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如陆阳设想的一样顺利,在第二天参加完省红十字会的捐赠活动之后,陆阳随势去了省民政局,当然,去的时候,他带上了省红十字会发给他的表彰大红证书。
这次捐赠活动,他向省红十字会捐了一百万,不是捐赠最多的代表,他前面有家企业捐了一百五十万,另一家企业捐了一百二十万,随后的就是陆阳,一百万的捐赠。
省民政局给陆阳开了绿灯,因为随陆阳同去的,还有省红十字会的一名领导。
陆阳所做的事情,是利国利民的事,自然应当特殊对待。省民政局的领导还特派了一名科长姚永久协同陆阳,毕竟,好多程序上的事,是陆阳不懂的,有一个熟知一切的人,当然是为了快捷方便。
当陆阳在提出慈善基金会的负责人是宋建国,并说明了宋建国在狱的情况后,民政局的姚永久第一时间是反对的。
这种情况,他从来没有遇见过,他建议陆阳换一个负责人。
“姚科长,宋建国同志的工作履历我们不能忽视,他是犯过错,但他在职期间,并没有做出危害人民、社会、国家的事,顶多是违纪行为。而且他在服刑期间,表现突出,帮助其他狱友,在思想上开导狱友,为狱友宣传党的政策,让狱友们更加积极的配合改造。这一点,监狱是有记录的,可以查实的。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我们这个慈善基金会是非公募性的基金会,宋建国同志在入狱之前,受党的教育二十多年,在政府部门工作这么多年,他更能知道如何更好的对去接基金会以后要做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宋建国同志是符合这个负责人的条件的,像他这种情况,粤省两年前有过成功的范例,我们也是可以借鉴的嘛!
做慈善捐赠,我本人一直是积极的,从去年开始,我就已经在行动了。”说着,陆阳还拿出了去年他为村里捐赠六十万修路的证明。
这一次又参加省教育厅和省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的【助学·圆梦】活动。连同定向修建小坝学校,这两年的时间里,陆阳一共已经捐赠出去整整两百万。
这次【助学·圆梦】活动,姚永久是知道的,省红十字会已经为陆阳做出了表彰,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好意思陆总!你对我们省做出的贡献,我都知道,我是非常敬佩像你这种有责任心的企业家的,我们整个的社会,也确实需要你这种有爱心的人。但你说的负责人的事,我确实定不下来,宋建国同志的事,我是听说过一些,但慈善基金牵扯到公益性质上的事。
这样吧!我把你的诉求如实的向上反映,看一看上面是一个什么态度?你知道的,我的职务和职责,是不够资格来做这个决定的,请你多多原谅!”
“我理解!我都懂!不好意思,给你添麻烦了!”陆阳自然不会和姚永久较劲,人家说的没错,这种事,他做不了主。
“那你等我消息,有消息,我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你。同时,你回去以后,也按规定,把你们的材料再完善一些,该要补充的,抓紧时间做补充,方便下一次评审的时候论证讨论。”
“谢谢姚科长,回去以后我一定抓紧时间完成。”
离开省民政局,陆阳马不停蹄的又驱车去了一趟锦江监狱。
“我谢谢你小阳!但这事的难度不小,毕竟,我是服刑人员,有些事,政府与老百姓考虑问题的角度会不一样。”
“爸!这个我知道,但我做的事情,与政府和政治没有太大的关联。我这是用我自己挣的钱,去为人民办实事。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他们不重视我的诉求,我慈善可以照做,但在选择受捐对象时,我就不一定是非得选在本省范围内,国家这么大,需要帮助的对象不止我们蜀省,你说是不是?”
这边监狱里,陆阳和宋建国还在讨论着。另一边的省民政局里。
副局长胡红波办公室里,姚永久正向其汇报陆阳的诉求问题。
“你说这个陆阳的态度比较坚定,这个负责人,他一定要宋建国来当?”胡红波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问道。
“是的,几乎不用商量,他就指定了宋建国,我劝他换一个人,结果被他一口否决了。”
“这确实有点不好办,你想一想,如果这个宋建国真的做了负责人,那以后有什么事,还不得一趟一趟的往监狱跑啊!这让不知情的人怎么想?而知情的人,又会不会觉得我们不严肃,太过儿戏了?”
“我当时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我才犯起了难来。不过陆阳提到另一个范例,他说两年前粤省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情,让我们参考一下。”姚永久解释完,又说了另一个事实。
“那件事我知道,当年这件事被当成了一个案例来分析,同行间都知道这事。这个陆阳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是这个基金会的老板,人家手握人财两两个硬指标。答应这样做的人来自天厅,这是他陆阳能比的吗?”说到这里,胡红波还特意用手指了指天花板。
这个动作,混体制的人,懂的都懂,不用细问,更不用详细解释。
胡红波所说的最后一点,对于陆阳来说确实是个盲点。他既非体制内的人员,也不是民政局的领导,对于这方面的情况自然了解有限。
然而,尽管陆阳对具体细节并不知晓,但他对这件事的存在却是心知肚明的。事实上,这家基金会不仅真实存在,而且目前的运营状况相当出色。它在社会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无论是在公益活动的开展、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还是在社会形象的塑造方面,这家基金会都表现得十分出色。
它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成为了众多人关注和支持的对象。
“小姚,你有没有从陆阳提供的资料里了解过他公司的运营情况,这个公司一年计划投入多少钱到基金会里去?”
“从资料表面看,最近三个月,公司的营收每一个月超过五千万不足六千万,其利润在一千三四百万之间。不过,陆阳告诉过我们,他对公司后期的规划,如果按他规划的去走,往后一年时间范围内,整个公司的营收每月能突破一个亿,其利润能达到每月两千八九百万,甚至于三千万。
他有一个长远计划,挺大胆的,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了,这个公司以后的营收可能是整个餐饮行业的天花板,我不敢预估。”
姚永久没有任何的隐瞒,把他知道的,看到的,全都和盘托了出来。
“三千万的百分之五,这就是一百五十万啊!”胡红波喃喃自语道,仿佛这个数字有着某种魔力一般,让他的声音都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他瞪大了眼睛,心里想着一串串数字,心中的震惊难以言表。仅仅是这一年,就已经有如此惊人的收入,如果再往后发展下去……
胡红波的脑海中开始飞速地运转,他想象着未来可能会聚集的财富。然而,随着想象的深入,他心中的震撼也就愈发强烈。
“一年就是一千八百万,如果再往后发展……”胡红波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甚至变成了呢喃。他突然意识到,拒绝这样的数字,背后所带来的压力,也许是他无法承受的。
每年一两千万的投入,这绝对不是一般企业能够轻易做到的事情。要知道,这可是纯投入啊!没有任何回报可言。如此巨额的资金,对于当下的许多企业来说,恐怕连一年的总营收都达不到这个数字。
更重要的是,就算有些企业有能力承担这样的投入,又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胆魄呢?毕竟,将这么多钱投入到慈善事业中,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且,慈善并不是一件短期就能看到成效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投入。
所以说,能够做到每年一两千万投入的企业,不仅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更需要有非凡的勇气和决心。这样的企业,胡红波不敢小瞧,陆阳这个人,他更不敢轻视了。
“走!小姚,你随我一起去找局长……”胡红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