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妃那日穿的翟服与寻常出席宫宴时的不同,是要登正殿受册宝所用的吉服,规制上更隆重端方。
知雪退下后,梅姑姑解释道:“娘娘莫要多想,皇后娘娘这般安排也算不上怠慢。吉服规制严谨,纹样繁复,尚服局要赶在满月前赶制妥当,原就仓促。从前也有先例的,慈宁宫姜太后当年晋封蕙妃时也是这般做法,吉服重新修饰后再用,反倒能添几分承福纳祥的寓意呢。”
孟姝正盯着襁褓里的玉奴儿瞧,闻言笑了笑:“姑姑无需多言,我与婉儿身量相近,穿这套既合用,又透着几分姐妹间的亲近,比全新的更让我安心。”
绿柳适时轻声接话:“奴婢提早打听过了,这套翟服是尚服局手艺最好的周姑姑主持修饰的,采莲寸步不离的跟在她身边打下手,在交予仁明殿前是万无一失,眼下检验着也没发现什么不妥。”
“这个节骨眼上皇后不会出什么纰漏,”
玉奴儿睡了有大半个时辰了,孟姝指间轻轻碰了碰他的小手心,没料到这小家伙小嘴一瘪,紧接着就“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哭声实在吵人,猛的把孟姝都吓了一跳。
梅姑姑嗔怪的觑了她一眼,伸手将襁褓抱在怀里一边轻轻颠着,嘴里一边絮絮地哄,等哭声渐渐小一些,才小心递给一旁侍立的李乳母。
孟姝靠在软枕上看着,忍不住笑道:“这么小点儿,听不懂话的,姑姑这哄了半天,倒像是跟他讲道理似的。”
绿柳正要将吉服收到衣橱,闻言笑着说:“孩子都是这么带过来,娘娘往后可要跟着学学。”
李乳母熟稔地将玉奴儿拢在怀里,抱着轻轻来回晃悠,“小皇子最是乖巧,眼下是到了该喂奶的时辰,奴婢这就带他回去?”
孟姝抬手摆了摆,“去吧,这孩子就是娇气。”
接着先前的话头,孟姝补充道:“满月庆典那日人多眼杂,皇后即便不做手脚,也难保旁人不动心思。到时你们只管紧盯着玉奴儿,别让人冲撞了。”
绿柳和梅姑姑齐声应是。
“对了,尚服局过两日要送过来的衣裳,都务必检查妥帖。眼下简太医不在,先让冬瓜拿去验看一番,等何医正明日来请脉,也让他顺手过过目。”
满月礼那日灵粹宫宫人们都要在殿内外服侍,按例得着新衣,既显体面,也是宫里的规矩。
梅姑姑道:“还是娘娘心细,奴婢和绿柳都一门心思盯着娘娘的吉服,您若不提醒,倒险些把这茬忘了。”
孟姝温声笑道:“姑姑向来周全,不过是这几日事多,一时没顾上罢了。等过了初九,姑姑回行宫时将明月也带回去吧。婉儿那边虽说有周太后照拂,身边也不能缺了得力的人手。”
梅姑姑摇了摇头:“奴婢回去就是了,明月得留下。如今是皇后娘娘统管后宫,府里虽早早就挑了几个妥帖的乳母送进宫,可最终能留在小皇子身边的,也就这位李乳母。让明月在粹玉堂多待些日子,往后若有急事,也能有个照应。”
“不用,这些我还应付得来。”
见梅姑姑态度坚持,孟姝解释:“眼下我身边这些人都是忠心的,皇上前日过来时说让董明留在灵粹宫当差,董明恰好也懂些拳脚。另外,红玉有几分机灵,正好也让她历练历练。”
云夫人当初让她入宫,原是为了给纯妃做个帮衬,可如今倒反过来了,是纯妃帮她良多。眼下出了月子,身子渐渐利索了,实在不该再将明月也拘在自己宫里。
梅姑姑虽听着有理,却还是没敢松口,只说了一嘴要去信问过纯妃后再定。
绿柳在一旁看着,不知不觉便垂了眸子发怔。
她原是唐府的丫鬟,按说该更亲近侯府那边才是,可她其实是更偏着孟姝的,同时,从孟姝更籍那日起,她心里就没踏实过,总暗暗捏着把汗,
怕纯妃觉得孟姝分了恩宠,往日的姐妹情分就此慢慢淡去;怕云夫人因孟姝生下皇子、晋了妃位,觉得侯府拿捏不住从而渐渐生出嫌隙;也怕梅姑姑、梦竹这几个与她们这边隔了心。
可日子一天天过下来,这些担忧全落了空。
想到这些,心里就像被温水泡过似的,又酸又软。鼻尖忽然一阵发痒,她怕在梅姑姑面前失态,赶紧屈了屈膝溜了出去,走到廊下才悄悄用帕子按了按眼角。
......
福宁殿。
窗外日头正好,朱漆窗扇半敞着,透进一缕斜阳,在金砖地上铺成窄窄一道光带。
皇后踩着那道光影缓步走进来,从杏雨手中接过雕漆食盒,柔声道:“皇上理政半日,也该乏了。臣妾特意让膳房熬了碗八珍汤,最是补气养神,皇上用些吧。”
皇上正执笔蘸墨,目光凝在案前一张朱红礼帖上,似在斟酌。
听到皇后的话,他也并未抬头,只淡淡道:“皇后有心了,先搁下,朕待会儿再用。”
皇后含笑应了,将食盒轻轻置于案角,见皇上这般凝神专注,心中不免好奇,眸光不由自主地往御案上瞟了一眼。
只一眼就瞥到是礼部呈上来的帖子,是为大皇子拟的名讳。
这抹笑意就像被骤然凝住的湖面,倏然僵在了唇角。
隔了片刻,皇上似有所觉,搁下朱笔后指尖在帖上轻叩两下,抬眸看她:“皇后觉得哪个字最好?”
皇后闻言,先敛了敛神,才抬眼望向那张朱帖。只见其上工工整整列着“琙、暄、翊、晏、穆......启、璟”等十几个字。
每个字旁边都注着释义,墨迹新鲜,显然刚呈上来不久。
“臣妾记得皇上前几日说过拟了三个字,不知可在这帖子里?”
“在。”皇上漫应一声,指尖在帖上虚点了点。
皇后垂在身侧的手轻轻攥了攥,余光定在“璟”字上,眼角微微往下沉了沉。
“眼下北疆尚未安定,朝臣们日日忧心边事。这个‘晏’字,有安定清朗之意,又自带吉兆,既合时宜,又寓意绵长,臣妾觉着极好。”
她说着伸出指尖,鎏金护甲在 “晏” 字上方悬了悬,并未真的触到纸面。
最末的“璟” 字最是耐人寻味,从玉从景,带‘日’压‘京’,礼部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将这个字拟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