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门关是真定的退路,真定只是一座孤城。因此,王通断定,袁绍在攻打真定的同时,必然也会攻打土门关。
王通分兵土门关,目的之一是守住自己的退路;目的之二,则是为了将多余的兵力释放出去,另做他用。
多余的,就是浪费的。
真定城中储备了大量的粮草、汽油、器械和其它物资。让张辽和黄忠带两万人守城,应该没有问题。那么,多余的军队,就可以抽出来支援其它战场。
但是,王通在此时率两万人马,悄悄退入土门关,却并非为了守住土门关,而是为了将兵力调去东线。
王通的兵力与袁绍相差太远,所以,不得不定下“西守东攻”之策。
西守东攻。
也就是在西线战场的——真定城和土门关,用大约三万兵力,拖住袁绍的十五万主力。
而王通自己的主力,则悄悄潜入去东线战场——幽州,再在东线战场上主动出击,攻入袁绍的冀州腹地!
有点类似于“田忌赛马”,但又悄有差别。田忌赛马会放弃“下肆”,而王通的这种安排,却是:两处战平,一处突破。
如此一来,就变成了张燕和韦卫率一万人马守土门关,张辽和黄忠带两万人马守真定城。另外两万人马,则在王通和张绣的带领下,进行一个大迂回。
即:迂回到定襄草原,再经过飞孤陉,悄悄增援幽州的徐晃军团。
……
兵力的调动,也是一门技巧。
为了迷惑袁绍。
王通晚上让大量军队悄悄出城退往土门关,到了白天,又让一部分军队大张旗鼓地回到真定城。
这是一种“战术欺骗”。
给袁绍一种王通在往真定城增兵,欲与他在真定决战的错觉。而王通真正的主力,却凭借夜色的掩护,悄悄地迂回去了幽州战场。
……
又过了两天,袁绍的十五万大军终于赶到了真定城外。在离城十里下寨。
营寨扎得很严整。
这是审配的特长。
原本历史上的官渡之战,袁绍30万大军的营寨,就是由审配规划打造的,其严谨程度,让曹操也为之心惊。
审配长于军略,精通各种大型军阵,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可惜错投了袁绍,若是一开始就跟在曹操身边,其在原本历史上的成就,应该不会比程昱差。
同样是狗。
有的是富贵人家的宠物狗,有的是贫贱之家的看门狗,还有的是被主人舍弃的流浪狗。
所以,人的命运,与投胎有关,也与是否跟对人有很大的关系。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才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句话。
……
扎营完毕,袁绍召开军议,对众人道:“据斥候观察到的情况,王通狗贼依旧在真定城中,吾欲取其狗命,诸位有何良计?”
辛评道:“不如约其出城决战,再以优势兵力围而歼之。”
“不妥。”
审配上前反对道:“首先,王通兵力完全处于弱势,他必不敢出城决战,而是会选择据坚城而守。
其次,主公是想取王通之命。
凭王通之勇武,以及其骑兵之犀利,若让其出城决战,纵然我们能将其军队击败,也很难留下王通。王通很可能杀出一条血路,逃往土门关中。
这并不是主公想要的结果。
主公想要的。
是王通的命!
如果让王通到了城外的空旷地带,凭借其勇武和战马爪黄飞电,只要王通想逃,很难有人能挡得住他。所以,若想毕其功于一役,最好的办法,是趁王通还在城中,便将他困于城中不让他出城。
然后,再围而攻之,将之困杀于真定城中。如此行事,纵然多费些时日,多付出一些伤亡,也是值得的。”
这番话,听得袁绍连连点头。
对于审配的建议,逄纪也是赞同的。
逄纪对袁绍道:
“俗话说,‘大音希声,大巧若拙’。有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王通的儿子才四岁,并不足以承袭王通的基业。只要将王通困杀于真定城中,其麾下将领必会争相投奔主公。
届时,并、幽二州必轻松归于主公,主公得掌北方四州,便可南向而争天下,实现千古霸业。”
众人闻言,也尽皆附议。
唯有沮授上前提出异议道:
“王通此人,狡诈异常。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他不可能不明白。他明知如此,却执意亲身居于真定,恐怕是以身为饵,另有他图。”
“他还能有什么他图?”
审配笑道:“沮从事的说的“他图”,无非是并州的上党和幽州的范阳。
可是,据我所知,王通能用于前线作战的兵力,最多也不过十万人马。而在真定城中,他却放了四万军队,土门关中,最少也放了一万军队。
剩下的上党和范阳,加在一起也不过五万军队。如此情形之下,他又还能有何作为?
别看王通屡战屡胜,从无败绩。那是他一直是用计取巧。但是,兵力太少便是他的硬伤。
主公只要采用最简单的办法,不给他取巧的机会,大势碾压,他就必败无疑。在绝对的实力之下,任何计谋取巧都是徒劳。”
沮授闻言,也没有再反驳。
只是皱紧了眉头。
总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对劲,可如何不对劲,却想不出来。因为从斥候处得来的消息,王通在真定城中的兵力,确实不少于四万人。
过了许久,才说道:
“王通有四万大军据城而守,我军要攻破真定城恐怕也非易事。”
“无妨。”
审配笑道:“沮从事所担心者,无非是士卒伤亡和粮草损耗。可我看这却不足为虑。
主公治下人口近千万,物产丰富。因此,最不怕的就是与王通拼消耗。
其一,士卒方面。
可征召青壮为攻城先驱。士卒若有伤亡,也可从青壮中补充。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一直将真定城外的兵力维持在15~20万之间。
而王通在真定城内的兵力,却是死一个就少一个。就算在短时间内不能攻破真定城,但是只要耗下去,就总有将王通兵力耗尽的一天。
其二,粮草方面。
十五万大军确实每天都要耗费不少粮草。但是,当今天下,还没有哪家诸侯可以与我们主公比粮草多。
并且,我军的粮草并不需要长途运输。真定的东边是中山国,南边和东南分别是富庶的巨鹿郡、赵国。仅是中山、巨鹿和赵国三地囤积的粮草,就足够十五万大军一年之用。
其三,军队战力、装备和器械方面。
冀州富庶,壮丁皆身高壮之人,单兵战力与并州军和幽州军相比,占有优势。而且盔甲武器装备精良,各种攻城器械齐备,又岂是王通的军队可比。”
袁绍闻言,终于放下心来。
大笑道:“十五万对四万,优势在我。这一次,定要一战而竟全功。真定城中,注定将成为王通狗贼的丧命之地!
……
第二天一早,袁绍便出动大军,将真定城团团围住,四面一起攻打。
王通的守军也早有准备。
利用高大的城墙和城中储备的战略物资,给予气焰嚣张的袁军有力的回击。
自此,西线战场真定城,便进入了两军长期相持阶段。
同时,也成了针对袁军的绞肉机。
……
(附录图片:真定周边环境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