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临安城作为繁华的京都,人口密集,商贸兴盛。然而,在这热闹喧嚣之下,却有一些不法之徒为谋取暴利,不择手段,搅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城中有位米商,名叫赵富,此人长得肥头大耳,满脸横肉,一双小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光。他仗着自己在米行有些势力,勾结官府,垄断了城中的大米生意。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赵富在米里掺杂了大量的沙石和糠皮,使得米的品质极差。可即便如此,百姓们为了填饱肚子,也不得不忍痛购买他这些劣质米。
有一年,临安城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粮食变得异常紧缺。赵富见此情景,心中暗喜,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他不仅没有降低米价,反而大幅提高,将原本就昂贵的米价又翻了几番。百姓们望着高高的米价,只能唉声叹气,许多贫困人家甚至连一粒米都买不起,只能饿着肚子。
灵隐寺的济公和尚听闻了此事,心中十分愤慨。他虽疯疯癫癫,整日穿着破衣烂衫,摇着破蒲扇,但心中却装着天下苍生。这一日,济公大摇大摆地来到了赵富的米店。
赵富正坐在柜台后面,翘着二郎腿,得意洋洋地数着钱。看到济公这副模样,他皱了皱眉头,不耐烦地说:“哪来的疯和尚,这里不是化缘的地方,赶紧走!”济公却笑嘻嘻地说:“赵老板,贫僧今日前来,是想买米的。”赵富一听,眼睛一亮,心想:这疯和尚说不定能被我狠宰一笔。于是,他站起身来,阴阳怪气地说:“哟,大师也想买米啊。不过我这米可是上等的好米,价格可不便宜。”
济公拍了拍自己的破僧袍,说:“赵老板,贫僧虽穷,但也要买米救人。你就开个价吧。”赵富伸出一根手指,说:“一两银子一斗米。”济公故作惊讶地说:“赵老板,这米价也太贵了吧,比平时高了好几倍呢。”赵富冷笑一声说:“现在闹旱灾,米就这个价,爱买不买。”
济公想了想,说:“好吧,贫僧就买一斗米。不过,赵老板,你这米里不会掺了什么东西吧?”赵富脸色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他强装镇定地说:“大师说笑了,我这米可是货真价实的好米,怎么会掺东西呢。”济公说:“那就好,不过贫僧有个习惯,买米之前要先看看米的质量。”
赵富无奈,只好让伙计拿出一斗米来。济公走到米堆前,伸手抓了一把米,放在眼前仔细看了看,然后突然将米撒向空中,口中念念有词:“米中藏沙石,心黑如墨汁。今日遭报应,百姓得解脱。”
赵富见状,大怒道:“你这疯和尚,竟敢在我的店里撒野!来人,把他给我轰出去!”几个伙计立刻围了上来,想要抓住济公。济公却不慌不忙,他拿起破蒲扇,轻轻一扇,那些伙计顿时觉得一阵狂风扑面而来,被吹得东倒西歪,根本无法靠近济公。
就在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米店里的米堆开始剧烈地晃动起来,接着,无数的沙石和糠皮从米堆里飞了出来,像沙尘一样在空中飘舞。赵富和伙计们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们想逃跑,却发现自己的脚像是被钉在了地上一样,动弹不得。
不一会儿,米堆里的沙石和糠皮都被分离了出来,只剩下一些真正的好米。济公走到赵富面前,说:“赵老板,你看,这就是你卖的‘好米’。你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坑害百姓,今日就是你的报应。”赵富吓得脸色苍白,双腿一软,跪在地上,连连求饶:“大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求您饶了我吧。”
济公说:“饶你可以,但你必须将米价降回原来的水平,并且把之前多收的钱退还给百姓。”赵富连忙点头说:“我答应,我全都答应。”济公又用蒲扇在他头上轻轻一拍,说:“记住你说的话,若敢食言,定不轻饶。”说完,济公便摇着蒲扇,大摇大摆地走出了米店。
赵富不敢违背济公的话,他立刻将米价降回了原来的水平,并在米店门口贴出了告示,让百姓们来退还多收的钱。百姓们得知此事后,纷纷拍手称快,对济公感激不已。
从那以后,赵富再也不敢做这种黑心的买卖了,临安城的米价也恢复了正常,百姓们终于能够吃上放心米了。而济公巧惩黑心米商的故事,也在城中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要善良正直,不做亏心事。