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澜元年春,洛阳风清气肃。宫阙之上,金瓦映日,群臣肃立于御阶之前。天下初定,战火消歇,山河千里皆归于澜台新制之下。吕布登基以来,雷霆手段平定乱世,至此,三国旧迹尽泯,唯新朝之名,赫然立于天地之间。
这日,澜台殿开,群臣咸集。诸葛亮、荀彧、张辽、赵云分列左右,百官静默如林。吕布披玄金帝袍,目光深沉而冷静,他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天下既定,乱世既息。然无制则民散,无纪则国危。今日起,立澜台之治,以统文武、以定万世。”
群臣闻言,无不屏息。
吕布起身,亲手揭开覆于御案上的玉简,三道制度之篇刻于其上。其一曰“文澜”,主理政令、律典、财政、学官;其二曰“武澜”,总督兵权、征防、镇守边陲;其三曰“澜卫”,以肃纪律、监察百官、直隶于帝座。三台并立,互相制衡,既不使权臣专断,亦不令法度空悬。
诸葛亮步出班列,拱手长揖:“此三制分权而相制,互扶而不乱,实可传万世之安。”吕布目光微动,淡淡一笑:“子瑜此言甚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制度之天下。”
荀彧随后上前奏议:“然则选官之法,尚未有定规。”吕布沉吟片刻,道:“旧制九品,皆出门阀,富贵自封,寒士无阶。今废之,以军功与学业并为选任之基。凡战功卓着者,可为武澜之吏;凡学识通明者,可为文澜之官。无问出身,但论实绩。”
此言一出,群臣震动。门阀余脉多有变色,寒士群起振奋。赵云持戟立于殿下,朗声应道:“此乃天下所望,民心所向。”
吕布神色不变,缓步走下御阶,立于众人之前,声音沉若战鼓:“昔日吾以刀剑取天下,今日当以律制守天下。自今往后,澜台之下,皆为吾民;无世家,无旧族,唯有公法。”
殿中寂静片刻,随即百官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是夜,洛阳城火光璀璨,宫阙灯明,百姓聚于街巷之中,互传新制之诏。旧世家气息尚存,却已如残烛将熄。新兴寒士之辈,心中燃起前所未有的渴望——他们看见了一个不同于旧时代的帝国,一个不以血统论贵贱,而以功绩定高低的未来。
次日,吕布召诸葛亮、荀彧、陈宫、张辽同至澜台议室,立石为誓,以《澜律》为纲,命百官各执职守。诸葛亮草拟新律,荀彧调和文武,张辽整军归制,赵云率澜卫巡视诸州。
这一刻,大澜王朝真正从战乱中踏入秩序。
远处的洛河映照金殿,风卷旌旗。吕布独立阙前,抬头望向苍穹,眼底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宁定。昔日的战神,终于化为一位开创制度与文明的新帝。
他轻声道:“天下之治,不在刀锋,而在心法。”
那一夜,澜火燃起,自洛阳始,延至九州。新纪元的钟声,在无声的风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