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问道:“然后呢?”
家丁继续说道:“等到咱们的人把他从江里捞上来的时候,人已经没了呼吸,溺亡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沐英如遭雷击。
田鼎宗的意外死亡,使得整个案件的线索戛然而止,他原本的计划也被彻底打乱。
沐英皱起眉头,用力地揉了揉那已经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这田鼎宗明明没有造反,为何会如此做贼心虚呢?”他喃喃自语道。
一旁的沐晟亲兵见状,赶忙上前解释道:“回禀老爷,据二少爷所言,就在一个月前,田鼎宗曾向朝廷密奏,称湖广辰州知府黄禧与他的祖母杨氏有染。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老妇人杨氏竟然向二少爷揭发,田鼎宗亲手勒死了他的亲生母亲!”
沐英听完这番话,只觉得如遭雷击,脑海中瞬间一片空白。
祖母与外人私通,儿子又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这一连串的事件简直就是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伦理大戏。
他不禁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天旋地转。
过了好一会儿,沐英才稍稍缓过神来,强忍着剧烈的头痛,向家丁问道:“那么,田琛和田鼎宗为何会因为铜仁万山的朱砂矿而大打出手呢?其中的具体缘由,你们可查清楚了?”
那名家丁连忙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然后弓着身子,双手高举,毕恭毕敬地将信递到了沐英的手中。
沐英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仿佛里面装着什么重要的秘密一般。
当他缓缓打开信件时,目光落在信纸上,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十分古怪,似笑非笑,让人摸不透他此刻的心情。
信中的内容让沐英感到既好笑又荒谬,他不禁摇了摇头。
原来,这封信是田氏叔侄写来的,他们从京城的一些小道消息中得知,当今皇上和太子都在服用丹药,而且最近风头正盛的鲁王朱檀更是对炼丹痴迷不已,身边还蓄养了一大批方士。
而这朱砂,正是炼制丹汞的关键原材料,也就是后世人们俗称的——水银。
据葛洪所着的《抱朴子》一文中记载,传说中服下丹汞之人,能够白日飞升,长生不老。
田鼎宗和田琛这对叔侄,为了讨好鲁王朱檀这位资深的炼丹爱好者,竟然在铜仁万山、松桃的一座朱砂矿脉上大打出手。
田琛这个年轻气盛的愣头青,怎么可能是田鼎宗这只老狐狸的对手呢?
结果可想而知,田琛在砂坑矿的那场争斗中吃了大亏。
于是乎,年轻气盛的田琛,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他实在难以咽下这口恶气。
他二话不说,转身便去寻找田鼎宗曾经的副手——思南宣慰同知黄禧。
这黄禧与田鼎宗之间素有积怨,彼此之间的关系可谓是水火不容。
然而,还未等他们两人真正动手,田鼎宗却突然先发制人,抢先一步上书朝廷,弹劾黄禧与他的祖母杨氏有染。
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指控,朝廷自然不愿看到事情闹大,为了平息这场风波,只得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将黄禧调离原职,调往湖广辰州出任知府。
这样一来,黄禧心中的愤恨愈发难以平息,而田琛也对田鼎宗的行径感到无比愤怒。
在新仇旧恨的交织下,田琛与黄禧一拍即合,迅速结成了同盟。
田琛自封为“天主”,与黄禧率领的军队会合一处,准备对田鼎宗发动一场猛烈的攻击。
而黄禧在思南的旧部则成为了他们的内应,暗中协助他们打开了水德江的城门。
田鼎宗得知这一消息后,深知自己无力抵抗,于是在深夜时分,他匆忙带着家眷逃离了思南。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他那位倒霉的兄弟却对这一切浑然不觉,仍然傻乎乎地带领着田家的私兵,妄图夺回思南宣慰司衙门。
最终,田鼎宗的兄弟在这场战斗中遭遇惨败,兵败被杀,成为了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看完了次子沐晟的信,沐英不禁哑然失笑,心中涌起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田琛和黄禧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然而田鼎宗和杨氏这对祖孙的行径却着实令人瞠目结舌。
他们竟然会相互向朝廷检举揭发对方的丑事,这种自曝家丑的行为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沐英暗自感叹,这对祖孙难道就不怕被外人看笑话吗?
俗话说得好,家丑不可外扬啊!
可他们却如此毫不顾忌地将自家的丑事公之于众,实在是有失体统。
不过,眼下的局势却让沐英感到颇为棘手。
牵涉谋反之人几乎都已经命丧黄泉,如今只剩下田鼎宗的祖母杨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太,以及她的重孙子田云。
思州宣慰使田琛竟敢公然造反,如此大逆不道之人,自然不可能再让他的旁系亲属继承这一职位。
而思南宣慰使田鼎宗更是罔顾人伦,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大明朝一向以仁孝治国,对于这种不孝之人,必定会以重典惩处。
田鼎宗这种人的儿子,自然也失去了继承思南宣慰使一职的资格。
想到这里,沐英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他目光如炬,直视着副将宁正,果断地下达命令:“为了确保思州地区的长治久安,我们必须对现有的行政体制进行改革。
将思南和思州两部宣慰司改编为水德江、龙泉坪军民府,由它们来主管当地的军政事务。”
接着,沐英继续说道:“我们此次带来的三万军队,再加上最近收编的一些俘虏,总共约有四万余人。
这些兵力将被改编为思南、镇远、铜仁、乌罗、思州、石阡、新化、黎平八个卫所。
每个卫所都将承担起保卫当地安全的重要职责。”
然后,沐英转向宁正和胡海,郑重地宣布:“由你和胡海分别担任水德江和龙泉坪军民府的都司指挥使,负责全面管理和指挥这两个地区的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