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江南有一座繁华的城镇,名为锦绣镇。镇上人来人往,商铺林立,一片热闹景象。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却藏着一个祸害百姓的黑心米商——赵大富。
赵大富长得肥头大耳,满脸横肉,一双小眼睛滴溜溜地转,透着无尽的贪婪。他在镇上开了好几家米店,仗着自己财大气粗,与官府勾结,垄断了当地的米市。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便故意抬高米价,将原本就生活困苦的百姓们逼得走投无路。许多家庭为了买米,不得不变卖家产,甚至有些老人和孩子因为吃不上饭而饿死。
灵隐寺的济公和尚,虽整日疯疯癫癫,穿着那件满是补丁、油污斑斑的破僧衣,手持一把豁了口、还缺了根扇骨的破蒲扇,在街头巷尾晃荡,看似毫无章法,实则心怀大善,对世间的不平之事看得明明白白。他听闻了赵大富的恶行,心中暗道:“这等为富不仁、草菅人命的家伙,若不整治整治,天理难容!”于是,济公决定给赵大富一个深刻的教训。
这一日,济公摇着破蒲扇,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赵大富的米店。店里的小厮看到济公那副邋遢模样,满脸嫌弃,挥着手说:“去去去,哪来的疯和尚,这米店也是你能进的地方?别弄脏了我们的米!”
济公嘿嘿一笑,说道:“小哥莫要生气,我济公今日前来,是想买米的。我听说你们赵老板的米又好又便宜,特来光顾。”
小厮一听,冷笑一声:“便宜?你这疯和尚怕是做梦呢!我们赵老板的米,那可是全镇最好的,价格自然也不菲。你买得起吗?”
济公不慌不忙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破布包,一层一层地打开,里面露出几块碎银子。他笑着说:“小哥你看,我这还是有点积蓄的,买几斗米应该没问题吧。”
小厮看到银子,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态度也缓和了许多,说:“既然你有钱,那就进来吧。不过我可先说好,我们这儿的米价可不低。”
济公走进米店,四处看了看,指着角落里的一堆米说:“小哥,我就要那堆米。”
小厮看了一眼,皱了皱眉头说:“疯和尚,那堆米是有些陈了,口感可能不太好。你不如买我们新到的米,又香又好吃。”
济公摇了摇头说:“我就喜欢这陈米,越陈越有味道。小哥,你就给我称这堆米吧。”
小厮无奈,只好去称米。他一边称一边嘟囔着:“真是个怪和尚,放着好米不买,偏要买这陈米。”
称好米后,济公付了钱,扛着米袋慢悠悠地走出了米店。赵大富在一旁看着,心中暗自好笑:“这疯和尚,真是傻得可以,买我的陈米,正好让我多赚一笔。”
然而,赵大富不知道的是,济公在离开米店前,偷偷在米店的梁上施了法术。当天晚上,赵大富正在米店的库房里清点库存,突然听到一阵“吱吱吱”的声音。他抬头一看,只见无数只老鼠跑出来,直奔那些新米而去。
赵大富吓得脸色苍白,大声喊道:“来人啊!快来人啊!有老鼠!”
店里的伙计们听到喊声,纷纷拿着棍棒赶来。可是,这些老鼠就像发了疯一样,根本不怕人,它们拼命地啃咬着米袋,不一会儿,许多米袋就被咬破了,大米像流水一样洒了一地。
赵大富心疼得直跺脚,他大声吼道:“快,快把这些老鼠赶走!”
伙计们忙活了半天,却怎么也赶不走这些老鼠。赶了这边,就跑到那边。就在这时,济公摇着破蒲扇,笑嘻嘻地走进了库房。
赵大富看到济公,气不打一处来,指着他说:“疯和尚,是不是你搞的鬼?这些老鼠怎么会突然来捣乱?”
济公嘿嘿一笑,说:“赵老板,这你可就冤枉我了。我济公哪有这么大的本事能招来这么多老鼠。不过,我倒是听说,这老鼠最喜欢吃新米,尤其是像你这种黑心米商的新米。它们这是在替天行道,惩罚你呢!”
赵大富恼羞成怒,说:“疯和尚,你别在这里胡说八道!你要是能把这些老鼠赶走,我今天就放你一马;要是赶不走,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济公笑着说:“赵老板,赶走老鼠可以,不过你得先答应我一个条件。”
赵大富急切地说:“什么条件?你快说!”
济公说:“从今以后,你不能再抬高米价,要按照市场价格公平售卖,还要拿出一部分米来救济镇上的穷苦百姓。如果你能做到这些,我不仅把老鼠赶走,还保证以后你的米店生意兴隆。”
赵大富心中十分不情愿,但看着满地的老鼠和被咬破的米袋,又怕损失更大,只好咬了咬牙说:“好,我答应你。你赶紧把老鼠赶走!”
济公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破铃铛,摇了几下,嘴里念了几句咒语。只见那些老鼠像听到了命令一样,纷纷停止了啃咬,排着队,有秩序地离开了米店。
赵大富看到老鼠都走了,心中又惊又喜。他对济公说:“疯和尚,没想到你还真有两下子。不过,你可要说话算数,保证我的米店生意兴隆。”
济公笑着说:“赵老板放心,我济公说话一向算数。只要你遵守承诺,你的米店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
从那以后,赵大富果然遵守了承诺,不再抬高米价,还经常拿出米来救济穷苦百姓。而他的米店生意也真的越来越好,顾客越来越多。
济公依旧穿着他那件破僧衣,手持破蒲扇,在世间继续着他的济世之旅,他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得越来越广,成为了人们口中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