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民扶起张继元等人,拱手笑道:“诸位,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但我绝对尊重和保护你们拥有不同观点之权利。”
张继元瞠目结舌和傅元哲互视,他问道:“为什么?”
周怀民回头看向郑州知州鲁世任,言道:“鲁大人,我写给陛下的富国三策,第一策便是两个字:流通。”
“流通?流通为何能致富?”众人讶异。
汉朝桓宽所着《盐铁论》:“山居泽处,蓬蒿硗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
鲁世任有些明白了,他笑道:“前些日子你和我演示的杂货店游戏,便是此中道理,对吧?”
“正是。”周怀民指着打麦场和高岗镇边的康庄大道,“架桥铺路,是为了人、货、钱的流通。”
又指着众记实们:“报社报纸,是为了不同观点、工艺图纸、买卖交易、雇佣职缺的流通。”
张继元明白了,问道:“所以你是主张不同的观点同时存在。这便是你让各报社在你这里发行之初心?”
“正是。人人皆可为尧舜,人人皆有自己的至善之道,何必整齐划一而万马齐喑?”周怀民指着两个报社不同的徽章,“不同声音和思潮的碰撞,方能产生新时代下的哲学。”周怀民指着正在剃头的王头生,“孔孟、老庄、商法、墨工等我华夏先哲,思辩诞生了伟大的古典哲学,并让我汉家百姓延绵千年。”
他又指着远处乌压压的席地流民,盯着傅元哲的双眼道:“但两千年已过,我等华夏后人,岂能再躺吃祖先之智而不思进取?让百姓背井离乡,露骨于野?”
傅元哲摇头道:“是流贼祸害乡里,天又大旱,天灾人祸之下,谁能逃过?”
韩宗昌反问:“那我农会治下,同是一片天地,为何却不用断粮失地,四处讨食?”
“那是因为你们有蒸汽机,可以从地下抽水!若是宜阳、渑池等河南府其他诸县也有,百姓有了好收成,怎么会缺粮?”
姜兰清笑道:“蒸汽机乃是格学实证法及推理法诞生之物,才能日夜不停从地下抽水,让万亩旱田为水田。你如此说,岂不更是承认我格学才能保民富国?”
傅元哲想要反驳,但这方面他完全不懂,格学他都不知道是啥。
张国栋突然插话道:“我曾经在南京衣食无忧,和你认为的一样。但自从我家遭遇变故,来到周家沟,到百姓中去,站在村民的视野来看这个世界,却是另外一番模样,百姓之苦,你看不到的,除非你和我一样,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侯方雷听这保民营参议一番话,正中自己内心体悟,听了只感到毛孔颤栗。
是啊!视角不同,所感知就不同,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请教张兄,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这是什么意思?”
张国栋道:“我自幼无所事事,喜好颇杂,都只为博个猎奇,并无大用。但自从我来到周家沟,了解到周会长格物之初心,是让村民吃饱饭、穿暖裳,有地种,粮满仓,基于此初心,钻研保障民生之法。才知从服务百姓,照顾百姓中得到的学问,才是真知。”
“若是孔子今日在此,见这流民遍地,民不果腹,他老人家也必定会说。”周怀民模仿着老者的声调,弓腰负手,“张继元、傅元哲、贾章华、杜国英、侯方雷,还有诸位后世君子们,你们也要上进,要推陈出新才是,而不能言必称:自古如此。”
众士子被点名,又见周怀民老者状,都被他这搞怪捉弄的大笑,却又有陷入沉思。
双手抱胸的张国栋,在旁静听,他看着周怀民,心里感念在家族灰飞烟灭,自己和小妹要冻死于荒野之际,与他相识是何其幸运。自己从周家沟打麦场开始,一路走来,再回头看,自己也正和他一起实现自己的志向。
侯方雷目光凝聚在周怀民脸上,他为人亲和,心胸宽广,仁善待人,目光之高,俯视寰宇。言谈举止之间,透着一股令人摄心勾魂之魅力。
偃师县知县夏士誉,年有三十多岁,善于守城。
他经常纳闷,教导出纪律严明社兵的那个周会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让高有书张口周会长说,闭口周会长说。能让自己治下的村民心向农会,让自己治下从巩县赶集回来的小商小贩,夸赞不绝?能一夜之间组织起整个偃师县的闲余农夫,大肆铺路。
以河洛为纸,以人民为笔,举手投足之间画出条条康庄大道?
今日见到了,原来便是眼前这位愿意为一个死不足惜的流民,而甘愿剃光头的年轻人。
虽是初次相见,但其身上散发出的魅力,实在让自己倾慕之至,由不得亲近。
自己尚且如此,何况普通百姓?
鲁世任凝望着周怀民背后,他的亲族子弟,被他救出苦难的村民,被他教导的宣教员,都剃着光头一脸倾慕听他宣讲搞怪,会心大笑,还有这群被他吸引来的士子们,虽人人高傲自负,但人人命运已开始与他交织。
此子之才,绝伦逸群,视野在九天之外,所言所行,实在令人骇然惊艳,但他只是山沟小商之子,莫非这世上真有天命之人?
周怀民拱手左右环视一圈,指着万千席地流民:“诸君!我汉家子民已陷于绝地泥潭而不能自拔,古典哲学已不能推动时代,当下时代需要新的思潮来引领我华夏前进,让我中国子民人人吃饱饭,人人穿暖裳,人人有地种,人人住新堂。”
侯方雷闻听,惊道:“周会长所言,实在令人耳目一新,这岂不是为万世开太平?”
周怀民笑道:“正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值此时代,正是我辈青年大展宏图之时,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我倡议,我辈时代新青年各有抱负,各有至善,殊途同归,为了天下万民,各研己道,岂不是儒士快意之事?”
周围的社兵、记实、宣教官、士子,多是十几岁至二十多岁的青少年,这些都是受到周怀民魅力吸引,逐渐自发围拢在一起的青年们。
听到周怀民如此这般言论号召,紧握双拳,内心激荡。
时代新青年?
喃喃自语,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身边的赵至庚摸了摸自己的光头,笑道:“时代新青年,就从光头做起!”
众和尚们哈哈大笑,傲然挺立,自己是周会长认可的时代新青年了!
已经剃完发的王头生,一直在听这些书生们吊书袋,虽然自己听不懂,但大概意思明白,这位为了安抚自己,带头剃发的周会长,正在号召这些学子们,来一起拯救像自己这样陷入绝路的穷困流民们。
为什么?
这是他今天一直想不通的事,他们为什么要花费琉璃、蜂蜜、煤球、米粥、热水来救绝不相识的自己?
王头生打了打衣衫上的碎发,站起来,也凑上去,鼓起勇气问道:“周会长,你们说的俺也听不懂,我们就想知道,你们为啥救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