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绍熙年间,繁华的临安城热闹非凡,街头巷尾人来人往,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然而,在这热闹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暗角落。
城中有户富商,家主姓王,为人尖酸刻薄、唯利是图。他家中有个年仅七岁的童仆,名叫小顺子。小顺子身世可怜,父母早亡,被狠心的亲戚卖到王家为仆。王富商对小顺子非打即骂,让他干最苦最累的活,却只给一点残羹剩饭吃。小顺子每日天不亮就得起床,打扫庭院、喂马、洗衣,一直忙到深夜才能休息,小小年纪就饱受折磨,身体瘦弱不堪。
这一日,济公云游至临安城。他依旧穿着那身破破烂烂的僧衣,手持一把破蒲扇,摇摇晃晃地走在街道上。济公看似疯疯癫癫,实则心怀大智,一双慧眼能看透世间的善恶美丑。他路过王富商家门口时,听到了小顺子凄惨的哭声和王富商的叫骂声。
济公心中一动,停下脚步,侧耳倾听。只听王富商恶狠狠地说:“你这小崽子,干活这么磨蹭,今天别想吃饭了!”接着就是一阵皮鞭抽打的声音和小顺子痛苦的哭喊声。济公眉头紧皱,心中涌起一股怜悯之情,他决定要救这个可怜的孩子。
济公大摇大摆地走进王家大门,王富商看到他这副模样,心中十分不悦,没好气地说:“你这疯和尚,来我家干什么?快出去!”济公笑着说:“施主莫恼,贫僧今日前来,是想和你做一笔买卖。”王富商一听有买卖可做,眼睛顿时亮了起来,问道:“什么买卖?说来听听。”
济公指着院子里的一口大缸说:“贫僧能用这口缸变出金银财宝来,不过需要一个小童帮忙。我看你这童仆就挺合适,事成之后,你分我三成财宝,这孩子就归我带走,如何?”王富商一听能得到金银财宝,心中大喜,也不管小顺子的死活,连忙点头答应:“好,就依你说的办!不过你要是变不出财宝,可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济公带着小顺子来到大缸前,他让小顺子钻进缸里,然后盖上盖子,在缸周围贴上了一些奇怪的符咒。王富商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心中充满了期待。济公口中念念有词,围着大缸转了几圈,然后突然大喊一声:“开!”
王富商急忙跑过去,掀开缸盖,却发现缸里空空如也,小顺子不见了踪影。他顿时恼羞成怒,一把抓住济公的衣领,大声吼道:“你这疯和尚,竟敢耍我!小童呢?财宝呢?”济公不慌不忙地说:“施主莫急,那小童已经带着财宝去了一个安全的地方。你若想要财宝,就跟我来。”
王富商半信半疑,但还是跟着济公出了门。他们一路走,济公一路指,不知不觉来到了城外的一座破庙前。济公说:“财宝就在这庙里,你自己进去找吧。”王富商迫不及待地冲进庙里,四处寻找财宝。
然而,他找了半天,连财宝的影子都没看到。就在他气急败坏准备出来找济公算账时,突然听到庙外传来一阵喧闹声。他走出庙门一看,只见一群百姓来到庙前,纷纷指责他的恶行。
原来,济公早就料到王富商会贪心追来,他事先在城中散布消息,说王富商为了得到财宝,不惜牺牲童仆的生命,还虐待小顺子。百姓们听闻后,都对王富商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于是纷纷赶来,要为小顺子讨个公道。
王富商看到这阵势,吓得脸色苍白,双腿发软。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向济公和百姓们求饶:“是我错了,我不该虐待小顺子,不该贪心妄想得到财宝。求你们饶了我吧!”济公看着王富商,严肃地说:“施主,你可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你若能改过自新,多做善事,或许还能得到上天的宽恕。”
王富商连连点头,说:“我一定改,一定改!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虐待仆人,要多做善事,积德行善。”济公点了点头,说:“希望你能说到做到。”然后,他转身对百姓们说:“大家也都散了吧,给这位施主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百姓们见王富商已经认错,便渐渐散去。济公带着小顺子离开了破庙,他决定给小顺子找一个安稳的归宿。他们来到了一户善良的农家,这户人家没有孩子,看到小顺子乖巧可怜,便欣然收留了他。
小顺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十分感激济公的救命之恩,常常对着天空为济公祈祷。而王富商也真的改过自新,他不再唯利是图,而是经常帮助穷人,施舍粮食和衣物,成为了临安城里有名的善人。
济公妙计救童的故事在临安城传开了,人们都对济公的智慧和慈悲心怀敬佩不已。他的善举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