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瑄叫来殷棋,让他去查证这事,看看究竟是谁在其中说了谎。
赵家私塾,赵管事回去后立刻就将谢瑄说的话回禀给了赵长平。
听了赵管事的话,赵长平皱着眉道:“哦,这个何清当真这么说?依你看他是真没听明白,还是说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赵管事想了想,摇摇头道:“看不太出来,不过依奴才看这何清八成是没听明白,不过也难怪,一个尚未及冠的毛头小子,能知道什么呀。老爷你也不用太担心,一个愣头青罢了,若是他实在不识趣,咱们自有手段整治他。”
赵长平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在他看来谢瑄还不足以入他的眼。
“庄家的事你跟他说了吗?”
赵管事回道:“都说了,相信他知道该怎么做。奴才去的时候看见庄家的马车了,应该是庄文廷带着他儿子去拜师了,不过我都那样说了,这何清若是不想给自己找事想必不会理会那父子俩的。”
赵长平冷哼一声道:“庄家不识好歹,就别怪我给他们使绊子。”
赵管事道:“老爷说得是,您瞧中他庄家的姑娘是给他们面子,那庄文廷还敢不识好歹的拒绝,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还不知道在这清溪县究竟该听谁的话?眼下那庄衡坏了名声,那庄文廷要是想要他儿子的前程,就得乖乖把女儿送过来,相信要不了多久老爷您就能抱得美人归了。”
赵长平闻言得意的笑了笑,想到庄家姑娘娇美的容颜,心神一阵荡漾,对赵管事吩咐道:“话虽如此,但不能轻敌,你继续派人盯着那何清,看他究竟会怎么做。”
赵管事道:“是,奴才这就去。”
后面的五天时间里陆陆续续有人上门找谢瑄想要来他这念书,虽然在许多人看来,谢瑄年纪轻不靠谱,但清溪县确实比较穷困,这里的夫子没有几个,更别说私塾了。谢瑄对外开出的束修很低,一年不过三百文,跟赵长平的一年十两银子相比约等于无。所以有些想让孩子念书,但家中又没有银钱的人,就想来谢瑄这里碰碰运气。他们想着就算谢瑄学识不高也没关系,左右他们也不指望家里的孩子能考个功名,只要能识得几个字,到时也能在县里找个轻松的活计,不用像他们一样,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劳碌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
谢瑄一律让他们回去,到时候来参加考核。
与此同时殷棋也把事情打听清楚了,事实正如庄文廷所说的那般,是赵长平见色起意, 逼庄家把女儿嫁过去做妾,庄文廷不愿便招致了赵长平的报复。
除此之外,殷棋还查到之前在清溪县的那几家私塾也是因为赵长平的针对才无法继续开下去。如此看来,赵长平是想将清溪县的学子都捏在手里,到时就算有学子考上功名,也都是他的功劳。
赵长平的那个举人学生叫徐毅,确实在广陵府知府身边做府经历,也很得知府看重,将女儿嫁给了他,虽然说嫁的只是个庶女,但徐毅也是正儿八经知府的女婿,看在知府的面上,其他人都会给他几分薄面。
赵长平是徐毅的蒙师,徐毅对其很是尊重,所以清溪县的知县才会这般偏向赵长平。
谢瑄跟广陵府知府并无交集,这知府品行不知如何,但能力十分一般,否则也不会在广陵府知府的位置上坐了快七年也没有升迁。
这赵长平如此嚣张,不知那徐毅和知府到底知不知晓,若是知晓,足以证明这徐毅和广陵府的知府品行不堪,若是不知,那这广陵府的知府未免太过无能,连自己的治下有人仗着他的威势作威作福都不知晓。
既然已经清楚了是赵长平的过错,谢瑄自然不会拒绝庄衡入学,随即就让云砚去一趟庄家,让庄衡准时来参加考核。
庄家父子自然是欣喜若狂,而赵长平得知这个消息却是大发雷霆,他没想到他都派人这样暗示了,谢瑄居然还要跟他对着干。
他气得砸碎了几个茶盏,在他身边伺候的两个妾室见状,吓得花容失色,赵管事见状连忙道:“老爷莫生气,这何清不识好歹,居然敢跟老爷唱反调,既然他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给他点颜色看看。”
赵长平瞥了他一眼说道:“你有什么好法子?”
赵管事道:“奴才都调查过了,这姓何的小子不过是个普通农家子,背后毫无倚仗,想要除掉他易如反掌。他既然要收了庄衡就让他收去,那庄衡如今名声已经臭了,老爷您想想,那些百姓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跟这样的人做同窗吗?”
赵长平听了心中怒气顿消,是啊,那庄衡现在在众人眼里就是个欺凌同窗,不尊师重道的坏胚子,哪个人家愿意让自家孩子跟这样的人做同窗?那不是自毁名声吗?
赵管事接着说道:“如果何清真的要收下庄衡,必然会得罪其他的学生,他的名声也会有损。这小子一意孤行,其实是自掘坟墓,老爷不用生气,只等着看好戏就是了。”
赵长平听了这番话,心里也舒畅了,只要何清在庄衡身上吃了亏,他就不信何清还会把庄衡留下,到时候庄家找不到别的私塾收留庄衡,还不得来乖乖求他。
“好,我倒要看看这何清究竟有没有这个本事承受其他人的怒火。”
对于赵长平的一番算计,谢瑄自然不知,不过若是知道了,他也不会放在心上。赵长平这样的货色还不配入他的眼。
既然决定要收学生,谢瑄自然要好好考核,不仅仅是要考察他们的学识,更要考察他们的人品,庄衡如今虽然声名狼藉,但那不过是赵长平阴谋诡计所导致的,等其他学生跟庄衡相处过一段时间,自然知道庄衡是什么样的人。若是到那时,还有人不肯接受庄衡,那就只能证明他们不适合做谢瑄的学生,谢瑄自然会请他们另寻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