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陈牧在京中时,见诸位阁老那也是客客气气,不敢有丝毫逾矩,可如今的陈牧依旧如此做派,给钱阁老的感觉则完全不同。
毕竟如今的陈牧,今非昔比也。
钱阁老笑着伸手伸手:“忠义快起,何须如此多礼啊”
两人再次落座,钱阁老拂须沉吟片刻:“忠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既然动了晋商八大家,对其具体来历可知晓?”
陈牧略一迟疑,开口道:“晚辈到山西不久,只知其与当年的开中法有关,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钱阁老点了点头,笑道:“开中法是洪武年间,为了解决边军粮饷问题而采取的国策,究其根本就是商人将粮食布匹草料等运到指定边塞,然后从官府获得盐引,凭盐引到指定盐场取盐,再到指定地方销售,所谓招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
“晋商能够崛起,开中法的盐引功不可没,后来虽然改为了折色法,可晋商根基业已牢固,这才蔓延至今”
“八大家中的薛家已经被抄,鲁家也全族被抓,老夫着重给你说说这其余六家”
“首先是平阳府范家和潞安府王家,他们是最早的晋商大家,多年来相互联姻,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一体,是长芦盐场的主要经营者,其他产业包括粮食,典当等等,势力网络南至江浙,北达辽东,甘肃。最重要的是其是除薛家外,经营官场最多的两个家族,虽然如今族中并无高官,可曾经却出过一任阁老两任巡抚,现在的姻亲之中就有朝中的重臣,譬如兵部尚书邱原,就是范家二房的姻亲”
陈牧刚开始还没觉得有什么,毕竟他也琢磨这些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摸的也算清楚,可没想钱阁老直接抛出个炸雷,炸的他外焦里嫩,再也不敢等闲视之,毕竟兵部尚书这个事,他真不知道....
钱阁老将陈牧的表情尽收眼底,笑的更加亲切,继续放炸弹:“太谷郭家早年经营的是河东盐,后来和薛家一起经营两淮盐,其他主要生意是布匹,总体而言是八大家中等水准,可其家族却通过广施恩德,从贫寒学子中培养出了一个高官,那就是如今的礼部尚书郭睿”
陈牧冷汗直冒:“...............这个也不知道,郭尚书您老籍贯也不是山西的啊!!!”
“太谷高家除了盐业起家,最为人所知的,是那庞大的田产,乃是山西最大的地主之一,同时经营粮铺生意,在官场之中却并无建树”
陈牧悄悄松了一口气,好悬没吓死,这要是再来个尚书,他这个巡抚就别干了,赶紧抱着伯爵头衔回家养老吧。
“介休侯家,主要经营的是边贸生意,用茶叶粮食布匹与蒙古交换物资,曾经在边军中势力不小”
陈牧:“边军?那没事了,现在哪有边军了!”
“永宁州景家,是八大家中唯一不靠盐引发家的,最早是从小生意做起,世代累积出的财富,通过边贸发展壮大,也是八大家中商业范围最广的,绸缎,布匹,茶叶,颜料,药材等等,生意网络遍布两京一十三省,是除了薛家之外,财力最胜之家,因为发迹较晚,在朝中并无多少根基,但是却与长公主所领的皇家钱庄有极深的生意往来。”
陈牧:“.............来英误我!”
钱阁老是个厚道人,特意喝着茶水等他消化了一阵,才笑着感慨道:“这些还是表面上的,除了这些外,他们最大的依仗是对整个山西商业的绑架,都是各行各业的龙头,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这次大动干戈,山西商业也继续繁荣,难啦!”
说实话陈牧也被钱阁老所述震惊到了,他知道八大家树大根深,可没想到会是这等地步,当朝两个尚书都有关系。
不过陈牧面上虽然惶恐不已,可其实心底并不如何紧张,一切就在于如今战事刚歇,朝野民间对叛国之人是最敏感之时,只要扣上一顶通敌卖国的帽子,只要抓住证据,管他什么尚书,阁老,通通要扫落尘埃。
礼部尚书?
比之卢方如何!
虽然如此想,陈牧可没敢表达出来,依旧满脸惶恐之色,冷汗蹭蹭的起身大礼拜道:“晚辈惶恐无计,阁老救我!”
“无须如此,无须如此”
钱阁老赶紧又把他搀扶起来,满脸为难之色,最终还是叹息道:“你是国朝栋梁,老夫岂能袖手,姑且试言之,你且听听,不过老夫有话在先,出我口,入你耳,过了这道门,老夫可不认这个事”
“多谢阁老,晚辈明白!”
陈牧再次被按到了椅子上,宛如溺水的小兽一般,满怀期颐的盯着钱阁老那有些花白的头颅,
钱阁老沉吟片刻,肃然道:“此事牵扯极广,一旦给出充足的时间,这些大家族发动起来,不是你一个巡抚能挡得住的,故此必须快刀斩乱麻,在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将证据查实,把这些大家族彻底钉死”
“只要证据确凿,有李阁老坐镇中枢,任谁也翻不出浪花来,”
老头好狠呐,这是要教我草菅人命啊!
深得我心!
陈牧心里吐槽,面上却恍然大悟,感激涕零道:“阁老此恩永世不忘,请受晚辈一拜”
说这话陈牧撩袍跪倒,大礼叩拜:“多谢阁老”
今时不同往日,钱阁老哪敢受此大礼,赶紧闪到一旁再次搀扶道:“忠义何必如此多利,快起快起”
虽然没受礼,钱阁老心里也热乎乎的,对陈牧的反应份外满意。
俩人又寒暄一阵,陈牧见借口天色已晚,便起身告辞。
临去时陈牧又开口道:“阁老,晚辈有一事相求”
“嗯?何事?”
“是这样,这次山西大乱,战死的忠臣义士极多,故此晚辈打算在太原建一座忠烈祠,使其永受香火,其前立一块忠烈碑,正面几个大字陛下已经御笔亲提,碑文晚辈本来打算寻山西名宿书写,如今阁老来此,晚辈斗胆请阁老留下墨宝,为此碑文增色”
钱阁老一听恍然,润笔来了!
这种百利而无一害的事,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当即点头应允、
“多谢阁老”
陈牧千恩万谢后,转身离去。
钱阁老看着其离去的背影,轻声呢喃:“李阁老倒是收了个好学生,无双利剑!只是...太过锋利,莫要伤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