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年间,江南有一座繁华的城镇,名为锦绣城。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百姓们安居乐业,一派祥和之景。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却如恶魔般降临,打破了这份宁静与美好。
起初,只是有几个人出现了发热、咳嗽、浑身乏力的症状,大家都以为只是普通的伤风感冒,并未在意。可没过多久,患病的人越来越多,病情也越来越严重,不少人甚至在短短几天内就失去了生命。一时间,锦绣城笼罩在一片恐惧之中,街道上冷冷清清,店铺纷纷关门歇业,百姓们足不出户,生怕被传染上瘟疫。
城中的大夫们虽然竭尽全力救治病人,但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瘟疫,他们也束手无策。常用的汤药对瘟疫毫无效果,许多大夫自己也不幸染病身亡。城中的富商们为了自保,纷纷带着家眷逃离了锦绣城,只留下那些贫苦的百姓在城中苦苦挣扎。
就在大家都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济公活佛云游到了附近。百姓们仿佛看到了黑暗中的一丝曙光,他们纷纷派出代表,四处寻找济公,希望能得到他的救助。
此时,济公正悠闲地坐在城外一座破庙的门槛上,啃着半个发硬的馒头。他的破衣烂衫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手中的破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扇着,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当听到百姓们的哭诉后,济公那原本眯着的眼睛突然睁大,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他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说:“大家莫急,贫僧这就随你们进城看看。”
济公走进锦绣城,眼前的景象让他眉头紧锁。街道上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腐臭味,时不时能看到有人倒在路边,奄奄一息。他来到城中的医馆,看到大夫们一个个愁眉苦脸,病床上躺满了痛苦呻吟的病人。济公仔细地观察了病人的症状,又询问了大夫们之前用药的情况,然后闭上眼睛,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济公睁开眼睛,对大夫们说:“这瘟疫乃是由城中污水积聚、蚊虫滋生,再加上天气湿热,瘴气弥漫所致。要治愈这瘟疫,需用几种特殊的草药配制成汤药,让病人服用,同时还要清理城中的污水,消灭蚊虫,改善环境。”
大夫们听了,将信将疑。其中一位年长的大夫说:“活佛,我们之前也试过不少草药,都没有效果,您说的那几种草药真的能治好瘟疫吗?”济公笑着说:“医者,当信而敢为。这几种草药看似普通,但若配伍得当,便能发挥奇效。你们不妨一试。”
于是,大夫们按照济公提供的药方,四处采集草药。可其中有一种名为“灵仙草”的药材十分稀少,只在城外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才有。这座山峰云雾缭绕,山势险峻,而且山上还有许多毒蛇猛兽,采集起来非常危险。
济公得知这个情况后,二话不说,拿起一个竹篓,就朝着山峰走去。百姓们担心他的安危,纷纷劝阻,但济公却笑着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为了大家的健康,贫僧就算冒点险也值得。”
经过一番艰难的攀爬,济公终于在山峰的悬崖边找到了灵仙草。他小心翼翼地将草药采摘下来,放进竹篓里,然后顺着山壁小心翼翼地下来。当他回到城中时,身上已经满是伤痕,但他却毫不在意,只是笑着说:“草药采回来了,大家赶紧熬药吧。”
大夫们将采集来的草药按照济公的药方精心熬制,然后将汤药分发给病人服用。奇迹出现了,那些服用了汤药的病人,病情逐渐好转,没过几天就康复了。百姓们欢呼雀跃,对济公感激不已。
与此同时,济公还组织百姓们清理城中的污水,在各个角落撒上驱蚊虫的药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锦绣城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蚊虫也少了很多。
随着最后一位病人康复出院,锦绣城的瘟疫终于被彻底消灭了。城中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街道上人来人往,店铺重新开张,百姓们的脸上又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为了感谢济公的救命之恩,百姓们自发地为济公修建了一座庙宇,将他供奉起来。而济公却笑着说:“贫僧云游四方,只为救苦救难,不需要这些供奉。”说完,他又摇着破蒲扇,哼着小曲,继续他的云游之旅去了。从此,济公巧治瘟疫、妙手救苍生的故事在锦绣城乃至整个江南地区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永恒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