摸清吐蕃大军的动向。\"
\"末将领命!\"
散帐后,李靖独自一人登上城楼。望着城外连绵的山脉,他想起了年轻时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岁月。
如今,白发已悄然爬上鬓角,但保家卫国的热血从未冷却。
松州的夜格外寂静,只有远处传来零星的狼嚎。李靖握紧腰间的佩剑,喃喃自语:\"吐蕃,就让你见识见识大唐铁军的厉害!\"
同时,李靖的心又是激动的,因为,终于可以和凌云并肩作战了。他相信,只要有凌云在,那么,胜利一定属于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