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节过后,北静王立马出列弹劾王宁远。
王宁远只能出列等着自辩。
替北静王代笔之人果然是才华横溢。
条条罪状入骨,若是都做实,王宁远千刀万剐都是轻的。
不等太上皇,陛下询问,王宁远将自己的官帽取下,一言不发的跪了下来。
“王宁远请太上皇、皇上还臣清白。
自臣接任顺天府府丞以来所有账目都整理完毕在午门等候。
臣请有司仔细审查。”
话音刚落,文武官员群里就传出议论声。
今日王宁远的表现明显不似平常,一位能言善辩的官员,居然拱手将主动权交给太上皇!
反应快的官员已经将目光看向龙椅上的太上皇。
中品级的官员心中已经开始重新评估北静王在太上皇心中的份量,也不得不重新正视太上皇在皇权上的强势。
“王爱卿,朕可否认为这是认罪!”
“太上皇明鉴,臣一心为国,任上并无逾越之举。
只因辽东田产一事,都是北静王污蔑报复。”
皇上也一脸担忧的看向太上皇,那份惶恐和刚得皇位时如出一辙。
没等到到王宁远的反击,让不少官员感到失望,同样也有替王宁远担忧的。
已经有官员不顾礼仪抬起脚后跟,伸长脖子打量夏吉的反应。
王宁远作为改革派中坚力量,如果此事抛弃,将会动摇部分改革派官员的信心。
夏吉如同老僧入定般依然挺立,似乎没看到王宁远的狼狈和北静王的得意。
北静王面上得意,心中却没来由的泛起一丝惶恐。
陛下宠臣,改革派中的先锋大将居然今日居然如此轻松的就被除去。
在其它文武眼里北静王往日里的温文尔雅,无心党争、政争的形象将一去不返。
北静王小心的打量着太上皇,太上皇一脸平静却没有开口挽留王宁远。
“王宁远尸位素餐,致使顺天府亏空,后更有藐视皇权,即可罢职还乡。
无旨意不得离开邹县!
刑部、户部、大理寺、都察院协同清查顺天府,若有贪腐,朕必将严惩不贷。”
听到陛下居然如此严厉果断,北静王已经不是打量太上皇了,眼睛都快瞪出来,想让太上皇从轻发落王宁远。
自己只是想让朝堂乱起来,让这个一直在辽东搅和事的王宁远淡出朝堂。
若王宁远被罢职,朝堂平稳,改革派示弱,自己哪里还有借口不出兵。
雍庆帝口含天宪,话音落地更是没有一个官员出列求情。
有焦急的,有看笑话的,更有洋洋得意的。
“臣领旨谢恩!”
起身将官帽放到苏培盛端着的托盘中。
“王大人,这是陛下赐您的礼物,用心研读。”
王宁远狐疑的拿起《大学》,看了一眼天下最尊贵的两对父子,躬身退走。
有了前车之鉴,在论起北静王一事,户部兵部的决断立马果断异常。
王宁远出了皇城,手里拍着陛下给书,无奈的摇摇头。
还修心呢,自己又不是圣人,一视同仁,那是帝王才该有的心胸。
追上夫人,王宁远心中一片安宁。
顺天府府丞被罢职,也算太上皇再次走上前台的一个信号。
只是顺天府府丞经过两次廷推依然没有定下。
有人却在政争中得了好处,兵部侍郎贾化转任顺天府府尹。
顺天府府尹再次成为一个实权府尹。
在一片恭喜声中贾化微笑着离开吏部。
面上带笑,可心中却是一片冰凉。
兵部正忙着补充九边兵额,工部更是忙碌一片。
户部忙着转运粮草,眼看大战将起,兵部才是出功绩之处,如此重要关头被踢出,谁能心里痛快。
顺天府府尹,天下第一府,看似权力更大。
可在雍庆帝面前,自己可没有王宁远的底气,更别说在满朝文武中的底蕴。
这是将自己架在火上烤。
顺天府一众官员在府衙门外等候着上官的到来。
自然也少不了看热闹的百姓和各地的举子。
轿子落下,贾化刚下轿,一众官员立马躬身施礼,口称见过贾府尹。
哪里敢托大,贾化迈着方步将曹龟扶起。
“寿昌兄,何必多礼,为兄可是哪里得罪于您?”
“下官不敢,如今府衙中公务繁多,一众下官更是等着贾府尹赶紧上任处置。
今日总算等到您,我等也能松一口气。”
“据本官所知,王持正一向恪守成规,府衙中只需照章办事即可。
何事需要本官处置?”
曹龟正准备在客套几句,耳朵里却传来马蹄声。
“顺天府府尹,顺天府河道所官员听旨。”
为官者一打量来人,就在是陛下身边的侍卫,立马跪下接旨。
“陛下在玉河河道所宣二位大人。”
贾化听完立马扭头看向曹龟,自己晚到任三天,怎么一到就有事。
“府尹大人,陛下必然问询玉河重整一事。
河道所早有文书和舆图,河道预算也已经呈递到御前。”
贾化嗯了一声,“是王持正离开前呈递的?”
侍卫骑在马上,哪里管贾化的难处。
“贾大人,陛下公务繁忙,请大人即刻上马。”
贾化脑中一片空白,自己连文书都没看过,到了陛下面前岂不是一问三不知。
一路上好不容易搞清楚重整玉河的方案,贾化心里就开始骂王宁远。
顺天府大兴土木将近一年,怎么就留下一个玉河。
还没进府衙就被陛下叫来,明显是对自己不满。
果然进了玉河河道所,雍庆帝开口就没好话。
“贾爱卿还真是交友无数,整整三日,整日里宾客盈门不说,府里连日酒香四溢。
听说爱卿敛财有方,府中的库房都不够用,还特意将部分贵重之物送到海甸的家宅。”
贾化哪里还敢多犹豫,立马双腿一软就跪了下来。
“吏部给了臣三日的期限。
同朝为官,臣实在抹不开面子,只能一一答谢。”
“那还真是盛情难却!”
雍庆帝感叹着,将手里的册子扔到贾化面前。
贾化小心的捡起册子,打开一看,身上立马多了一层白毛汗。
登门官员的品级、时间、礼物,写的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