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姝予说完后。我随即问出了心中的疑惑——我底层的病因到底是什么?
说实话,我觉得自己现在很正常:能通过物理转移注意力来中断思维反刍,能够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主动截断乱想,甚至时常刻意去联想自己解离的场景——想那个孕妇,想复读失败后自己该干什么。
想那个孕妇时虽然会觉得心理不适,但我认为这很正常。谁看到她那种情况能毫无波动?要是一点不担心、不替对方着急,那不是冷血动物吗?再说了,刘医生都说过我本身就是高共情!
至于复读失败后的想法,我觉得已经没必要了。现在各种情况都不合适:高三已经没有假期了。另外,董姝予也开学了,加上这几次去Y城都有老妈陪着,每次停留的时间又太短。要不然,我早就惦记着约董姝予出来去酒店开房了。
所有这些,不都说明我现在状态对了吗?我觉得没问题,所以问了。而且这种好奇心越来越控制不住,我觉得是认知再次恢复的表现,这不正说明更合理吗?
结果,一向对我百依百顺的董姝予,这次竟毫不客气地拒绝了我!不仅如此,这个原本一直站在我这边、甚至有点“背叛”刘医生倾向的人,立刻倒戈,毫不留情地把这事捅给了刘医生!
随后我就接到了刘医生的电话——要知道那都晚上熄灯了!这很不科学!我都怀疑董姝予是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了:这么晚的事,她不说就不说,打扰人家刘医生干嘛?
刘医生简单跟我聊了几句。然后,更让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妈就来了。她随即帮我请假,说要带我去Y城。
班主任已经见怪不怪了。不知道是不是之前被我老妈骂过的原因,虽然脸上不动声色,但我总觉得他眼里带着讥讽和不以为然。
路上,老妈告诉我,刘医生之前提醒过,他说按说我短期内不会追问病因,如果我追问,很可能意味着需要再次调整药量。除此之外,老妈没再多说。
我不解,发消息询问董姝予。结果她理直气壮地说,她始终是站在我这边的,但我的健康更重要。如果涉及健康问题,她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刘医生那边......
见到刘医生之后,他再次对我进行了一系列评估和身体检查。然后给我减少了药量,并换了另一种药。估计是怕我担心,他坦言告诉我恢复得极好。按照他的初步判断,我被压抑的“内驱动力”基本彻底恢复了。
接着,他带着一脸困惑的我,看了一段录像。看之前他解释道,这录像就是复读前想给我看但我拒绝了的那段。现在他觉得我恢复得不错(我自己也这么认为),所以再次让我尝试观看。
录像播放开始前,我很好奇——因为坐在旁边的老妈似乎很紧张,还主动伸手握住了我的手。
伴随着刘医生的操作,电视画面闪动后逐渐清晰。我马上皱起了眉。
录像开头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孕妇。看着她高高鼓起的肚子、不适的坐姿,还有身旁的护士,我立刻意识到这视频的内容。果然,随着画面推进,孕妇被推进了待产室!
这显然是段科普视频。从待产室内的医疗设备来看,像是九十年代的。孕妇被护士安置到床上时,我下意识地皱紧眉,手也不自觉地抖了一下。我深吸了口气,目光紧盯着屏幕,心里安慰自己:没事,既然刘医生能放,肯定是正常生产,不会有意外!
这种老式科普录像年代久远,还是黑白的,画面虽然能看清,但清晰度不高。全程没有任何掩饰和讲解......
我没看过生产过程,这是第一次。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如此。
过程中,刘医生不时给我讲解。孕妇被推进产室时,他介绍这是生产过程的记录,让我注意控制情绪,如果感到强烈不适就喊停,他也会关注我;如果能忍受,就尽量看完......
后面他说什么,我已经听不清了,目光完全被电视画面钉住。这种感觉很奇怪。知道是分娩录像后我产生了好奇,但随着画面转换,当产妇平躺在产床上,我心中涌起强烈的心悸,有些不想看了,可视线却怎么也挪不开。
我能感觉到最近自己不少情绪都恢复了——从再次冒出想带董姝予去酒店的念头就能分析出来。但这种录像不会引发任何人的欲望。产妇高高隆起的肚子已让我强烈不适,下身也做了备皮处理。
过程中刘医生似乎又说了什么,我没听清,老妈好像也说了什么......
当画面推进到婴儿头部撑开产道两侧,缓缓冒出来的一刻,我再次感到一阵恶心,紧接着是强烈的心悸和干呕。我下意识想移开目光,刘医生立刻温和提醒:“要是能做到的话,尽量看完。”
我深吸一口气,意识到这是暴露疗法,强忍着心悸继续观看。直到整个婴儿从产道滑出,我才感觉整个人像虚脱了一样,涌起一种不真实感。
直到这时,刘医生才轻声提醒我注意双手正握着座椅扶手。
我低头一看,这才发觉左手死死攥着座椅扶手,右手不知何时紧紧握住了老妈的小臂,力道极大。
我赶紧松开手,这才感到手指异常僵硬。老妈被我握过的地方,已经浮现出轻微的淤青。
我深吸一口气,带着歉意看向老妈。老妈脸上没什么表情,反而抬手轻轻摸了摸我的额头。
这时才感到身上有些不适,我抬手摸了摸额头,发觉全是冷汗。
.....
半个小时后刘医生才询问我感受,我如实说了。
但意外的是刘医生给我下了定论,他说结合之前董姝予和我妈,包括他最近和我的沟通,最终得到的结论是,我确实恢复的很快,超出他预计时间提前进入了“认知震荡期”,然后很坦诚的告诉我,我现在思维过程并不连贯、注意力会飘忽、还会过度引申......
我不解,但刘医生说这是正常的情况,让我加强现实互动,他准备再次给我调整药量。
然后询问我有什么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