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临安城繁华热闹,却也暗流涌动,藏污纳垢。城中有个恶霸,名叫赵虎。此人仗着家族势力,在城里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他家中有一座奢华的府邸,庭院深深,守卫森严。
赵虎平日里喜好附庸风雅,却胸无点墨。有一回,他听闻邻村有个年轻书生,名叫王奇,才华横溢,诗文出众,心中便起了嫉妒之意。他暗自思量:“这穷书生竟有如此才名,若不加以打压,日后岂不抢了我的风头?”于是,赵虎心生一计,决定陷害王奇。
一日,赵虎派手下趁夜潜入王奇家中,将一件珍贵的玉器偷偷放在王奇的书箱里。第二天,赵虎便带着一群家丁,气势汹汹地来到王奇家,声称王奇偷了他家的玉器,要将他扭送官府。王奇百口莫辩,被赵虎的家丁捆绑起来,押往了官府。
官府的知县是个贪赃枉法之徒,收了赵虎的贿赂,根本不听王奇的申辩,直接将他打入大牢,定下秋后问斩之罪。王奇的父母得知儿子蒙冤入狱,悲痛欲绝,四处奔走求救,却无人敢管这档子事。
灵隐寺的济公和尚,虽整日疯疯癫癫,穿着破衣烂衫,手持一把破蒲扇,在街头巷尾晃荡,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心怀大善,洞察世间善恶。他听闻了王奇的遭遇,心中暗道:“这等冤屈之事,我济公岂能坐视不管?”于是,他决定出手相助,拯救王奇。
这一日,济公摇着破蒲扇,哼着小曲,大摇大摆地来到了赵虎的府邸前。他对着守门的家丁大声喊道:“快去通报你家老爷,就说灵隐寺的济公和尚前来拜访,有宝贝要献给他!”
家丁们一听是济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知道济公是个疯和尚,平日里疯疯癫癫的,没个正经。但看济公那副认真的样子,还是有一个家丁进去通报了赵虎。
赵虎正在府中饮酒作乐,听到家丁的通报,心中十分好奇,便吩咐将济公带进来。不一会儿,济公便摇摇晃晃地走进了大厅。他看到赵虎,嘿嘿一笑,说道:“赵老爷,久仰久仰!我今日特来献上一件宝贝,保准您喜欢。”
赵虎上下打量了济公一番,不屑地说:“你这疯和尚,能有什么宝贝?莫不是拿些破烂来糊弄本老爷?”
济公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一个破布包,缓缓打开,里面竟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这夜明珠光芒四射,把整个大厅都照亮了。赵虎看到夜明珠,眼睛顿时直了,他从未见过如此珍贵的宝贝,心中贪欲大起。
他强装镇定地说:“疯和尚,你这夜明珠从何而来?莫不是偷来的?”
济公笑着说:“赵老爷放心,这夜明珠是我云游四方时,在一个神秘的山洞里偶然得到的。今日见赵老爷如此喜爱宝贝,便特意带来献给您。”
赵虎心中十分欢喜,但又有些怀疑济公的动机,便问道:“你这疯和尚,平白无故地献上如此珍贵的宝贝,到底有何企图?”
济公叹了口气,说:“不瞒赵老爷,我近日听闻王奇书生蒙冤入狱,心中十分不忍。我知赵老爷您神通广大,只要您在知县大人面前说句话,放了那王奇书生,这夜明珠就归您了。”
赵虎一听,心中暗自盘算:“这疯和尚为了一个穷书生,竟肯拿出如此珍贵的夜明珠。若我答应了他,既能得到夜明珠,又能落个善人的名声,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点了点头,说:“好吧,看在这夜明珠的份上,本老爷就答应你。不过,你可要说话算话,把夜明珠给我。”
济公笑着说:“赵老爷放心,我济公说话一向算数。只要王奇书生平安无事,这夜明珠自然就是您的。”
赵虎得到济公的承诺后,立刻带着银两,前往官府拜见知县。他将银两送给知县,并说了一番为王奇求情的话。知县收了银两,心中十分高兴,又见赵虎改为替王奇求情,便顺水推舟,重判王奇无罪释放。
王奇被释放后,得知是济公救了他,心中感激不已。他来到灵隐寺,要当面感谢济公。济公看到王奇,笑着说:“书生,莫要谢我。你日后要好好学习,考取功名,为百姓做主,才不枉我救你一场。”
王奇连连点头,说:“大师放心,我日后一定刻苦学习,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为百姓伸冤昭雪。”
济公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又对王奇说:“书生,那夜明珠虽是我用来救你的,但也不能便宜了那赵虎。你随我来。”说完,济公带着王奇来到了赵虎的府邸。
此时,赵虎正拿着夜明珠,在房间里得意地欣赏着。突然,夜明珠光芒大减,接着便变成了一颗普通的石头。赵虎又惊又怒,大声喊道:“这是怎么回事?我的夜明珠呢?”
就在这时,济公和王奇走进了房间。济公笑着说:“赵老爷,这夜明珠本就是假的,是我用障眼法变出来的。你平日里作恶多端,这是给你的一个小小教训。希望你日后能改过自新,不要再欺压百姓了。”
赵虎听了济公的话,又羞又恼,但又无可奈何。他知道自己不是济公的对手,只好灰溜溜地低下了头。
从那以后,赵虎果然收敛了许多,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横行霸道了。而王奇则牢记济公的教诲,刻苦学习,后来考中了进士,做了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官,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济公依旧穿着他那身破衣烂衫,手持破蒲扇,在世间继续着他的济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