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年间,淮南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原本肥沃的土地裂开了一道道深沟,仿佛大地痛苦的伤口。百姓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无数人背井离乡,四处逃荒。
在这片灾区之中,有一个名叫清平县的小县城。县里来了个新知县,名叫贾仁。此人贪婪成性,心狠手辣,上任伊始,便想着如何中饱私囊。他看到灾情严重,朝廷拨下来的救灾粮食和银两,就像看到了闪闪发光的金山银山,心中打起了坏主意。
贾仁暗中勾结当地的富商恶霸,将大部分救灾粮食低价收购,然后囤积起来,打算等粮食价格飞涨时再高价卖出,从中赚取巨额利润。而对于那些真正需要粮食的灾民,他只发放极少量的粮食,还设置了重重关卡和苛刻的条件,许多灾民根本领不到粮食,只能在饥饿和绝望中挣扎。
济公云游至此,看到这番凄惨的景象,心中愤愤不平。他那原本总是笑眯眯的脸上,此刻也露出了严肃的神情。他决定要揭露贾仁的恶行,为灾民们讨回公道。
济公先是在县城里四处打听消息,了解到贾仁每晚都会在县衙的后院里与那些富商恶霸密谋。于是,一天夜晚,济公趁着月色,施展神通,悄悄地潜入了县衙后院。
他躲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听着屋里的谈话。只听贾仁得意地说:“那些灾民就像一群待宰的羔羊,我们想怎么宰就怎么宰。等粮食价格再翻几番,我们可就发大财了!”一个富商也附和道:“贾大人真是高明啊,有您罩着,我们放心大胆地干!”
济公听了,心中怒火中烧,他决定给这些恶人一点颜色看看。他从怀里掏出一包粉末,轻轻一吹,那粉末便顺着窗户飘进了屋里。不一会儿,屋里的人就开始不停地打喷嚏、咳嗽,接着一个个头晕目眩,瘫倒在地。
济公大摇大摆地走进屋里,看着昏迷不醒的贾仁等人,冷笑一声说:“你们这些贪官污吏,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百姓死活,今日就是你们的报应!”说完,他开始在屋里四处寻找救灾粮食的账本。
很快,济公就找到了账本,上面详细记录了贾仁与富商们勾结,贪污救灾粮食和银两的证据。他又根据账本上的线索,找到了囤积粮食的仓库。那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就像一座小山一样。
济公没有丝毫犹豫,他来到县城的广场上,敲响了铜锣,大声喊道:“乡亲们,贾仁这个贪官,把我们的救灾粮食都囤积起来了,大家跟我一起去把粮食夺回来!”灾民们听到济公的喊声,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眼中充满了愤怒和希望。
在济公的带领下,灾民们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仓库前。贾仁的手下见势不妙,想要阻拦,但济公轻轻一挥手中的破蒲扇,那些人就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呆立在原地,动弹不得。
灾民们打开仓库的大门,看到里面堆积如山的粮食,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纷纷拿起口袋,开始搬运粮食。济公站在一旁,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就在大家搬运粮食的时候,贾仁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看到自己的计划败露,粮食被灾民们夺走,气得暴跳如雷。他召集了剩下的手下,拿着武器,朝着仓库冲了过来。
济公见状,不慌不忙地站在仓库门口,挡住了贾仁的去路。贾仁恶狠狠地说:“你这疯和尚,竟敢坏我的好事,今天我要你的命!”说着,他一挥手,手下们便朝着济公扑了过来。
济公哈哈一笑,说:“就凭你们这几个小喽啰,还想跟贫僧斗?”他用手中的破蒲扇轻轻一扇,一道狂风刮起,将贾仁的手下们吹得东倒西歪。贾仁见势不妙,转身就想逃跑,但济公哪里会让他得逞。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抓住了贾仁的衣领,像提小鸡一样将他提了起来。
“贾仁,你贪污救灾物资,残害百姓,罪大恶极。今天,贫僧就要把你交给官府,让法律来制裁你!”济公严肃地说道。
第二天,济公带着贾仁和账本,来到了上一级官府。官府的官员看到济公提供的证据,又了解到贾仁的种种恶行,十分震惊。他们立刻下令将贾仁关进大牢,等待审判。
同时,官府还按照济公的建议,开仓放粮,设立粥棚,救济更多的灾民。在济公的帮助下,清平县的灾民们终于度过了难关,重新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而济公智斗贪官、夺粮济灾民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惩恶扬善的经典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